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影之息
-
2 # 一覺睡到兩年前
這是從小行成的習慣,先有一個開始,電話多起來,簡單的問候,淘寶經常買買小東西寄回家,讓他們問是不是你寄回來的,時間久了,主動加被動的溝通就多了,形成習慣,然後就好了~
-
3 # 認知整理
感謝邀請!造成這樣的原因一般都不是短時間的,所以父母要覺察到你們大概從什麼時候起就有這種苗頭了。之後又是因為那些事件讓這種苗頭蔓延的。把這兩點找準了,在採取相應措施解決就行了。比如,以前孩子告訴你某件他認為好的事情時,你的態度顯示出無所謂或不屑或直接不理他,那麼沒幾次後,孩子就不會再與你溝通了。
另外,家長可以多看看教育類方面的書,也是能得到啟發的。
-
4 # 唐映紅
現在有不少父母感覺到孩子與自己的溝通不暢,特別是感覺到孩子什麼都不跟父母講。那麼該怎麼辦呢?
父母首先要做的一件事是搞清楚為什麼。
一種情形是孩子,特別是兒童,可能具有泛自閉傾向。臨床診斷的自閉症或阿斯伯格綜合徵有嚴格的甄別標準,有一些孩子接近臨床甄別標準,但不足以被診斷為自閉症或阿斯伯格綜合徵,那麼孩子就可以稱為“泛自閉傾向”。這一類的孩子相比於其他孩子可能表現得缺乏交流的意願,但實際上是他們對於不適的交流方式很敏感,稍有不適就可能把自己隱藏起來。如果父母在與這類孩子交流過程中,沒有耐心地去發現、瞭解孩子的特異性,可能就會造成孩子什麼都不跟父母講的現象。
另一種情形問題出在父母與兒童長期的交流方式存在問題。特別是,父母從嬰幼兒期就對孩子的對待方式就過於簡單、粗暴,這一方面造成兒童迴避型的依戀人格,另一方面導致孩子適應不良,出現社會性退縮。
先說迴避型依戀的兒童,這可以追溯到孩子嬰兒期的母嬰互動(或者嬰兒與養育人的互動)模式,通常疏忽、不耐煩以及嫌棄嬰兒的母親很容易造成嬰兒發展出迴避型依戀。迴避型依戀的兒童的特點就是有什麼事情自己抗,不願告訴父母。
社會性退縮的兒童是由於父母對待他們的方式過於簡單、粗暴,例如吼、罵、打孩子。由於每個兒童都有著與生俱來的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因此,當父母採取簡單、粗暴的吼、罵、打的方式來對待孩子時,孩子也就會自然而然地適應這種“環境”,社會性發展出現退縮,把自己的真實想法、訴求“藏”起來;但又會努力揣摩和迎合父母,這樣的孩子很容易表現出“兩面派”的特點,在父母面前是一套,揹著父母是另一套,常常闖了禍連隔壁老王都知道了,父母是最後一個知道的情形。
從大機率上,泛自閉傾向、迴避型依戀以及社會性退縮是導致兒童什麼都不願跟父母講的主要三種原因。當然,溝通的方式不妥;情緒性的牴觸以及疏於溝通也會從技術上造成親子溝通不暢的現象。
對於父母來講,發現和了解清楚“為什麼”,才好因勢利導地調整、改善,最佳化親子溝通,改善親子關係。
要特別強調的一點是,對於兒童父母來說,必須要有幾個常識性的概念。
1、青春期前的兒童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因此,父母的改變,兒童的習得是能夠改善親子溝通模式,提高親子溝通質量,增進親子溝通效率的。相對地,一旦孩子進入青春期後,再思忖如何改變就沒那麼容易。
2、任何兒童,都有著取悅父母的內隱動機。在青春期之前,父母(也包括教師)對兒童的社會性發展具有極大的影響力,而且兒童依戀父母是生物本能,這種依戀的本能就意味著兒童是希望獲得父母的認可、讚許和賞識的。所以,哪怕是退縮的兒童,自閉的兒童、迴避型依戀的兒童,都同樣有著取悅父母的內隱動機。問題在於父母知不知道該怎麼做。
3、改變兒童容易,改變父母難。父母的權威感(“我是父母”感)、偏見(原生家庭的烙印)、惰性(不願學習,只幻想有不麻煩自己就能改善孩子捷徑),等等,才是阻礙兒童改變的主要原因。
回覆列表
只有多接觸才是溝通的唯一好辦法.時間再緊也要找機會與父母聊聊,主動的把自己學習和工作情況講給他們並提出一些問題,這是父母最關心的話題最能拉近彼此的距離.另外可以尋找一切機會向他們表示你的真愛,父母的生日及過年過節特別是他們身體稍有不適時要儘量陪在他們身邊讓他們感到欣慰和自豪,感到你是他們的唯一,雙方親情加感情"溝通"不是水到渠成了嗎.考慮到長輩的關係還是年輕人多多主動才是啊.祝你與父母早日溝通成為最親密的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