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龍生書簡
-
2 # 紅太陽登報掛失
《醫宗金鑑》是清乾隆四年由太醫吳謙負責編修的一部漢醫叢書。《醫宗金鑑》這個名字也是由乾隆皇帝欽定的。《醫宗金鑑》被《四庫全書》收入,在《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中對《醫宗金鑑》有很高的評價。自成書以來,這部御製欽定的太醫院教科書就被一再的翻刻重印。《醫宗金鑑》全書共分90卷,是中國綜合性中醫醫書中比較完善而又簡要的一種。全書採集了上自春秋戰國,下至明清時期歷代醫書的精華。圖、說、方、論俱備,並附有歌訣,便於記誦,尤其切合臨床實用。流傳極為廣泛。
清初,天花流行,危及宮廷,特別順治皇帝死於天花,宮廷十分緊張,康熙亦曾感染天花, 幸得隔離治療保全了性命,也正因為康熙曾因天花獲得免疫而得繼承帝位。因此,他在位時十分重視痘疹一科與種痘術之推廣。乾隆即位後,發揚康雍兩朝重視醫學之餘風,接受太醫院 院 使等鑑於古醫書"詞奧難明""傳寫錯訛",自晉以下"醫書甚夥","或博而不精,或雜 而不 一,間有自相牴牾"的奏摺,請求發內府醫書,並徵天下秘籍"分門別類,刪其駁雜,採其精粹,發其餘蘊,補其未備"。乾隆於四年(1739)詔令供奉內廷御醫,太醫院右院判吳謙, 與康雍乾三朝御醫、院使劉裕鐸,共同領銜編纂醫書,由吳謙與劉裕鐸任總纂修官,其下有纂 修官 14人,副纂修官12人,校閱官10人,收掌官(書稿保官)2人,謄錄官23人,以及畫家等組成編纂班子。
所有參與編纂的御醫等,都是按照清府批文"令太醫院堂官並吳謙、劉裕鐸等將平日真知灼 見、精通醫學兼通文理之人,保舉選派"而組成的。若太醫院合格人員不足者,"令翰林院 ……查派","選取字,畫好者以備謄錄。如不敷用,照例行文國子監……秉公考試,務擇 字畫端楷,諮送本館以憑選取"可見對所有編纂、繪畫、謄錄人員都是經過嚴格選擇或經考 試後擇優錄用的。
編纂完成後,乾隆看後十分滿意,賜書名為《醫宗金鑑》,正式確定該書名為《御纂醫宗金 鑑》,於1742年,以武英殿聚珍本與尊經閣刻本印行,在全國推廣,影響巨大。1749年即被定為太醫 院醫學教育的教科書,"使為師者必由是而教,為弟子者必由是而學"。
《醫宗金鑑》逐步成為全國醫學教與學的必讀書、準繩。由於廣泛之需求,政府與商家刻本印刷十分頻繁,至今其版本流傳已有50餘家,平均4-5年即有一次新版本問世。這既是由於該書內容的豐富簡約,深受讀者喜愛,同時,乾隆皇帝給予的高度評價與肯定,也助了一臂之力。
今編此書分上、中、下三冊,90卷,包括(訂正仲景全書傷寒論注、金匱要略注等部分。)由於本書的內容,切合實際,簡明扼要,因此,二百多年來,一直作為廣大中醫初學中醫的必讀書。
-
3 # 雲之物語
《醫宗金鑑》是清代乾隆時期皇室組織編修的,是一部介紹中醫臨床經驗的名著。
如果你想學好中醫,那這本書是你奠定中醫基礎理論的一塊有力的奠基石。其有助於你建立起自己的中醫知識結構,建立起自己的中醫思維,當然對中醫而言最重要的是臨證,這本書有很多方子,有助於你在臨證中辨別真偽,在中醫的道路上進步成長。
《醫宗金鑑》與《張氏醫通》、《臨證指南醫案》三本書號稱清初三大國手所著,臨床水平之高,有口皆碑,有人說:“執一書而治天下病”,就是指的這其中任何一本書。
-
4 # 坤元9365416603066
書是不錯,比較雜亂,不宜初學者,可做臨床參考。還有張氏醫通,臨證指難醫案也|是這樣。民國名醫臨證教學講義,這類適用師承,淨講實用的。
回覆列表
《醫宗金鑑》是一由政府部門刊發的一部中醫百科全書。清朝乾隆四年,由太醫吳謙負責編修整理的一部漢醫全書。
被《四庫全書》收錄,在《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對《醫宗金鑑》有很高的評價。全書採集了上自春秋戰國,下至明清歷代的精華。
《醫宗金鑑》經過長達三年多的時間修定完成,共九十卷,十五個分冊。傷寒十七卷,金匱要略八卷,名家方論八卷,四診一卷,運氣一卷,傷寒心法三卷,雜病症心法五卷,婦科心法六卷,痘疹心法四卷,種痘接種心法一卷,外科心法四卷。圖文,解說,方論俱全。
尤其是對當時世界各國流行的天花病毒,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本人曾經自修過中醫,有幸閱讀過此書,堪稱經典的中醫學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