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廚松仔

    那也是演義的一廂情願罷了,不管魏延是有‘反骨’心,或者沒,歷史中就是魏延在蜀國盡心盡力。或者也可以說,魏延在各個記載中有出現想“反骨”,也是人之常情,想想阿斗的能耐,能保住蜀國嗎?諸葛亮歸西后的蜀國誰有此能耐?更何況魏延的能耐在後期蜀國中,誰人有魏延戰功,能力強呢?這不包括姜維。更何況為人不願屈人之下,就好比現代的我們

  • 2 # 老曹電影

    魏延“腦後有反骨”這頂帽子是在《三國演義》中被扣上的,正史中的魏延並沒有造反之心。

    演義中魏延之所以能在眾多投降的將領中帶上反骨的帽子,主要是得益於諸葛亮對魏延的評價,關羽帶兵攻打長沙,黃忠大戰關羽,對戰中黃忠因為坐騎乏力被關羽擊敗,關羽也認為這樣勝之不武,便沒有殺黃忠,第二天的對戰中為了感激關羽,黃忠沒有射殺關羽,長沙太守聽信身邊小人的讒言,認為黃忠通敵,想要把黃忠斬首,危急關頭,魏延救了黃忠,並殺了長沙太守韓鉉,準備一起投靠劉備,哪知黃忠不願做這種悖主求榮的事。

    劉備入駐後,準備封賞魏延,可諸葛亮在魏延一進賬後便呼左右刀斧手將魏延斬之,劉備問為何,諸葛亮就說“魏延食其祿,卻悖其主,腦後素有反骨”。並警告魏延,日後如有不二之心,定當不輕饒。

    魏延是個謀略與武力並重的將帥之才,劉備是非常看好他的,要不然也不會讓他做漢中太守,把守漢中這麼一個戰略要地,魏延獨享“反骨”都是演義的誇張放大。

  • 3 # 我愛糖酒會

    諸葛亮的下馬威,讓他不要再反,因為他殺了太守投奔劉備,黃忠雖然投降,但差別大了,魏延後期雖然是蜀漢大功臣,到收降的時候,確實不放心,說不定是劉備示意孔明這樣嚇一嚇魏延的,只於反骨,只是個託詞,說你有就有,解釋權歸劉皇叔和孔明

  • 4 # 一點雜聞錄

    按照演義的說法,他是殺了其主投降劉備。殺了老大,所以說他有反骨。古人講忠義,所以他的行為也就不足為奇了。

    像張遼投降曹操,是舊主呂布已被殺,且曹操重視他並以禮來降。自己殺老大和老大被人殺,性質截然不一樣。

    按照史書上的記載,魏延是劉備出山就一直跟隨的人,和諸葛亮的不和主要是北伐的戰略意圖不一樣,諸葛亮求穩,而魏延求奇兵。

    後期蜀漢國力不行了,主要是荊州沒了,夷陵之戰益州精銳也沒了。冒險策略提出是魏延認為成功的唯一可能性,但是戰爭的本質是服務與政治。所以穩紮穩打是最優解,能夠大幅度的延長蜀漢的壽命。無論魏延的成功與否,都會招致魏國的大力進攻。(成功,老大死了要報仇;失敗,當我是病貓?)

  • 5 # 愛尚文史

    魏延沒有“反骨”,他也不可能有“反骨”;相反!他是劉備的死忠,否則劉備不會破格提拔他為“漢中太守”。

    如果魏延有“反心”的話,豈能等到最後一刻?在他坐鎮漢中期間,隨便搞個什麼小動作,蜀漢政權立馬就可以灰飛煙滅了。

    另外還必須說明一點,魏延也不是什麼所謂的“降將”,他的降將身份,完全是“三國演義”的一廂情願。

    在“三國演義”中,魏延為長沙太守韓玄的部將,由於韓玄要斬殺黃忠,魏延遂舉眾起事,迎接劉備入城。所以以“演義”的說法,魏延是降將。

    但此事件乃為羅貫中所虛構,在正史中並無此記載,魏延也不是什麼長沙太守韓玄的部將。他的真實身份,應該是一方豪強,而且是主動帶領家兵投靠了劉備。

    原文“魏延字文長,義陽人也!以部曲隨先主入蜀,數有戰功,遷牙門將軍。”

    在“三國志”中,沒有魏延從屬曹操、劉表以及韓玄等人的記錄。僅僅交代魏延為“義陽人”,帶領私兵跟隨劉備入蜀。

    義陽的大概位置,為南陽郡的東部邊境,緊挨著江夏郡北面。劉備在當陽兵敗之後,投靠了江夏郡的劉琦,入駐於夏口。東吳魯肅出使劉備之後,劉備遷軍至鄂縣,屯駐於樊口。

    鄂縣與義陽非常接近,只相隔一條淮水,魏延大概就是這個時候結識劉備的。等到周瑜赤壁敗曹之後,魏延就領著私兵加入了劉備的隊伍,跟隨著劉備入川作戰。由於立下了一些戰功,被劉備授任為了牙門將軍。

    而且據《三國志》的記載,這個“牙門將軍”就是魏延的第一個官職。如果他真的是韓玄或者劉表的部眾,那麼?他之前就應該已經有官職了。比如黃忠投靠劉備之前,就是劉表帳下的中郎將,曹操、韓玄帳下的“裨將軍”。而魏延沒有,他單單統領家兵跟隨劉備入川,期間沒有被授任任何職銜。直到入川作戰有功,才被授任了“牙門將軍”一職。

    所以魏延既沒有“反骨”,也不是“降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形成正確的財富管理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