-
1 # 盱眙小真
-
2 # 深山花奴
紙箱!保溫棉(枕芯棉)40瓦白熾燈 溫度計!保持30度就可以!我之前孵化野雞都是這麼玩的!發過小影片!可以去翻翻!
-
3 # 山野阿十
所需材料:箱體,精度0.1溫控器,12V電源,發熱線,2mm珍珠棉片,
鋁膜膠帶,雙面膠,快速接頭2對(可用可不用),DC母頭,一根0.5電線。
第一步:製作箱體。準備箱體並開好孔,用於安裝溫控器。箱體內壁可以貼上鋁膜,提高保溫效果。
按說明連線溫控器
把溫控器安裝在箱體 箱體外正面
箱體內封貼
第二步:製作加熱墊,珍珠棉片上按距離粘好雙面膠
開始排線,這樣排好狠整齊
上面粘上鋁膜,用鋁膜加熱速度和保溫效果都比棉質的加熱片好。請無視大腳趾
安接頭,完成加熱片製作
第三步:除錯溫度,開啟孵化之旅
接線
放水袋,溫度探頭貼在水袋中央,或者插在水袋和箱壁之間
放入種蛋蓋上保溫棉,開啟21天孵化之旅
配上電瓶夾和電瓶就更完美了
-
4 # 三不管的空閒人76190
我要介紹的是30多年前的土辦法,也就是改革開放之處民間發財專案的萌芽產物。雖說不敵現在的高階孵化材料,但也可以看出民間探索孵化科技的初始真相。
我們那時用的孵化材料極為簡單,一個保溫孵化通一支體溫計而已。保溫桶用的是雙層白鐵皮桶,夾層裡注入39℃的熱水,桶的底下放置一盞煤油燈,燈火調到火星沒油煙為止;體溫計就是考察人體溫度的那種,一支放在正在孵化的雞蛋上,一支懸掉在注水孔裡面的熱水中,時刻檢查孵化桶中的溫度變化,要保證孵化蛋永恆保持在38.5—39.5℃的範圍,超過40℃就有燒死小雞的危險。
我們還另外自制一個能檢驗孵化蛋是不是受精蛋的簡單裝置,就是在一個密閉紙箱中安裝上一支100瓦白熾燈,紙箱的一側打一個比雞蛋小一點的圓孔,在漆黑的環境下,只要給白熾燈通電,圓孔就成了一個耀眼的光源,把需要檢驗的雞蛋緊靠發光的圓孔,整個雞蛋裡面的情況看的一清二楚,凡是孵化了24—36個小時的雞蛋,裡面應該有一個懸浮的半透明小圓點,沒有的就是無精蛋,剔除。
12天后移出煤油燈,利用雞蛋裡的小生命自己的體溫自相孵化,21天準時出殼。
雖然材料簡陋,但我們的孵化非常成功,只是因為當時的人們對人工孵化的小雞持懷疑態度,普遍認為養不活,害的我們打不開市場,不得不夭折。
現在的孵化材料高階就在於有了恆溫控制器,其實原理是一樣。
-
5 # 叨勒叨
水床最低成本就是,
發熱源——9.9的發熱墊,
溫控器——W1209高精溫控,6塊錢(前提你得有9V~12V電源介面卡(路由器的就可以))或者加幾塊錢帶介面卡的,
照蛋器用手機代替可剩下來,泡沫箱去市場找找,水銀體溫計至少得一根。。。
塑膠袋找找的話也能省。
很省了。。。主要還是看用什麼裝置什麼方案吧。。。
發熱源不想用220V發熱墊的話也可以替換成5~48V的,比如有閒置的膝上型電腦介面卡電源20V 5A ,max負載就是100W,那麼就可以買一根6~8米長共4Ω~8Ω的發熱線,這樣的話根據P=UI=U²R,負載就是50~100W,能孵化100枚+雞蛋。。。或者停電時用12V電瓶供電也可以,若無可以買18650電池,3節一串聯就是12V,不懼怕停電。。。
不過這樣停電時需要手動切換,自動切換的話買個切換器也可以。。。
-
6 # 遂鄉小海
首先得有個孵化器,為了預防停電還得準備一個電瓶,一個照蛋手電筒,還有一個加水用的尖嘴瓶水。孵化器本身自帶翻蛋功能,出廠設定也已經設定好了溫度和溼度,,只要仔細閱讀說明書就能掌握一些基本常識了。不過選蛋種過程也很關鍵
回覆列表
電熱毯12塊錢,恆溫器,二十幾塊錢,塑膠袋裝水用的。泡沫箱去菜場撿一個就行。孵化了鵪鶉,這次又孵化了雞蛋,都很成功️但是也買了加熱線,12塊錢,電熱毯現在不用了。第一次孵化鵪鶉就是用的電熱毯。出殼24個鵪鶉。網上買的30個種蛋。現在孵化的鵪鶉蛋,是上一批鵪鶉生的蛋。孵化15個,今天有八個琢殼了,因為15個蛋不是一天放進去的。所以還有幾個要晚兩天。雞蛋出來三個小雞,網上買的快遞原因,有氣泡蛋,弱精,無精,最後剩下四個好的蛋出殼三隻小雞,一個胎死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