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黃土情愫
-
2 # 文旅攬勝
唐代是中國漫長的封建社會中,政治、經濟和文化最為發達的時期,唐代的文學藝術成就達到了中國歷史上的巔峰,文學有韓愈、柳宗元等;詩歌有李白、杜甫等,呈現出群芳爭豔,百舸爭流的繁榮盛景。
唐代詩歌又體現了以李白為代表的詩歌涵蓋三個精神:英雄精神、解放精神與人性精神。
古代中國是“士人文學”居於文化主流地位的文學時代,表現為又建功立業,又功成身退;又書生氣,又浪子氣;又經世致用,又喜反好玩;又飄逸高邁,又興感淋漓;又大勇大義,又化合無形。也就是:既有英雄精神,又有解放精神。
解放精神,就是自由生命的超越的美,“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所以解放精神,很大程度是自我解放,將自己的心靈解放出來。
像李白的《古風》、《夢遊天姥吟留別》、
《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月下獨酌》等,體現了詩人嚮往宇宙皎潔本體之美的世界,或許,這個世界的存在,正是他解放的力量源泉。
所謂解放思想,天與地,湖與月,都是分開的,不可以融合相通的,而在詩人那裡,完全是沒有界限的,敞開了自由自在的心靈遊觀之所。
總之唐代詩歌體現了時代精神,抒發了文人意氣,充滿了人文精神樂觀豪放。唐代的詩歌語言風格,具有清新明快的特點,明麗爽朗是其詞語的基本色調。
-
3 # 秋閣一憑欄
唐代詩歌體現了唐代歷史,名勝古蹟,軼聞趣事和風俗掌故等有關的唐詩,加以全文解釋.然後敘述其寫作背景,述事物在唐代的情況,歷史上的變遷,考古成果,趣味性,採錄各種種民間傳說故事,唐代古蹟照片和宮殿內容,包括,長安城,大明宮,興慶宮,唐玄宗和楊貴妃,安史之亂等,內容主要是有關山水,風光和名勝古蹟,的唐詩,包括:不盡長江滾滾來,春流繞蜀城,地即帝王宅(南京)人家盡枕河(蘇州)歌吹是楊洲,餘杭形勝四方無,雄都定鼎地(洛陽)等還有芙蓉園與曲江,大小雁塔,昭陵,茂陵,鬥雞舞馬,花卉,唐代婦女,愛情等等。
-
4 # 小杭杭本杭
[玫瑰]唐詩是唐代文學的主要成就
唐朝是中國古典詩歌最輝煌的時期。唐代遺留下來的詩歌將近五萬首,比西周到南北朝遺留下的詩篇數目多出兩三倍以上,其中著名詩人人數也大大超過了戰國到南北朝所有著名詩人的總和。
唐代詩歌一般來說可以分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個時期。
[鼓掌]①初唐詩壇的佼佼者是陳子昂。唐朝建立之初,佔據詩壇的依然是南朝那種輕浮綺靡的宮體詩,直至唐高宗年間,生活遭遇、思想感情與宮廷詩人不同的陳子昂,力排樑陳“逶頹靡”的詩風,以復古為號召,主張作詩要有“風骨”,他創作的《登幽州臺歌》對唐詩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鼓掌]②盛唐時期是一個詩星璀璨的時代,唐詩的發展達到了繁榮的頂峰,詩壇上名家輩出,流派眾多,詩體大備。王維、孟浩然為代表的山水田園詩派,描寫了悠閒寧靜的山水田園生活,雖然有時流露出佛老消極思想和政治上失意的情緒,但在藝術上卻很有成就。他們的詩使晉宋以來形成的田園、山水詩更加豐富,在文學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此時可以讓學生回憶初中已學過的王維詩的特點。邊塞詩人高適、岑參等人的詩既描繪了雄奇壯麗的邊塞風光,也反映了邊塞軍人無畏的氣概、樂觀的精神、思鄉的情懷和將士苦樂的差異等,為唐詩增添了新鮮壯麗的色彩。盛唐時期成就最高的當屬李白、杜甫。
