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花哥有料
-
2 # 大個子小迷妹
韓寒和郭敬明從一開始就被拿來比較,作為兩人的同齡人——八零後,我是從倆人初火就看過他們書的人,我覺得兩個人沒有必要總放一起比較。
韓寒的性格是叛逆的不羈的,如果用音樂來形容,就是搖滾民謠;郭敬明的性格是細緻的敏感的,如果用音樂來形容,就是流行傷感。你說哪一類音樂更好聽?沒有固定答案,就像是各花入各眼。
郭敬明導演的作品,是時尚品的堆砌,是奢侈品的廣告大片,是俊男美女的愛情故事,想傳達的是城市年輕人生活的不易,是友誼的難得。韓寒導演的作品,是情懷的體現,是生活的無奈,是每個人的青春,想傳達的是世事的不易,是成長的蛻變。
不同的影片,不同的內容,本質自然不同。一個人的性格特點會體現在他的各個方面,特別是導演的作品, 所呈現的都是導演的三觀,他們作為一個合法的公民,我們沒有辦法評判誰的三觀是對的,誰的是錯的。
總而言之,就是各花入各眼,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大家喜歡看誰的就看誰的,看得出導演深意的會心一笑,看不出的呵呵一笑即可,管他們有什麼區別呢。
-
3 # 泊雲By
從運作上來說沒什麼分別,但出發點區別巨大。簡單講吧,韓寒的出發點是“我是一個普通人,遇到了一些有趣的事。”從他的文學作品到影視作品都是這樣。
郭敬明的出發點是“我不是普通人,我很高貴,我遇到一些很華麗很糾結的事。”
這樣說,能理解麼?
-
4 # 青鋒暮寒
本質區別在於一個是單純的商人,另一個尚且有自己的藝術追求。
郭敬明一直都很聰明,他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麼,寫文、辦雜誌、包裝新人,將自己的事業經營得風生水起。咱們來看一下他進入電影界的時間,2012年11月《小時代》開拍,那時正是影視行業最為紅火的時候,他也憑《小時代》(第一部成本2000萬,票房4.83億)三部曲賺得滿滿當當,第四部雖然遭遇了一些波折,但也賺了不少。
影片的質量?對不起,這不是他首先考慮的問題,能否贏利才是最重要的,否則,他也不會頂著罵聲,繼續拍《小時代》。
他的電影作品豆瓣評分從沒有超過5分,但他沒有做出改變,因為他知道他的目標群體最希望看到什麼,當然,您也可以理解為“越挫越勇”。
韓寒的第一部電影作品《後會無期》(豆瓣7分)的口碑就比《小時代》好得多,他選擇了一個相對小眾的題材,選擇的主演陳柏霖、王珞丹當時也是走文藝路線的,這顯示他不是把賺錢放在第一位的,第二部作品《乘風破浪》沒有延續第一部的題材,加入了更多的商業元素,但保持了一定的質量,第三部《飛馳人生》更是選擇了自己喜歡的賽車題材。
一個是商人,拍電影為贏利,另一個有文藝追求,拍電影不單純為賺錢,這便是兩人最大的區別。
回覆列表
導演好不好和是否半路出家沒有一毛錢關係。對於電影來講,好不好,從最簡單的框架看。
1、框架:
是不是有要表達的思想?
是否準確表達了思想?
表達的形式是否高超?
2、分析:
小時代的電影我大體看過,郭敬明說他想寫的是這個時代的了不起的蓋茨比和紅樓夢,這個想法很好,也確實需要,小時代這個名字也很好。但是內容不是那麼一回事了,很無聊。虛構的中產階級的日常。最後引以為傲的八分鐘長鏡頭像是拍廣告,白茫茫一片真乾淨的結局想法很好但是突兀。不好意思,郭敬明不是菲茨傑拉德也不是曹雪芹,他的格局太小,缺乏真實的審美體驗。
至於韓寒,他成就最高的還是最後的幾部小說。電影也是被低估了,因為大部分觀眾並不能真正體會他想表達的,他的表達方式由於各種主客觀原因被限制。
後會無期類似的是餘華的十八歲出門遠行,少年從東極島子宮來到成人世界的大陸,最終被摧毀的故事。父親的意象是家國同構的。在原來設想的結尾,馬浩瀚走在沙漠上,一列軍車駛過,招手,軍車駛過。
乘風破浪緬懷的是草莽時代的少年,在那個少年,父親(國家)的角色是缺席的。由於這種缺席才有了後來的成長。
飛馳人生是對這幾年中產精英敗局的輓歌與激勵。黃景瑜說,我希望這一年對我們來說都是一個好年份,如你所見,並不是。韓寒目之所及全是朋友們的各種失敗(也影響到他自己)。與郭敬明相比,他看到了更真實的中產崩潰,但是目前還無法深入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