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皇子61

    現在的年味並不淡呀,街上人們在忙著置辦年貨,家中妻兒老小做菜,幹活,貼春聯,貼窗花,這難道不是年味嗎?在我的家鄉過年了可以說是特別熱鬧。

  • 2 # 午後清茶

    現在工作生活壓力大,城市節奏快,過年過節的難得放假有的都選擇出遊玩放鬆一下心情,外面大城市裡外來人口很多,導致臨近春節好多人都回鄉,變成一座空城了,而且現在城市又禁止燃放煙花爆竹,談不上年味了,在外打工的坐各種交通工具趕回家也很累,到家後就想好好休息一下,很少出去串門啊走親戚之類的了。感覺很冷清了。現在的過年過節純粹就相當於放假,沒有什麼意思了,不像以前小時候很期待這個那個的!但是個人感覺這種年俗不應該被拋棄,應該傳承下去!

  • 3 # 史事大觀

    是的,馬上要過年了,卻一點年味的感覺都沒有,為什麼會這樣呢?我想還是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年紀越來越大,不再是小孩了。俗話說的好,小孩盼過年,大人望插秧。在我們還是小孩子的時候,最喜歡的就是過年了,因為一到過年我們就可以穿上好看的新衣服,換上新鞋子了。而且還能收到大人發的紅包,吃到許多平時很少吃到的美食。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對這些的興趣越來越低了。

    第二;物質生活的日益提高。在以前由於大家普遍都很貧窮,一年很少能吃到肉,穿上新衣服。只有到了過年才會吃上許多好吃的東西,換上新的衣服。而現在,隨著物質生活的提高,以前只有在過年吃上的東西現在在平時也經常吃到,衣服也是想買就買,所以對與過年的期盼也就越來越低了。

    第三;資訊時代的到來。在手機,網際網路尚未普及開來之時,大家的娛樂活動很少,過年了,很少待在家裡,都是出去玩耍,大年三十,都會看春節聯歡晚會。而隨著資訊時代的到來,足不出戶就可以瞭解世界。一部手機足以讓人娛樂一天,催生出了宅文化。發紅包,拜年在手機上發就行,不需要出門了。所以也就少了往日的熱鬧氣氛了。

  • 4 # 夜雨聽燭

    總有人說現在過年不如原來有年味,沒有原來熱鬧了。確實如此,我總結了一下原因:

    一、生活條件好了。

    過去家家的條件都不好,全都省吃簡用。過年時會準備很多好吃的,可以說一年到頭就指著過年這幾天解饞呢。過去也沒有多少食品種類出售,大部分過年的食物都要家裡自己準備。如,提前蒸饅頭,豆包,年糕。殺豬,做灌腸,做熟食等等。一般都是從小年就得開始忙活了。那幾天家家都是熱氣騰騰的,滿街滿村都是食物的味道。而現在天天大魚大肉,過年不過年沒啥區別,女孩子還生怕管不住嘴胖了呢。

    過年可以穿新衣。過去一年才能添一件新衣服,這還是會過日子的人家,精打細算省下來的。這件新衣服早就做好或買好,但是必須要到過年那天才能穿上。尤其是小孩子,小女孩過年時最高興的事就是穿新衣了。

    二、溝通方便了,見面次數多了。

    過去交通不方便,許多親戚沒有紅白喜事,一年也見不到一次。所以拜年是一件很鄭重的事情。一般過了初一就開始走親戚拜年了。那時候拜年都會受到隆重的接待,年前準備的好吃的都是為這時準備的。一邊吃一邊聊。兩家互相介紹家裡的這一年家裡的變化。而現在交通方便了,見面的機會多了。即使因為忙或身體原因不總見面,也可以隨時打電話,微信聯絡,還能夠影片。所以現在的拜年真正的淪為一種禮節性的形式。有時侯關係特別好的姑,姨之類平常天天在微信群裡聊,拜年把東西一放,給了孩子壓歲錢就走了,因為還得趕往下一家呢。

    插個題外話,一直有人說現在不像過去,人情特別冷漠了。我一直不同意這個關點。比如親戚間,現在溝通方便,一些表兄弟姐妹或稍遠的親戚透過微信群之類聯絡的更緊密了。過去一年見一兩次何談親密。然而現在生活節奏快,早出晚歸,常常一個樓道里的人都不認識,甚至對門,這也是事實。但是為啥同一個小區天天遛狗的狗友,遛娃的娃友們全都熟悉?接觸的多唄。

    三、玩的多了,娛樂專案多了。

    小孩子現在都是手機,pad,電腦可玩的太多了。過去可不是,只有過年才能放鞭炮,點燈籠,逛廟會,聽戲。一年到頭就盼著這幾天呢。

    四、生活節奏快了。過去一年到頭最閒的時候就是過年,過年的一個月不用幹太多的活。可以好好的休息,娛樂。而現在,一般人才放七天,又得置辦年貨,又得拜年,感覺很累,還不如不過出去旅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行屍走肉》第十季第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