[比心]李白蔑視權貴,憤世嫉俗,嚮往光明,追求自由;他的詩氣勢磅礴,熱情奔放,想像豐富,手法誇張,意境深遠,具有突出的浪漫主義風格,有“詩仙”之稱,是繼屈原之後又一個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蜀道難》《望廬山瀑布》等都是千古絕唱。教師還可向學生朗誦李白的《贈孟浩然》,體會李白詩的風格。杜甫是中國傑出的現實主義詩人,有“詩聖”之稱。杜甫生活在安史之亂前後由盛轉衰的時代,一生貧困失意,顛沛流離,因而他的詩揭露了統治階級政治昏庸、生活腐朽,反映了下層人民在戰亂前後的悲慘境遇,表現了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和對國事的關懷。
[加油]他的詩風深沉濃郁,跌宕有致;語言上的功力非常深厚,“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這種“毫髮無遺憾”的嚴肅創作精神,使他成為現實主義詩人的偉大代表,突出的作品有《三吏》《三別》等。
③安史之亂後,唐朝元氣大傷,原來潛伏著的社會矛盾日益尖銳化,詩歌的現實主義精神完全取代了那種昂揚樂觀的情調,在中唐時期成為主流。中唐詩人白居易等繼承杜甫的傳統,進一步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掀起新樂府運動,倡導詩歌沿著“補察時政、洩導人情”的現實主義方向發展,在藝術上追求淺顯平易的詩風。白居易的諷喻詩《新樂府》50首等就是這類詩的代表。
[鼓掌]④進入晚唐時期,封建統治岌岌可危,階級矛盾空前尖銳。國勢的衰微,詩歌的風貌又為之一變。杜牧和李商隱是活躍於晚唐前期的兩位成就較高的詩人。杜牧主張在文學創作上“以意為主”,反對單純追求“文采辭句”,現實性較強。李商隱一生仕途坎坷,但一直關心政治,詠史詩在其詩中佔的比重較大。這兩位詩人的詠史詩都反映了走向衰落的唐朝現實,但也都流露出個人失意的頹喪情緒。在藝術上,杜牧追求“高絕”,不滿“奇麗”;李商隱則形成深情婉曲、典麗精工的獨特風格,為中國古典詩歌發展作出了新的貢獻。
-
5 # 花生會閱讀
唐代是中國詩歌史上的黃金時期,是中國古典詩歌大花園的燦爛奇葩。縱觀整體,唐詩的發展可分為四個時期,詩風和精神也各具特點。
初唐代表人物:王勃、楊烔、盧照鄰、駱賓王、陳子昂
初唐的詩歌,基本促成了近體詩的定型。在初唐以前,主要以古體詩為主。近體詩相較於古體詩,有更為嚴格的格律要求。
他們繼承了南朝詩歌形式美的傳統,但是題材和主題發生了變化,由宮廷的淫靡轉化到了都市的繁華、男女愛情。除此之外,也有寫江山之美和邊塞之情的,文風明快清新。
【文風精神】關注社會生活和一些政治問題,但是大多還是給予了美好的期許,並沒有強烈的現實批判性與悲劇性~
盛唐代表人物:李白、杜甫、孟浩然、王維、高適、王昌齡、岑參
盛唐更是這座高峰的高峰了,這個時期 ,名家也多,風格也非常多。主要分為明顯的四大類,浪漫主義、現實主義、山水田園派、邊塞詩人。
【文風精神】浪漫主義以李白為代表,不滿現實,想象奇特、手法誇張,強具個性化,多苦悶憤恨。現實主義以杜甫為代表,描繪時代風貌、憂國憂民、有柔情有剛烈。山水田園派以王維為代表,觀賞田園、嚮往大自然、超脫世俗的隱逸情懷。邊塞派就以王昌齡為代表,表現邊塞風情、戰爭苦難,表現建功立業的壯志豪情。
中唐代表人物:韓愈、孟郊、白居易、劉禹錫、李賀
中唐的詩風比較多元,表現的精神也非常的廣泛。韓愈的大多詩境雄豪,白居易的通俗易懂,平易的詩風。劉禹錫大多是懷古詩和政治諷刺詩,對社會現實強烈不滿,借古諷今。李賀的詩歌大多在訴說懷才不遇。
晚唐代表人物:李商隱、杜牧、溫庭筠
晚唐的社會比較複雜,他們大多在感嘆盛世的消逝,也預示著詩歌大時代的尾聲。舉個例子,杜牧的詠史詩在議論政治的得失,諷刺帝王,諷刺社會。李商隱,他的詩很美,但是又特別難懂,題材也廣泛。
