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從耗子胖成豬

    嚴肅的講,給佳能的影象感測器扣一頂“技術落後”的帽子,是有點片面的。在“影象感測器”的領域,佳能公司具有非常出色的前瞻性,早在數碼相機“姍姍學步”的階段,佳能就選擇了CMOS感測器作為研發方向,而同期的索尼則還在鑽CCD的牛角尖。所以佳能在CMOS領域的研發,保守的講,比索尼要早起步5~7年。

    但佳能的CMOS開發思路很明顯的走錯了方向,它一直朝“大型化”發展,不接地氣。乃至小型數碼相機的小尺寸感測器長期需要向索尼采購。而在這種思路下,代表佳能CMOS感測器實力的產品就跟民用市場不沾邊了。

    例如地球上最大的CMOS感測器,就是佳能做的。索尼目前出產的最大CMOS也才645規格,完全不是一個檔次。

    又例如地球上畫素最高的CMOS感測器,同樣是佳能開發的,畫素高達2.5億。而索尼現在645規格的CMOS,畫素最高才1.5億。

    又例如地球上高感最強的CMOS,它的感光度可達400萬,畫素為216萬。佳能的研發人員宣稱,在19um尺寸的畫素上整合“微稜鏡”,是佳能獨門掌握的技術。索尼也沒有可對應的產品。

    列舉這些,就是批駁一下,什麼叫“佳能感測器技術差”?

    但是,在現在135相機系統上,佳能的CMOS感測器確實跑分落後了,這個又如何解釋呢?我認為,關鍵的因素在於生產工藝!

    索尼公司由於長期生產銷售小尺寸的CMOS元件,所以它的產品銷量非常高。而小型化的裝置對功耗很敏感,索尼有動力一代代的花巨資去更新生產線。例如早期的350nm工藝進步到250nm、180nm、135nm、90nm、65nm……而佳能卻一直守著500nm的工藝做了N年,直到80D這一代,才改成180nm工藝又沿用到今天。落後的工藝意味著電路的體積較大,佔據了接收光線的面積,也帶來了較大的功耗與噪聲干擾。

    其次,索尼由於長期關注手機類的產品,它更注重CMOS的整合度。

    例如索尼很早就將模擬訊號轉換數字訊號的環節整合到CMOS上,最新的堆疊式CMOS更是在CMOS內部集成了快取晶片。所以索尼的a9可以做到連拍20fps,RX100可以錄1000fps左右的高速錄影,這些都是得益於高整合度的堆疊式CMOS。

    所以總結一下:

    1、單純的CMOS感光元件的科技上,佳能一點都不弱,甚至應該是強於索尼。

    2、佳能的生產工藝落後於索尼是不爭的事實,這也是目前佳能相機暗部提亮、高畫素相機畫質不佳,弱於競品的關鍵原因。

    3、索尼的黑科技更多的體現在“高整合度”上,而高整合度可以帶來“1+1>2”的奇妙效果。例如堆疊式CMOS,一旦你將快取整合入CMOS,讀寫速度、果凍效應、高頻對焦一大堆的“黑科技”也就應運而生了。

    4、追求技術進步也需要考慮應用環境。

    舉個簡單的例子,假如a汽車能跑240Km/h,而b汽車能跑260Km/h。你會因為這一點差距而在購買汽車的時候,一定選b汽車嗎?

    同樣的道理,如果你是人像攝影師,你一年到頭,你有幾張人像照片需要暗部拉亮4EV、5EV來體現索尼CMOS的優勢呢?你又有多少題材需要你一秒鐘連拍20張呢?這種情況下,過剩的效能雖然在跑分、撕逼方面非常好,但實際上對使用者的體驗提升也是非常有限的。

    5、不可不考慮的“主觀”因素。

    不管你認不認可,市場上大部分人覺得佳能相機的色彩演算法就是比索尼好。2004年的佳能1DSII樣片,在今天被索尼a9、a7RIII超越了嗎?

    所以作為攝影愛好者,我認為對器材的選擇方面,一定要以自己的實用感受為準,紙面引數、跑分選機,蠻片面的。

  • 2 # 5笑似心酸5

    光比不是關鍵,窗外冷色光和室內暖色光的對比造成的色彩傾向比佳能明顯。在戶外,受綠葉等環境色的影響也比較明顯。然後索尼白平衡都有點偏黃。甚至用白板手動矯正後都有點黃,需要再減一點。

  • 3 # 孤帆丨遠影

    以前佳能相機感測器被吐槽最多的就是寬容度,2016年之前釋出的佳能相機確實有這個缺點,但是在佳能5d4釋出後這一缺點已經彌補,佳能5d4感測器的寬容度提升很大。每個品牌的相機不應光看感測器來評價,更要結合鏡頭綜合素質來決定,結合合適的後期技術每個品牌的相機都可以獲得好的作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很喜歡卻沒敢追的女生,幾年後你發現當初她跟你暗示過,你遲鈍得沒明白,現在會是什麼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