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嗨皮老虎哥
-
2 # weili球球
【相同案例】
我其中一位姨娘家。他們家有兩個孩子,大女兒現在20歲,剛去合肥讀大學。小兒子現在讀初中,每次坐倒數第一排,也傷透了父母的心,尤其是在家特別照顧他起居生活的媽媽。三姨從她女兒讀小學的時候就回來看孩子了,畢竟外公外婆年齡太大,不足以有精力去照看他們。
三姨自此開始了對孩子的陪讀學習,三姨父一個人外出打工掙錢養家,每天沒日沒夜的幹,家裡開支全靠他一人,能不幹嘛。三姨父表面看起來對孩子異常嚴肅,但又特別開明且是一位好研究“道德經”工人。他從未表面讓人看出來對孩子的陪伴表示內疚,有時候聊天看眼神還是能流露一二。
【類似案例】
從小記憶開始,我跟弟弟就跟隨著外公外婆。每年暑假開心的一同去往父母打工的城市,傷心的回到老家。每年寒假興奮的等待著父母,卻又不得不異常難受的看著父母出遠門。讀高中之前父母從來沒去過我們讀書的學校,更不談參加家長會。至此,到現在弟弟對父母總是不善於表達內心的情感,而父母也對當初自己的抉擇表示深深的懊悔。
如今我也成了一位媽媽,在觸碰“留守兒童”這個字眼時,總是異常的緊張與激動。孩子目前與我們待在一起,雖然沒有一天到晚的陪伴,至少每天可以碰面,不至於那麼牽掛。
小時候,對孩子的陪伴是最好的給予;長大後,對孩子的放手是最好的饋贈。
希望世界再少些“留守兒童”,多些幸福可愛的孩子!
願更多的父親在孩子身上體現的是“父愛”,而非內疚!
-
3 # 貓貓醬啊
又是一個缺失陪伴的故事,昨天看到安徽某學校有個孩子因為家長答應參加家長會最後沒時間去,而想不開拿著一把水果刀在20多層的樓頂想要輕生,剛剛看了少年的你,裡面的施暴的魏來,被施暴的陳念也緣於孩子缺少陪伴,魏來的爸爸已經一年不曾與她說話,陳唸的媽媽因為要還債而缺少陪伴和關注,所以孩子們因此心理變得很極端和扭曲,可能你的孩子還不至於如此,但如果長期讓這種情況持續下去,將會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生活中必須要有的儀式感
其實在我們這個時代,儀式感一直在被強調,很多人覺得它是一種很矯情的存在,但殊不知它的存在可以增強很多的幸福感,你週末陪孩子去一趟兒童樂園,你在家陪他吃一頓飯,你和他一起做一件手工作業,這些都是你們之間的儀式感,你陪伴他的同時自己也得到了片刻的休閒,是一件一舉兩得的事兒。
當然,這種情況的前提是孩子和你生活在一起,現在很多的父母在外務工孩子只能在老家由老人教養,而老人僅僅能保證孩子不會餓到冷到,但更多的東西卻是無法給予的,這時候的你其實想要陪孩子卻是可能是一種奢望,但是隔三差五的電話影片以及寄給他的生活用品和一些東西也是你陪伴他的一種方式,還可以在孩子週末或者小假期的時候接孩子和你一起生活幾天,哪怕時間很短,但若是一直都有期待對他們的成長來說也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Sunny,讓我們都好好的關注,讓孩子都能健健康康的成長~
-
4 # 累不死的小馬哥
在全國這應該是很普遍的生存現象,這樣做的家庭數不勝數,大多是無奈之舉!這樣一來,對於這樣家庭的孩子是不公平的,因為父母的陪伴才是最重要的!還好現在網路越來越發達了,有時間就多給孩子打打電話,影片聊天。但我覺得最重要的還是:有時間儘量多回家看看!畢竟有些東西是無法彌補的。
回覆列表
其實這樣的家庭真的很多,以前我自己出去工作,老婆在家裡專門帶孩子,老婆在家帶孩子,我反而不會時刻去掛念著孩子,每天都會跟孩子影片聊聊天,因現在二孩都讀書了,大的二年級,小的幼兒園,大的報名輔導班,一個月五百多,小的每個月幼兒園費用也要七百多,還要供房供車,家裡一切所以開支,壓力有點大,所以老婆也跟我出去工作,讓奶奶在家裡帶,這樣反而讓我每天都非常掛念著二孩,影片不敢發,電話不敢打,因為孩子每次影片都一直說想我們了,問我們什麼時候回去,一邊問一邊哭,看著非常不忍心,強忍著同樣對孩子掛念的痛苦,說爸爸媽媽在外面賺錢,是為了給你們多買衣服和玩具,所以你們要乖乖聽話之類的,好在孩子也比較容易哄,老家的工資低的可憐,根本無法維持家裡的每個月開支,如果可以的話,我相信每個父母都不願離開孩子外出工作,但是有時候逼不得已,對於缺失了陪伴孩子成長的遺憾,只能努力賺錢在一定的物質上去滿足孩子,我相信孩子長大後,也自然會明白父母的這份的無奈,願天下所有這樣的孩子都快快樂樂,健健康康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