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雲鸚
-
2 # 世界一卒
謝邀了!關於清明節前後三天上墳的問題,各地方都有不一樣的說法。我從親戚朋友和戰友們那裡瞭解到,浙江跟湖南兩地都是前三後四天為掃墓時間,新墳不過社日一說。在上海,對於新墳要在人過世後七七四十九天而沒做法事的,要在清明節這天補做一次,老墳可適當放寬些,但不能超過前七後八天。前面幾個地方男女都可去上墳,沒有其他規定。江西建新縣附近,還有永豐縣,當地習慣在清明節前三後七天都可掃墓,但在安義縣都有女人不能參加掃墓的習俗。廣東,乳源縣稱清明前十日為“禁風”,縣民都在頭上戴桃葉。埔陽縣清明掃墓後“頒胙”,即由主祭人掌管,將掃墓的祭品烹調後,請上墳者食用。廣寧縣清明掃墓,稱為“拜山”。 聽說在山東,普通都在清明這天去掃墓。晉南人則將掃墓的時間分為兩次。一次在清明前幾天,是各家分頭去掃墓。第二次是在清明節當天同屬人一起掃墓敬祖宗的。聽山西的戰友說,他們的北部地域上墳多是男子的事情,婦女普通不到墳瑩。大同、平遙等地,是日黃昏,舊俗婦女們要在大門外放聲大哭,“闔村哀聲連一片,傳入耳中都是悲”。山西南部多數中央上墳時不燃香、不化紙,要將冥錢等物懸掛墳頭,有“清明墳頭一片白”的說法。我們這裡,除新墳掃墓不過社日外,老墳也是在清明節前三後四天隨便哪一天進行。早些年全都是每家各自單獨掃墓,近三年興起了開清明會,同屬人共同統一掃墓,掃墓後統一用餐。對於其他地方的風俗習慣我不瞭解。只知有句諺語叫作:打千罵萬,清明一飯。 踏青清明之時,人們乃因利乘便掃墓之。謝謝閱讀!
-
3 # 喻華東
還有的在清明前後逢單日舉行,甚至有的地方掃墓活動長達一個月。有句民諺:早清明,晚十一
說明清明掃墓早點為好。
現在以前三後三為例來說明——掃墓以前三為宜。據傳清明節對於陰間來說就是鬼節。
傳說一,清明節陰間開大會,沒子孫的人不能參加,參會必需舉著子孫送的旗子入場。現在清明上墳時人們都在已故先祖墳上插上紙剪的旗子。因此必須提前趕到場。
傳說二,清明這天陰曹地府收鬼到夏曆十月一才給鬼放假。因此若清明後三天上墳,或十月一前上墳,故者鬼魂還沒放假,無法出來收給它燒的紙錢。
綜上所述:清明上墳前三天為宜。
-
4 # 手機使用者zhang866683
這個問題我認為,人在清明節都是祭奠先人的一個節氣。因為中國地大又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一個地方的風俗不一樣。前三天後三天上墳只是當地的風俗習慣的改變,意義是一樣的。這個節氣也是中國流傳多年的一種民俗習慣,關於各個地方的風俗習慣我們也要尊重。
-
5 # 旁觀者嵐
古代的人祭奠是不分時間的,孟子在齊人有一妻一妾中說,這個人每天等人祭奠完後,乞討祭酒、祭飯,吃飽喝足後,回家吹噓有多少富親貴友。可見隨時有人祭禮。
自唐大力推廣清明節,宋繼續作為放假七天的法定節日後,在政權的推動下,清明成了全國公認的祭祀日,但由於民俗和各地傳說,各地要求不一,有前三後四的,有前七後八的,有前十後十的,可以體諒那些身在遠方,不能及時到家的遊子,入鄉隨俗就是。
有一較特殊的傳說,是清明前一天不可上墳。這天稱"韓氐節"是由於南宋皇帝錯殺了大臣韓世忠,梁紅玉夫婦,悔恨後清道士作法,讓清明前一天所燒的冥財全部轉移到韓氏名下,所以這一天燒的東西,祖先是收不到的。
至於陰間開清明大會,無子孫者下能參加,必須舉著子孫燒來的旗子才能入場,所以必須在清明早8點前掃墓。這種說法,我想古人除了國事,無開大會的習慣,平民百姓沒有旗子,想是近代相傳,姑妄聽之。
-
6 # louanhuamingyouyicun
♥♥【清明節】當天上墳是全國大多地方的習俗,沒有聽說提前或落後三天上墳的說法。我們這個地方更是如 此,清明節那天早晨,我在路上看到車很多都在往家趕。中午大家紛紛上墳祭拜,沒有提前或落後上墳的現象,只是清明那天,大家湊齊了一起趕早就上墳去祭拜。
回覆列表
謝邀。有區別。一是四月五日是正清明節日,幾千年傳承便變為“約定俗成”,唐詩人杜牧一首““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描述了清明時節祭祀先人習俗。二是今年清明節正好是十二地支裡的“六合日”,選在今年的正清明節上墳掛紙,取順吉日。三是四月六號為“歲破日"(地支辰沖流年戍),傳統老人不選擇此日。四是出門在外友們,剩清明節放假回家上墳祭掃是首要任務,正清明日又是假日第一天,上完墳,還有機動時間拜親訪友,返回上班心境也較為寬鬆。此何樂而不為呢!
此議不知合友友們之意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