結語論說,唐代詩歌有哪些精神 ,很難概括,只能迴歸具體的詩歌去探索。不同的人,不同的時期,總在訴說不一樣的情感,從而傳達不一樣的精神。我們能概括的就是一個時代精神 ,從很廣泛的方面來看。盛唐,社會安定、經濟繁榮,精神大多以積極向上為主。晚唐,時代衰亡,百姓痛苦不堪,社會動盪,大多抒發消極的情緒。
-
6 # 獨到文化
唐代詩歌在格律上、格調上和格局上都有十分突出的特色,分別代表了不同的精神面貌。下面,我將逐一談談我的看法。
格律詩在唐朝初步成型並臻於完善,代表了追求美學極致的執著精神。唐朝的詩詞,講究其固定的格式,形成了結構嚴謹,字數統一,韻律規整的詩詞形式。
這種格律詩的發展,代表了唐代文學家對文學審美追求極致的執著精神。
格律詩作者代表中的佼佼者就是杜甫,他的詩不但注重韻律,還注重對仗,給人一種無以復加的整齊的詩詞格式美感,如他的《絕句》就是典型的對仗整齊的代表作:
唐代詩詞的格調高雅出塵,代表了文人墨客崇尚高偉氣節又傲然世外的精神。唐朝的詩詞通常都有較高的格調,意境悠遠,有出塵脫俗的感覺。這與當時文人墨客的精神境界有關。
他們不僅受到儒家思想的薰陶,以“修身養性”為人生準則,追求的都是能陶冶性情的高雅之物。
同時,佛教在唐朝的蓬勃發展,對詩歌格調也產生了積極影響,許多詩人的作品裡都具有禪意。
這兩種文化融合在一起,造就了唐代詩人崇尚高偉氣節又傲然世外的精神風貌。
如張繼的這首《楓橋夜泊》就是典型代表:
唐代詩詞的格局開闊而磅礴,代表了文人對國家和人民的無限熱愛與忠誠的精神。唐詩的內容比古體詩更為豐富,格局更為開闊而磅礴。
這與當時的文人心中充滿政治抱負,希望為國盡忠,為民奉獻的精神是有關的。
唐代的社會發展到了一個較為穩定而繁榮的階段,在文化興盛的同時,也激勵了不少文人墨客產生了巨大的政治抱負。
他們的詩歌裡有很多高瞻遠矚、胸懷廣闊的內容,成就了唐詩大氣的格局。
王昌齡的《從軍行七首·其四》就是其中的翹楚:
-
7 # 蓮華先生說六爻
要說詩詞我還是喜歡納蘭詞!先來幾首
【長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蝶戀花】
辛苦最憐天上月,一夕如環,夕夕都成玦。若似月輪終皎潔,不辭冰雪為卿熱。
無那塵緣容易絕,燕子依然,軟踏簾鉤說。唱罷秋墳愁未歇,春叢認取雙棲蝶
【木蘭詞】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零鈴終不怨。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浣溪沙】
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沉思往事立殘陽。
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
【南鄉子-為忘婦題照】
淚咽更無聲,止向從前悔薄情,憑仗丹青重省識,盈盈,一片傷心畫不成。
別語忒分明,午夜鶼鶼夢早醒,卿自早醒儂自夢,更更,泣盡風前夜雨鈴。
再來說說唐詩
唐詩的發展一般分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四個階段。
(1)初唐:自高祖武德元年(618)——玄宗開元初年(713) ,約 100 年。前 50 年的 詩歌,基本上是南朝形式主義詩風的延續。後 50 年的詩歌,先有“初唐四傑” (王勃、楊 炯、盧照鄰、駱賓王) ,突破了宮體詩風的束縛;繼有陳子昂高舉革新的大旗,以自己的理 論與創作。扭轉了當時詩壇的風氣,顯示了剛健的風骨,為唐詩的健康發展開闢了道路。
