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個孤單的夜行者

    不存在這種可能,荊州必失!只是時間長短的問題,因為東吳對荊州早就是垂涎欲滴的,只不過還沒來得及下手,曹操就南征了,擊敗曹操後,一方面孫劉名義上是聯盟,不好下手,另外一方面,如果吞下荊州,那麼東吳防線將有幾千公里長,以東吳的實力,估計只能自保防線日常穩定,如果北方大軍來襲,那東吳就面臨一個尷尬的問題:不知道這麼長的防線到底是哪裡遭到攻擊,但是當關羽北伐時候情況就不一樣了,那時候漢中之戰剛結束,曹操也算元氣大傷,而且軍隊也是勞師遠征,短時間內沒能力南下,同時關羽也不斷把防守荊州的軍隊北調,關羽軍內將軍之間還不和,這麼好的良機,東吳肯定會打荊州,就算那時候不打,到後面劉備,曹操相繼去世,孫權也會趁機攻打

  • 2 # Mr君故

    即使關羽沒死,荊襄沒丟,劉備集團仍然無法統一中原。劉備的對手不是400多年前劉邦所面臨的剛愎自用的項羽,而是曹操、孫權。曹魏坐擁北方,國力,人力,財力居三國之首;孫權坐擁江東江東,已傳三代,根基深厚,又有地利人和之利,國力雖不足以統一中原,但外御強敵綽綽有餘。個人認為亂世之中要完成統一大業不僅僅需要能臣良將,起決定性作用的是人主。亂世之中,能為能臣者多,而為帝王者少。戰國末年,只有秦王嬴政是為人主,六國君主皆不為人主;秦末,劉邦為人主,而項羽不為人主,宋初,太祖、太宗為人主,而十國國主不為人主,故宋可統一中原。而劉備所處的時代,不僅他是人主,曹操,孫權也是人主,所以劉備不能夠完成統一大業。

  • 3 # 我行我素狂野世界盃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筆者首先說明一下,由於本人才疏學淺,文筆功底薄弱,只能按自己的理解來回答這個問題。三國時期的古荊州城,就在如今的江陵縣。三國時期的荊州乃華夏十三州之一,面積非常龐大,涵蓋如今河南的南陽,湖北大部,湖南全省。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有天下糧倉之稱,可以這麼說,曹劉孫誰能佔領整個荊州,誰就能一統天下。在劉俵任荊州牧的時候,那時的荊州稱為荊襄九郡“南陽郡、襄陽郡、南郡、章陵郡、江夏郡、零陵郡、武陵郡、長沙郡、桂陽群”。經過赤壁之戰,荊襄九郡被曹劉孫瓜分,曹操佔領“南陽郡、襄陽郡、章陵郡、南郡”;劉備得了“零陵郡、桂陽郡、長沙郡、武陵郡”;東吳孫權獨佔江夏郡。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周瑜打敗了曹仁奪得了南郡;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周瑜病逝,孫權聽了魯肅的建議,把南郡借給了劉備,“借荊州”的由來就是這樣得來的。假如關羽鎮守的荊州不失,當時三分天下的局面就會改變。

    假如關羽鎮守的荊州不失,張飛就不會改變性情暴躁如雷,貪酒如命,鞭打將士,也就不會出現人頭兩分的憾事!荊州不丟,就不會有火燒18裡聯營,劉備敗走白帝城的事情,蜀漢的人才也不會凋零。古荊州經濟發達,土地肥沃,是天下糧倉,乃三國時期的戰略要地,誰能據擁荊州,誰就能得當時的天下,當然也就沒有後來司馬氐的魏國出現,這就是現在的假設,現在的如果,也沒有那麼多的如果。

    由於本人文化有限,回答有不正確的地方,請加以指正,也可以多學到知識!

  • 4 # 君名盡風華

    其實我曾經也做過這樣的假設,但現在我是這樣認為的。荊州是一個比較要要害的位置,它被稱為天下之腹,用現在的話講就是一個大型的交通中心。首先,它的位置是在今天的湖北江陵城,位於長江中游航道,山川地形較為平坦,南北南北進可攻退可守,實在是一個好地方!

    假如當時劉備未失荊州,首先北伐就不會再出祁山了,四川蜀地,道路崎嶇,而且位於盆地,李白都曾經說過,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李白作為一個遊樂者去四川隻身而行都很難,況且要統領數十萬大軍呢?就算大軍能夠出得來,糧草的供給怎麼辦呢?這都是擺在當時蜀國面前鐵錚錚的事實!而倘若荊州在,那局勢就大不一樣。它大致位於蜀國、曹魏和東吳的一個三角地帶,荊州暫時可以北拒曹魏男防孫權。或戰、或退、或攻、或守主動權都掌握在劉備的手中!

    況且來講,當時曹魏的首都是定在洛陽,倘若從荊州出兵,則可是一馬平川,兵鋒所指,所向披靡。但是要從蜀地出兵,路途遙遠,山路崎嶇,甚至極有可能造成非戰鬥性減員,地形交錯,極易中敵方埋伏!

    總結來說,如果荊州在劉備手中不失的話,又何必要六次出祁山呢,又何必等到司馬懿熬死諸葛亮呢,又何必千秋大業隨風而散呢!可是來說,歷史總是沒有假設的,正因為荊州處在一個如此重要耀眼的地位,所以每一家都想佔有。不管是哪一家啊佔了荊州,都是時事所致。個人觀點,不喜勿噴!不正之處,還請指出,謝謝大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SOUQ平臺如何入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