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海鏡清
-
2 # 楓橋不夜泊
李自成看著是有數十萬的軍隊,但這並不代表著他的軍隊戰鬥力也有這麼高,況且李自成當時並沒有認清形勢,打仗可以,玩政治,多爾袞甩他幾條街。
在大明帝國覆滅的那一年,整個中華大地幾乎翻了天,五個政權錯綜複雜,首當其衝的就是大明,當然,這個勝利的果實最後是被李自成等人奪走了。但是順利進入北京滅亡的李自成,屁股還沒坐熱,卻倉皇撤離,最終死於非命。笑到最後的卻是滿人,這其中不得不讓人唏噓。
對比清軍和大順軍,軍事實力旗鼓相當,文明程度優於滿人,關內群眾基礎明顯一邊倒。但是在戰略眼光上來對比,李自成差了多爾袞不是一星半點,雖然吳三桂臨陣倒戈,但是這並不足以給李自成致命的打擊。那麼李自成到底敗在哪兒呢?打大明,那是大明已經是強弩之末,從中央到地方,幾乎都在等著變天,不然李自成也不會那麼順利的進入北京了。但是 進入北京以後,他就急著做皇帝,大明一亡,他所面臨的對手就變了。如果他將大明遺留下來的資本善加利用,對付滿人完全不在話下。
雖然他在很短的時間內穩定了北京城內的局勢,但是戰爭結束了,剩下的就是政治了,這個是李自成的短板,大明一眾降僚本來滿心歡喜的想要能夠在新的天子手下繼續坐享其成,但卻最後被李自成統統提前算賬了,失去了地主官僚的支援,大順哪還有多少政治支撐。
關外還有滿人虎視眈眈,可是李自成並沒意識到多爾袞此時就在觀望著他與大明鷸蚌相爭,而且滿人與吳三桂的勾結他渾然不知,這樣的外部局勢讓他最後很被動,最後敗亡的途中,就連曾經收服的地方都開始叛亂。
李自成一手好牌打的稀巴爛,內未善用民心,外有強敵環伺,領導決策層層失誤,認不清天下形勢的他,可以打天下,但,真的坐不了天下。
簡單來說一句話: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大順政權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從建立到滅亡,都未完成一個農民軍草臺班子到封建政權的轉變,充其量就是元末紅巾軍大宋政權的水準,連陳友諒和張士誠的水平都沒有達到。
大順軍始終是一支農民軍,而沒有成為正規軍隊
首先,我們來看大順軍的軍制。表面上看起來體制完備,有兩位權將軍,五位制將軍,下有果毅將軍、威武將軍等,實際上軍隊就這樣大大小小地分成了許多塊,掌握在這些大小將軍手中。這個情況從農民軍時期就存在了,李自成在世時,還能夠憑藉自己的威望把各路農民軍捏在一處,當他意外身亡後,大順軍立刻分崩離析,權將軍田見秀作為當初和李自成兄弟相稱的農民軍頭領,率部投降了清軍。李自成的侄子李過和妻舅高一功作為李自成嫡系,選擇與南明政權有限合作。不是李自成嫡系老八營出身,本來在大順軍被邊緣化的大將郝搖旗,則完全聽命於南明,與其他大順軍格格不入。
其次,大順政權沒有一個合理的財政和後勤體系。由於打出了不讓百姓交稅的旗號,加之仇恨官僚地主階級的樸素復仇心態,大順軍一直是靠暴力掠奪前者的財產來維持收支平衡。這也就註定了大順軍打一路搶一路,沒有自己的根據地。而且這種做法讓投降的明軍部隊難以融入,當大順軍主力撤往西安後,各地明軍降將紛紛叛亂,讓李自成試圖在西安重整旗鼓的戰略化為泡影。
李自成從北京一口氣撤回西安,試圖以空間換時間,沒想到清軍不是行動遲緩的明軍,完全沒有給大順軍喘息之機
再次,大順軍之前習慣了流動作戰,其戰勝明軍往往是靠野戰,攻打城池往往是憑藉人多蟻附,但是從來不固守一地,對於守城戰完全沒有經驗。所以當李自成在山海關戰敗後,他沒有選擇守北京,而是將掠奪的金銀送回西安。這樣一種流寇心態,使得大順軍擅長打順風仗,遇到挫折就遠遁千里。
八旗鐵騎是當時中國野戰最強的部隊,大順軍與其野戰難操勝算
最後,就是對手太強了。大順軍是農民軍和一部分明軍的結合體,其戰鬥力其實也就是明軍精銳的程度,所以在野戰中完全不是清軍的對手。而學習明軍那樣守城呢,清軍已經今非昔比,有了攻城大炮,連潼關那樣的天險都守不住。那麼重撿老本行搞流動作戰呢,清軍八旗騎兵機動性太強,大順軍根本甩不掉。而且清軍還玩起來政治攻勢,一直說是來幫明朝報仇的,讓大順軍中那些明軍降部反水得毫無壓力。所以大順軍一敗塗地,僅僅一年時間就丟掉了北方。大順軍餘部後來在南明時期還打得不錯,主要就是南方多山多水,八旗優勢難以發揮的緣故。
明軍降軍給清軍帶來的紅衣大炮,讓大順軍守城也守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