(2)盛唐:自開元元年(713)——代宗大曆初年(766) ,約 50 年。這時期是唐詩發 展到繁榮的頂峰;充滿了蓬勃向上精神的浪漫主義詩風是這時期詩壇的主流。玄宗開元、 天寶間,詩歌全面繁榮,名家大量出現。他們的作品精麗華美、雄健清新、興象超妙、韻 律和諧,表現了時代共同的藝術特色。
(3)中唐:自大曆元年(766)——文宗大和九年(835) ,約 60 年,是唐詩發展史上 最為豐富的時期, (詩人多、流派多) ,其作品多表現為對現實的冷靜觀察與深刻思考,詩 歌的主流有浪漫轉向現實。
(4)晚唐:自文宗開成九年(836)——昭宗天佑三年(906) ,約 70 年。著名詩人有 杜牧、李商隱,二人有“小李杜”之稱。他們的創作揭露了社會的黑暗,表示了對國家命運 的隱憂;繼有現實主義詩人皮日休、聶夷中、杜荀鶴等,他們的詩歌也揭露黑暗,抨擊暴 政。
-
8 # 惟爾幼德
第一,銳意改革的創新精神。唐代詩歌真正發端於武則天時期,武則天執政時期興利除弊、選賢任能、發展經濟、改革政治、穩定社會,使得這個時候的唐詩才有了自己的獨特風貌,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沈佺期、宋之問和杜審言等,陸續登壇。他們在當時封建秩序以及道德規範、審美觀念逐漸恢復正常的基礎上改造了宮體詩,並繼承了南朝詩人對於詩形的研究,形成了五、七言律體(包括律化了的絕句—小律詩),完善了七言古體。比如陳子昂就是一個從魏風骨中汲取素養開闢了唐詩對超現實的嚮往和對現實的執著,並能用新的語言和形象來加以表現的詩人的傑出代表,可謂上承阮籍、曹植,下開李白、杜甫。第二,力爭脫離現實鬥爭的浪漫主義精神。如果說唐詩是中國詩歌的高峰,盛唐時期的詩歌就是這座高峰的頂點。所謂的盛唐就是從唐玄宗到唐代宗(712—762)大概半個世紀的時間,而這個時候詩壇風貌也不完全一樣,中間又以安史之亂為分水嶺。安史之亂前,詩人們在其創作中都散發著強烈的浪漫氣息,有的表現為希企隱逸,愛好自然,詩中的代表人物形象是隱士,孟浩然、王維、常建、儲光羲等的許多作品,都極為成功的描繪了幽靜的景色,藉以反映其寧謐的心境。這種使詩人脫離現實鬥爭,但對於熱衷奔競、趨炎附勢之流,也具有清涼劑的作用,而詩歌裡體現出的自然美的享受是無可替代的。這些人是以寫田園山水詩成名的陶淵明、謝靈運、謝朓的後繼者,氣象的渾穆或有不及,而措辭的精深華妙則有過之,後來的韋應物、柳宗元在這方面是他們的追隨者,浪漫主義詩歌的最高成就當推李白,李白毫不掩飾對功名事業的嚮往,同時又因為自己絕對無法接受那些取得富貴利祿的條件而棄之如敝履。他熱愛現實生活中一切美好事物,而對其中不合理的現象毫無顧忌地投之以輕蔑。這種已被現實牢籠,卻不願意接受,反過來卻想征服現實的態度,乃是後代人民反抗黑暗勢力與庸俗風習的一股強大的精神力量。這也許就是李白的獨特性,怪不得賀知章稱他為“嫡仙人”,被後人尊稱為“詩仙”。和杜甫那種始終以嚴肅的、悲憫的心情注視、關心和反映祖國、人民的命運那種現實主義精神,是相反而又相成的。
第三,追求功名,嚮往邊塞,從軍報國的積極進取精神和悲壯情懷。集中反映了盛唐時代積極進取精神的,是出自王維、李頎、高適、岑參等人的邊塞詩。這些詩,塑造了許多邊庭健兒的英雄形象。詩人們歌頌從軍報國、建功立業,卻並不無原則地謳歌戰爭,往往還反對開邊。在寫勝利的喜悅或失敗的痛苦時,也反映了戰爭對廣大人民和平生活的干擾和破壞。這些詩歌交織著英雄氣概與兒女心腸,極悲涼慷慨,纏綿婉轉之情。這來源於鮑照、劉琨,甚至可追溯到建安作家群。
