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命中已有二殤

    東交民巷(北京最長的衚衕)

    東交民巷全長為1552米,西起天安門廣場東路,東至崇文門內大街,是老北京最長的一條衚衕。東交民巷在舊中國時為使館區,是北京市東城區的一條衚衕,舊時因這裡是漕運地,所以原稱東江米巷。老北京一直有“東富西貴,南賤北貧”之說,原來的東城主要居住一些經商之人所以是富人集中的地方。而這條衚衕中歷史留下了許多風格各異的西洋建築,吸引了不少海外人士前來參觀。

    一尺大街(北京最短的衚衕) 一尺大街並不是街道,其實是衚衕,而且也不只有一尺長,其有十來米長,在琉璃廠東街東口東南,桐梓衚衕東口至櫻桃衚衕北口,這一條街東西走向,是一條北京最短的衚衕。一尺大街至少已有70餘年的歷史,當年,衚衕路北三個門臉,全是刻字店;路南三個店鋪:西邊大酒缸,中間鐵匠鋪,東邊理髮店,緊挨著櫻桃衚衕北口,一條衚衕、一尺大街、十來米長、只有6家門臉、店鋪,可以說是北京胡同的縮影。從一尺大街穿過就可以到達北京著名的文化街-琉璃廠大街,這裡因為集中了很賣古玩字畫的店鋪而得名。

    靈境衚衕(北京最寬的衚衕)

    靈境衚衕自東向西分別和府右街、西皇城根大街、西單大街三條南北向街道相交,其中東端和府右街相交為丁字路口,西端和同為東西向的闢才衚衕相通,與西單大街相交叉,是北京最寬的衚衕。明朝時,靈境衚衕分東西兩部分,東段因坐落有靈濟宮,因此被稱為靈濟宮,西部南側有宣城伯府,因此稱宣城伯後牆街。清朝時,以西黃城根南街為界,東段因原“靈濟宮”逐漸變讀為靈清宮、林清宮(傳說和嘉慶年間攻打皇宮的反民林清有關),因此被稱為林清衚衕,西段則稱為細米衚衕。民國後,靈濟宮所在地,諧音為靈境衚衕。以西黃城根為界,靈境衚衕有東西兩段,西段稱靈境衚衕,東段稱黃城根。實際是一段東西走向的皇城舊址。今靈境衚衕東段往北的一片地帶,早年都是皇城以內的範圍。1949年後,靈境衚衕與黃城根合併,統稱今名。1965年,又將八寶坑併入。

    錢市衚衕(北京最窄的衚衕)

    錢市衚衕街長55米,寬0.7米,街內南北共有九組建築,歷史上和現在一直是北京最窄的衚衕。盡端是一庭院,上有罩棚,旁有鋪房,是清代官辦的銀、錢交易的“錢市”遺存,是早期金融市場的雛形。錢市衚衕有多窄?一個正常體重的人透過有餘,兩個人面對面就需要側身讓路了。目前錢市衚衕內共有10戶門牌,並存留有“大通銀號”、“萬豐銀號”等早期金融企業的建築,有的院落儲存著清光緒年間的木架構天棚,有的門框上還釘著當年“京師商務會”的鐵牌照,是考查清朝末期和民國初期銀號商業建築和早期金融市場很好的標本。

    九灣衚衕(北京拐彎最多的衚衕)

    九灣衚衕全長約390米,彎曲之處不下於13處,堪稱北京城彎道最多的衚衕。據說九灣衚衕的名稱來自於衚衕有9個90度的拐彎,其實按地磚線劃分,衚衕裡總共有13個彎。明代九灣衚衕因有一小廟得名,稱般若寺衚衕,隸屬正南坊。清朝末年因衚衕彎曲多變,改稱九曲灣。民國後稱九道灣,上世紀的1965年更名為九灣衚衕,衚衕早年由河溝衍生而來,因而彎字帶有三點水的偏旁。雖然不及山路十八彎,但這衚衕從東到西不過三百八十多米的長度裡,直彎、急彎、斜彎、緩彎比比皆是,走過幾個拐角後怕是得迷路,特別是方向感不強的人來說,在九灣衚衕迷路一點也不稀奇。九灣衚衕的西口比較狹小,比較偏僻,走的人少,住戶多集中在東邊。聽說九灣衚衕的西口還有一些說法,向西走不吉利。

    磚塔衚衕(北京最古老的衚衕)

    元代北京的衚衕名稱,保留到今天的已為數不多。位於西四丁字路口以西的磚塔衚衕就是其中的一條,至今已有七百多年的歷史了。磚塔衚衕因衚衕東口有一座八角七重簷的青灰色磚塔而得名。此塔名為“元萬松老人塔”,為紀念萬松老人而修建的。關於萬松老人及此磚塔,在明劉侗、於奕正著《帝京景物略》卷之四《西城內·萬松老人塔》中有詳盡記載。近代史上,有若干名人曾在磚塔衚衕居住過。1923年魯迅在與周作人反目後從八道灣搬來磚塔衚衕61號(現84號),並在這裡寫出了《祝福》、《在酒樓上》、《幸福的家庭》和《肥皂》、《中國小說史略》等作品。鴛鴦蝴蝶派作家張恨水曾居住在磚塔衚衕43號(今95號)並在這裡走完了他的人生旅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5G到來教育會有哪些突破?中小教育機構能抓住這個風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