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笑口常開146013935

    七十年代末的春節感覺比現在熱鬧多了。那時的農村只要一進臘月就開始準備過年的食材,我們這有熬糖的習俗,熬紅芋糖必須提前泡大麥芽,是個很繁索的事情,熬的時候是從白天煮紅芋開始到熬成糖要到大半夜。那時候農村很清貧很少見到家裡有十元的人民幣,母親距過年幾十天前就開始用自留棉花織布給我們娣弟們趕製新衣服。那時自已織的布很粗厚,多麼羨慕富一點人家的孩子穿的是買的洋布做的衣服,那時的什麼卡嘰布,條子絨才幾毛錢一尺,在當時都成了我們兄妹們多年的奢望。那時雖然很貧窮,長輩們在過年時卻沒有感到困難的樣子,左鄰右舍相互交流著年貨的準備情況,小孩子們提前幾天穿上新衣服自然分年齡段聚成一群一群地做各種土遊戲。最難忘的是自已小時候,每年除夕夜都半夜起來找一群夥伴,看誰家放鞭炮就朝誰家跑去撿爛掉未響的,到天明看誰撿的多。太陽出來後,大的大的一群群,小的小的一群群去長輩裡拜年,滿村的長輩都要拜。長輩們準備了漸新的一角幣,只發十歲以下的每人一張,近親的就多發2張。那時候過年只要進了臘月十五到正月十五鞭炮聲會一直不斷,不過十五感覺大人們也什麼事也沒有都聚在村子裡說著過去一年的經歷,談著新的一年的計劃。過了十五年味才會慢慢地淡去,大人們都各忙各的去了,小孩也都開學了。

  • 2 # 幻雨哲

    我們小時候過年,沒你們這麼熱鬧,就是一大家子在一起吃團圓飯,大人坐一桌,小孩有兩桌。

    一起燒火蒸饅頭,農村的大土灶,燒火這個工作都是小輩們搶著來,鍋膛裡再放幾個棒頭,大蒜頭,山芋等等,特別香

  • 3 # 海闊天空212905952

    說起70後小時侯過年那可真苦,那時候正是人民公社大集體時代,國民經濟落後,老百姓缺吃少穿,只有到過年的時候,把勞動一年的成果來過一個大年,特別那年代的孩子們特想過年,因為過年能吃好的,穿新衣服,特別有意思和快樂。到80後的時候,國家改革開放政策,使老百姓生活提高,國家也富強,那時候過年的年味更濃了,家家有電視了,在家就可以看電影,電視劇節目了,特別是那時的中央電視臺過大年的春節聯歡晚會,給人們過年帶來了最大的快樂,所認從那時起,每年過年年味越來越濃。

  • 4 # 魯媽美食

    我是一名70後,記得小時候總是很期待過年,因為只有過年才有新衣服穿,有肉吃。舊棉衣上罩一件新褂子就能讓我們興奮好久,菜裡放幾片肉我們會吃得津津有味!

  • 5 # 波波小廚房

    記得小時候過年前半個月,媽媽就準備起過年穿的新衣服,衣服在正月初一早上才能穿。至於菜,要燒上一大罐子肉,裡面有魚塊,也有放油泡的。豬蹄膀 豬腳算是好菜了。我記得家裡過年那天燒的肉啊 魚類多得過完正月十五還吃不完。現在想想,有點不可思議,放在如今,冬天過二天的菜都疑心安全問題不敢吃。我們的生活質量越來越高,生活水平越來越好,越來越注重健康,新時代新氣象,我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 6 # 西嶽華三少

    關於過年的味道,好像只存在於記憶當中了,尤其對70,80後來說,從小生活在農村過年是一種種味道的疊加和誘惑。

    第一種味道就是鞭炮的硝煙氣味,鞭炮在過年的時候是比較常見的,大家都玩過,一種是小作坊裡面生產的鞭炮,用報紙卷的,咋起來震耳欲聾。還有一種就是摔炮,摔到地上才會炸開它裡面是用石子和炸藥做的。小時候特別喜歡聞濃濃的硝煙味道,不管是鞭炮還是摔炮,轟的一聲炸開之後,我們小孩都喜歡爭著去聞它的味道。

    第二種味道就是餃子的味道,不管是素餃子還是肉餃子。只有在過年的時候才能吃到這麼好吃的餃子,母親喜歡包韭菜雞蛋的,在油鍋裡煎出來的雞蛋,金黃色香氣四溢和剁碎的韭菜,包在一起,有一種非常清新的氣味,讓人垂涎欲滴。

    第三種味道就是炸油鍋的味道,快到過年的時候,家裡都會準備一大堆主食,因為農村有講究,每到過年的時候,家家戶戶都要炸油鍋,就是做一些油炸食品,儲備起來。所以到了過年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會瀰漫著炸油鍋的味道。

    第四種味道就是春聯淡淡的墨汁味道,小時候的春聯要先裁紅紙,再到萬知,然後村子裡面寫字寫得好的先生會一條條的寫好送到每家每戶。有人會出錢買,也有人會要,我記得小時候家裡有一塊硯臺,是用石頭做的,家裡的春聯都是爺爺自己寫的。

    小時候到了除夕的夜晚,大家在一起吃年夜飯,看看春晚熱熱鬧鬧,坐在一起,年味十足,到了,現在基本上就是玩手機,看春晚,玩著手機走親戚也玩手機,吃飯的時候也玩手機,再也找不到小時候年的味道。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同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四五年級孩子作業總是寫不完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