第四,積極的反映現實生活,積極的入世精神。安史之亂是唐帝國由盛轉衰的轉折點,也是唐朝文學的界標。殘酷的戰爭、苦惱的環境使詩人們受到鍛鍊、教育、讓他們在經歷危機的同時也產生了希望,終於敢於正視慘淡的人生,堅決的站出來,為國家的安危、人民的哀樂而歌唱。杜甫就是這些人中的傑出代表。他以積極的入世精神,勇敢而忠實地反映現實生活,即使在大局極端危急的情況下,也從來沒有失去信心。而他的“盡得古今體勢而兼人人之所獨專”的高妙藝術手段,又足以充分地將這種高貴的思想感情表達出來。在中國詩壇上,杜詩的認識作用、借鑑作用、教育作用、和美感作用都是難以企及的。這就是後人尊之為詩聖,將其作品尊為詩史的理由。第五,注重書寫日常生活,抒發個人感慨,富有人情味的精神。唐代宗大曆時期,因為社會受到極大破壞,人們在物質精神兩方面都很貧乏。所以詩人們開始關注他們的生活情調和日常生活,時代的變遷、物是人非、悲歡離合的描繪,貫穿於憫亂哀時的情緒之中,就形成了大曆詩歌的基調。詩人們對這些方面具有特殊的敏感,寄以沉重的感慨,體物甚至工緻,抒情頗為深刻,因為作品富有人情味。因為那是一個從噩夢中醒來卻又陷入在空虛的現實裡因而令人不能不憂傷的時代,詩人有這樣的心情是不足為奇的。錢起、郎士元、李端、韋應物、司空曙、盧綸、戴叔倫、李益等的作品,雖各有特點,但都有這種烙印。尤其是韋應物之澄澹,李益之悲慨更讓人讚賞。第六,鍼砭時弊,正視現實,抨擊黑暗的鬥爭精神。唐德宗到唐穆宗的四十年詩壇又開始慢慢恢復,在唐憲宗元和時期最為興盛,所謂“詩到元和體變新”。雖然白居易所說的“新體”可能僅指以自己為代表的那一類詩,然而按照我們今天的理解,元和新體主要指兩個詩派:一派以白居易為首,元稹、張籍、王建、李紳等為羽翼;另一派以韓愈為首,孟郊、賈島、盧仝、李賀等為羽翼。他們都來源於杜甫,從此以後,杜甫在中國詩壇上的影響就變得非常突出,而且歷久不衰。除此之外還有柳宗元、劉禹錫也是這時期有成就的詩人。柳詩峻潔清腴,模山範水之篇,上承謝靈運。劉詩簡練而沉著、諷刺時政之作,下啟蘇東坡。
第七,抒發豐富的政治抱負和激情的精神。在唐文宗到唐宣宗的三十多年裡,是杜牧和李商隱活躍的時代。杜牧出於杜甫、韓愈,在風格上將清新峻拔熔為一爐方面有新的發展,這正適合於表達他詩中較為豐富的政治抱負和滿腔熱情激情。李商隱則擅長七律,在這種樣式已經杜甫做了多方面的開拓以後,還有可喜的發展。他以精心的結構、瑰麗的語言、沉鬱的風格抒發自己的身世之感、宗國之哀,足以接席杜甫而無愧。與李商隱齊名的是溫庭筠,情思才力,都比不上李,但其輕豔的作風對唐末詩人頗有影響。第八,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反映社會問題的精神。唐懿宗及其後,詩人雖多,成就不大。中間不少詩人追蹤元稹、白居易,以通俗的語言反映社會問題,如杜荀鶴、羅隱、於濆、聶夷中等;還有一些人則以悽婉輕豔的風格傷悼離亂,如司空圖、吳融、韓偓、韋莊等。而皮日休和陸龜蒙則每於吟詠個人生活的悠閒時,顯出不忘世事的沉痛,有異於其他作家。但這些人都無法和他們的前輩較量。到了北宋,五七言古今體詩才又以一種新的面貌出現。
-
9 # 穿越時空的歲月
唐詩是中國文化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展現了中國詩歌發展的最高成就。唐詩不僅意境高遠、文字優美,而且體現出了積極進取、樂觀向上的精神。
唐詩在中國數量眾多,作者廣泛,題材多樣,技法嫻熟。具有廣泛而又深遠的影響力。
唐詩派別很多,每個流派都從自己的角度展現生活獨特的一面。多個唐詩派別豐富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展示了生活的豐富多彩,體現出的精神也多種多樣。筆者大體分析幾個主要流派。
一.以王維、孟浩然為代表的山水田園詩派。題材大多描寫青山綠水,藍天白雲。歌頌了祖國壯麗的山河景色。激發人們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家國情懷。比如王維的《山居秋暝》、巜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孟浩然的《過故人莊》等。
