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影視俱樂部
-
2 # 影視多媒體
中國傳統神話裡面託塔李天王的最小的兒子,是從他母親生的那個肉球裡面出來的,從小就愛打抱不平,為人很是仗義,雖然非常頑皮,但是很善良,也很孝心的好孩子!
安我們現實生活來算應該是青少年學習的榜樣
-
3 # 榴蓮觀影
今年暑期檔中國產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從電影上映以來,就收穫了一致好評。
雖然電影取材於原著《封神演義》,但電影裡面的哪吒,從造型到人物塑造,和原著的哪吒相比,都是有很大區別的。
《哪吒之魔童降世》把哪吒塑造成“勇於對抗世俗偏見、重新認識自我”的小魔童形象,特別是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說了算”,更是把這一形象刻畫的淋漓盡致。
《封神演義》裡邊人物眾多,哪吒是作者傾力刻畫的其中一個人物形象,也是最生動活潑的一個熒幕典型。從古至今,哪吒都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從他出生、歷劫、死亡到再生、修煉、降魔等經歷,都描寫得細緻入微,扣人心絃。
李靖的妻子懷胎數年,才生下一個肉球,哪吒自一降生說走就能走。他出生時肚腹上圍著金光四射的紅綾,稱其為“混天綾”,是幹元山金光洞的鎮洞之寶。
出生第二天,幹元山金光洞太乙真人就來向李靖道賀,要求收新生兒為徒,並起名“哪吒”。
哪吒七歲時,去東海洗澡,一言不合,就打死了巡海夜叉和龍王三太子敖丙。後又捉住前往天庭告狀的東海龍王,對其抽筋刮鱗,因而闖下殺身大禍。
哪吒父親托塔天王怕他長大再惹出更大禍端,想殺了哪吒以絕後患。哪吒非常憤怒,拿刀在手,割肉還母,剔骨還父。後來,太乙真人取荷藕做他的骨骼,荷葉做他的肌肉,使哪吒起死回生。
再生後的哪吒要刺殺天王,報剔骨之仇。在他尋父報仇時,太乙真人請文殊廣法天尊,燃燈道人分別以遁龍樁、扁拐、玲瓏塔“磨其真性”,使他父子和好。哪吒從此潛心修行,磨鍊心性,增加功力,待下山時,跟隨姜子牙東征西戰,屢立戰功,修煉成仙。
《封神演義》中的哪吒,作為姜子牙的先行官,雖然年少,但法力無邊。
能夠變化成三頭六臂,腳下蹬著風火輪,手裡拿著一柄金槍,脖子上戴著乾坤圈,又有師傅贈送的斬妖劍、砍妖刀、縛妖索、降妖杵、繡球兒等六件法寶,變化多端。
每逢姜子牙掛帥出征,哪吒必然前往。作為先鋒,他一馬當先,英勇善戰,除盡世間奸惡的英雄形象,深入人心,受到大家喜愛,是天上人間公認的少年小英雄。
雖然他的原身是一個頑劣叛逆少年,辦下很多魯莽之事,但那是他成長的一個經歷,而且他也為此付出了慘重代價。後經過師傅點化,加上自己的苦心修煉,終成正果。
這些經歷,一點也不有損他有血有肉、有膽有識、濟人之急、扶人之危、正義的化身的英雄形象,依然受到大家尊重和喜愛,也成為青少年紛紛效仿的典範。
回覆列表
在民間傳說中,哪吒三太子是正義的化身。他有血有肉,有膽有識,在家是孝子,居官為忠臣,而且能以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的情操,濟人之急,扶人之危,是青少年的典範,是信仰者的重心。因此,他得到人們的廣泛喜愛。但是人們喜愛哪吒的原因並不僅僅是這些,還在於哪吒的形象本身就是個孩子,而其所作所為卻超越了一個孩子所能做的;對眾多的讀者而言,孩子的形象往往是最容易打動他們內心的。
在小說中,哪吒雖然被塑造成一個成熟的小孩,但是他並沒有變成一個刻板的小大人,反而還不時地有他的童心閃現。例如第五十三回中有一個情節,哪吒同鄧嬋玉對陣時,被鄧嬋玉五光石打的臉紫鼻腫,回到營裡,黃天化取笑他:“為將之道,身臨戰場,務要眼觀四處,耳聽八方。”把哪吒氣得不得了。不想第二天黃天化迎戰鄧嬋玉也被打傷了,黃天化回來後哪吒就以牙還牙說:“為將要眼觀四處,耳聽八方,你連一女將如何也失手與他。”在這部神魔鬥法的小說中,這一對話極其富有人性色彩:在兇險無比的戰場上,兩個天真爛漫的孩子戰敗之後,居然還有心情來鬥嘴。哪吒這一藝術形象不僅在小說中光彩照人,就是在戲曲中哪吒的故事也佔有重要地位。例如:元雜劇《二郎神醉射鎖魔鏡》裡的正末即是哪吒,該劇主要描寫其英勇事蹟。在臺灣戲曲中封神故事早已是民間劇本的重要來源。哪吒這一形象,也在演變過程中由佛教神而變成道教神,在臺灣等地區也逐漸變成護嬰、交通業的保護神,香火鼎盛。因其形象年幼、精力旺盛,因此深受人們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