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腫麼破
-
2 # 流沙愛分享
1.結構上結論先行。表達一個觀點時第一句話就告訴聽者你要說的結論或結果,然後擺出理由,最後針對理由展開。舉例:關於併購A公司我認為不可行(結論),理由如下,ABC(理由)。A……,B……,C……(理由展開)。這樣第一句話就說明了要點,讓人在最短時間內針對你要表達的內容有了瞭解和期待。
2.論述上具有一定的邏輯順序。比如你在理由部分是按照時間順序、遞進順序、因果關係或者重要性排序,讓聽者隨著你的邏輯順序層層思考,這樣會更有說服力。
3.內容上有理有據。當你為佐證你的觀點時,列出的理由一定是具有說服力的理由。可利用資料、事實說話,也可以根據自己的調研結果進行嚴密推導,讓結論和理由嚴絲合縫。
4.表達上言簡意賅。充分的理由不代表一定要用冗長的句子。說話之前自己打個腹稿將表達的語句儘可能精煉,刪減,以能說明白觀點為目的。不要加過多修飾詞,突出核心思想即可。
以上。
您這個問題稍微有點大,如果展開來講能做一個系列課程了。不過我倒是可以說幾個關鍵性的思維方式與技巧,您可以在嘗試中慢慢領悟。
從對方角度出發進行彙報這也是我們常說的換位意識,在職場上做彙報時,最常見的問題就是,你發現自己想說的東西很多,但是說了半天對方好像完全沒有聽明白,甚至你剛說了一半領導就打斷你的發言。
事實上在職場上對自己工作最清楚的人肯定是我們自己,但是與你溝通的人,他並不需要知道你工作所有的細節。
如果與你溝通的物件是你的老闆,那麼他關心的一定是那些需要他作出決定的事情。
如果你溝通物件是你的同事,那麼他關心的一定是需要他與你配合的內容。
因此你應該隨著溝通物件的不同,而對你要表達的內容進行有效的篩選,只挑那些對於對方有意義的資訊來說,你沒有必要把你做的每一個細節都告訴你的老闆,你只需要告訴他:“老闆,我需要你提供什麼樣的資源,我將給你帶來什麼樣的工作成果,目前工作中面臨著什麼樣的困難,我打算怎樣去解決這些困難。”這就足夠了,甚至,有時候你可以說的更少。
永遠都是先說結論不管你是尋求幫助安排工作任務,還是向領導彙報,永遠記住這個原則,先說結論。
有些朋友在職場溝通時喜歡先說原因,拉拉雜雜一大堆,最後才說結論。
但事實上這麼說並不符合我們處理事情的思維方式。而且效率很低。
比如你要介紹方案時,你可以這樣開場,
我們現在有三套方案:方案A效果最好,但比我們的初期預算高出20%;方案B是我們的老合作伙伴做出來的,預算控制的很好,而且比較成熟;方案C是一個新的合作商,為了獲得這次與我們合作的機會,在同等質量的前提下,他們願意提供比方案B低10%價格的讓步。我個人傾向於選擇C方案,原因如下:……上來先把結論丟擲來,要遠比你一個個介紹完這三個方案後再說結論好得多。
因為對於聽眾來說,你已經在說出結論的時候把關鍵資訊透露給了大家,而在聽的過程中也就有了側重點。
一貫而終好的彙報過程像是一根竹子,雖然竹子也有枝葉,但所有的枝葉都依附在主幹上,都是為了主幹而服務的。
糟糕的彙報就像是一顆榕樹,有無數的分差與枝椏,內容越說越多,最終講的人離題萬里,聽的人云裡霧繞。
比如,你要勸說大家使用一個新的工具,與其羅列使用這個工具的12個優勢。不如找出其中最有意義的一兩點,然後進行深入的闡釋。
當年我所在的公司要上線移動OA時,來的第一個業務員一口氣講了移動OA的十幾個好處,但全是泛泛而談,我們聽完沒有任何的感覺。
後來業務員叫來了他的經理,那個經理用10分鐘瞭解了我們公司的報銷與考勤流程,然後又用10分鐘演示瞭如何透過這個OA把原本三天才能完成的流程壓縮到一個小時內完成。
講完以後領導很快就拍板了。這就是抓住重點,一貫而終。OA的其他功能確實也都不錯,但那是可以以後用起來了慢慢研究的事情。對於當下的環境來說,如此專業的問題,能抓住一個點打動對方,也就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