二.以高適、岑參、王昌齡等為代表的邊塞詩派。題材描寫了戰爭的場景與殘酷,抒發了對戍邊將士保衛疆土深切感情,歌頌了將士保家衛國的英勇精神。表達詩人對國家和平、人民安居樂業的嚮往。例如高適的《別董大》、巜塞下曲》等。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等。
三.以李白為代表的浪漫詩派。詩歌自由奔放,想象力豐富,氣勢磅礴。體現出對人生價值的追求和對美好生活的渴望。樹立人們積極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例如《夢遊天姥吟留別》、《月下獨酌》等。
四.以杜甫為代表的現實詩派。詩歌無情揭露社會的黑暗,鍼砭時弊,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表現了杜甫憂國憂民的家國情懷。例如《三吏》、巜三別》等。
唐詩朗朗上口,好讀好記,被廣大讀者所喜愛。同時也能激發人們蓬勃向上的壯志豪情和憂國憂民的家國情懷。這也是中央電視臺綜藝節目《中國詩詞大會》震撼人心、深受廣大觀眾喜愛的原因。
-
10 # 倩洲光美
按照我的體會和理解,唐代詩歌大概體現了以下七種精神——
一是繼往開來、推陳出新的精神。它不僅繼承了漢魏民歌、樂府傳統,並且大大發展了歌行體的樣式;不僅繼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詩,並且發展為敘事言情的長篇鉅製;不僅擴充套件了五言、七言形式的運用,還創造了風格特別優美整齊的近體詩。近體詩是當時的新體詩,它的創造和成熟,是唐代詩歌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把中國古曲詩歌的音節和諧、文字精煉的藝術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為古代抒情詩找到一個最典型的形式,至今還特別為大眾所喜聞樂見。當然,也有不盡如意處。唐詩中的律詩,因有嚴格的格律限制,使詩的內容受到束縛,不利於自由創造和發揮。這屬於長處中的大缺陷。
二是百花齊放、百帆競發的精神。唐代詩歌創作繁榮,題材豐富、風格多樣、流派眾多、體制齊備,作家作品量多質高,據《全唐詩》存錄,有489萬餘首,有姓名可考的作者2200多人。特別是魏徵、王績、王梵志等少數人能自拔於流俗。直到初唐四傑,詩歌的內容和形式才有所開拓。
三是英勇無畏、保家衛國的精神。 邊塞詩在唐詩中比重很大。邊塞詩派以高適、岑參、李頎、王昌齡為代表,他們的作品氣氛濃郁、情調悲壯,多用七言歌行或七絕。這些詩對當時社會心理產生了無比倫比的積極影響,激勵和鼓舞廣大的青壯年發揚英雄主義精神,精忠報國,建立功勳。
四是安定團結、安居樂業的精神。李白、杜甫是盛唐詩歌最高成就的標誌。李白的名作,以安史之亂前為多。內容、題材豐富,氣勢雄放,想象豐富,風格飄逸,多側面、多層次地反映唐朝時期的社會生活和時代心理。杜甫的詩則是動亂時代的詩史,忠實地記錄了國家的變亂和人民的苦難;博大精深,沉鬱頓挫,開新樂府運動先聲。 韋應物等等的田園山水詩高雅閒淡,而戎昱、顧況、戴叔倫等也有反映民生疾苦的佳篇。
五是 窮則思變、比學趕幫的精神。這個主要是在杜甫等一群貧困的或落魄的詩人中,鮮明的表現出來。比如,杜的《茅屋為風所破歌》;又如王維的《隴西行》《少年行四首》,等等。字裡行間,無不飽含著不甘貧困,不甘落後,奮發有為,後來者居上的深切含義。
六是天地人合、天地人和的精神。這個方面,要數詩仙李白最為突出。當然還有杜甫、白居易、 王維、王昌齡、劉禹錫一應人物。他們或以山水花鳥喻天地人和,或以日月星辰嘆天地人合,或以萬事萬物歌頌天地人和,或以風土人情歌唱天地人合一。八仙過海,各顯其能。
六是情義無價、平等博愛的精神。這方面,主要是白居易的《長恨歌》,寫那時的無情無義簡直就是入木三分,揭示並嚮往著人類的平等和博愛。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鄉情親情骨肉之情淋漓盡致。
七是反腐倡廉、除暴安良的精神。 杜甫有“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皮日休有《橡媼嘆》;曹鄴有《官倉鼠》;杜荀鶴有“今來縣宰加朱紱,便是生靈血染成。” 揭露或諷吟貪汙腐化行為的詩句多了去了。 恕不一一例舉。但必須列舉一個最為典型的詩人,他叫黃巢。聽他的詩,簡直就是要把封建專制徹底推翻:《不第後賦菊》:“筆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僅供參考!
-
11 # 雲中龍211
唐代詩歌體現了哪些精神?
在中國源遠流長的詩歌發展史上,唐代是極其輝煌的的黃金時代。首先數量巨大,作者眾廣,前所未有。其次各種詩體已臻成熟完備,流派眾多,風格豐富多彩。第三題材擴大,內容充實,反映了當時廣闊的社會風貌。第四韻律和諧、結構勻稱、個性獨具和情景交融的審美特徵,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
12 # 老戴看生活
唐代詩歌體現了大唐盛世,一片繁榮景象。
精神美好, 唐代是一個氣度恢巨集的大國,中外交流,儒道釋三教並存。詩人的創作空間寬鬆,他們可以“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杜甫《飲中八仙歌》)。當時詩人們都有點自命不凡,都希望有所作為:“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李白《上李邕》);“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嶽》)當時的詩人能夠把自己全部的本質力量投射進去,迸發出充實而又光輝的美。
詩詞美好, 中國古代的詩,一直與音樂結合在一起。詩歌的節奏是隨著感情的節奏而起伏變化的。這種感情的節奏,就和音樂連在一起,唐詩就非常講究聲韻與格律,因而唐詩具有音樂的美,讀起來琅琅上口。我們讀孟浩然的《春曉》:“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韻味無窮,令人感嘆,詩詞之美好。
特點鮮明,唐代幾位大家,李白,杜甫,王維,孟浩然,高適,都個性鮮明,各有特點,每一首詩,無論從詩的狀態,精神,還是所表達的情感,意境,都帶給人一種美好的幻想,文字優美,讀後,流連忘返。
-
13 # 梧桐樹邊羽
唐代詩歌體現了哪些精神?
這個問題看起來很正常,但是仔細思索如何回答的時候,居然發現毫無道理。
即使我們不單挑出李白、杜甫、王維等著名詩人的作品來考察詩風異同,大唐還有無數的著名、非著名詩人在為自己寫詩,也為時代高歌。而整個唐朝,在時代意象的崛起、盛放、衰落的過程中,每一個詩人既有自己獨立的風格,同樣也被命運所裹挾,反映出同時期的詩歌面貌。
是詩人們組成了詩歌的形象,是詩人們塑造了大唐的盛世飛歌。
而題主居然問,唐代詩歌體現了哪些精神?
精神是個體差異最嚴重的東西,而且即使對於同一個詩人來說,他的少年、中年、老年的精神狀況也是在不斷髮生改變。李白在喝酒前和喝酒後就完全是兩個狀態,他在政權中心翰林待詔和被贈金放還之時,內心想法絕對不一樣。
那我們能不能總結出李白詩歌的精神?
詩是韻文。是詩人在當時狀態下情緒的噴薄,雖然會帶有詩人獨特的風格,但是在每一個狀態下,描寫的是不同的情境,塑造的不同的意境,抒發的是不同的情感,傳達的是不同的精神。
連前後兩首詩的精神狀態都不一樣,如何去總結詩人的精神,又如何總結唐詩的精神?
初唐的勃勃生機,盛唐的萬國來朝,中唐的四處突圍,晚唐的傷春悲秋,這是時代意象賦予文藝作品的內涵,是所有詩歌的底色,但並非詩歌作品的精神嚮往。詩歌作品的精神只存在寫出作品的那一瞬間,我們在讀的時候如果能感受到,那就是好詩。但是精神千變萬化,不可捉摸。雖然帶有時代共同的底色,卻是在不同的時機幻化出不同的花朵來。
要真的連精神都一樣,那就不是異彩紛呈的大唐詩歌了——可能在宮廷詩人的應和詩、應制詩中倒是能夠找出共同點來。不過正因為這種大同,應制詩的地位在唐詩中才不高。
所以這個問題到底該如何回答?
以唐朝人隨時隨地寫詩的狀態來說,唐詩體現了人類在社會活動中所有場景中需要抒發情感的精神。唐人以寫詩為常態,不論看到什麼,聽到什麼,想到什麼,祝賀,懷念,送別,都會用詩來表達。這個就像咱們有感慨了,就喊兩嗓子。
所以,唐詩體現了最重要的就是唐人以詩會友,以詩抒懷的精神——可以昇華一下,就是附庸風雅的精神。一定要上綱上線的話,那就是“大同”,遠可說是民族大同,近可講是寫詩愛好——大唐嘛。
就好像說咱們今天走哪裡都離不開手機一樣——我們可以把它昇華為“快”,這就是新時代精神。
這真是個傻缺回答,應付這個奇怪的提問。
回覆列表
唐代詩歌的繁榮,可謂是空前絕後的,從形式到風格,內容到篇幅,豐富多彩,包羅永珍。它不但繼承了漢魏兩晉的詩風、樂府民歌的神韻,而且創造性地推陳出新,即大氣磅礴,又從音韻的和諧上,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理論體系——律詩。
唐代詩歌最大的成就,是它深入到了社會底層和深處。唐詩確實不亞於是一部百科全書,不但描寫了各個階層和領域的實況,又概括了唐朝從盛到衰的全過程。其中產生的劃時代佳作不勝列舉,具有成就的詩人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維等一大批具有影響力的詩歌聖手。
一,唐詩實現了繼往開來,革故鼎新的創新精神。首先,唐代詩歌在繼承了《詩經》,《漢樂府》和兩晉南北朝詩歌優良傳統的基礎上,又革故鼎新,出現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繁榮局面。浪漫主義有浪漫絢爛的特色,現實主義有現實厚重的特點。
初唐以“詩骨”陳子昂和初唐四傑為代表的詩人,一改齊樑宮庭體的綺糜之風,讓詩長出了骨頭,體現了詩歌雄渾剛健,鏗鏘有力的新風尚。從而掀開了唐詩輝煌燦爛的新篇章。
一時間,初唐的文人學子,無不以會詩為榮,能詩為尊,精詩為貴。上至達官貴人,將帥兵卒,文人學子;下至黎民百姓,商道僧妮,教工樂妓,皆有樂於詩且精於詩者。
初唐清明的制度,強盛的國力,一度使天下歸心,海外臣服。有識之志,莫不心思進取,極積出世。他們通過詩歌之途,實現了忠於王事,勤於民事之夙願。
一代“詩聖”杜甫,雖然屢受打壓,亦然身懷家國,極積入世,直到客死他鄉。
詩歌大體上分為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兩大類。而唐詩,從藝術風格到語言特色,可謂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在理論上,逐漸完善了“律詩”的行文規則,及其一整套完整的理論體系,使詩歌創作有法可據,有章可依(律詩之雅正,實不亞於詩歌CROWN上的顆顆明珠,絕非初學者所能掌控,它不但限制了詩歌創作時象想力的發揮,且不利於靈感的產生,所以,涉律是初學者之大忌。這就是自唐宋以後律詩有律少詩的根源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