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史說新傳

    党項內遷是唐朝民族史上的重要事件。党項本是中國古代少數民族羌族的一支,安史之亂後,党項部落經常在吐蕃的侵逼下進犯唐朝西部,為扭轉這一局勢,唐政府實行定點內遷。唐代宗一朝,內遷的党項族主要有兩大部落:一部是位於居慶州(甘肅慶陽)的拓跋乞梅部,稱東山部;另一部分是位於夏州(陝西靖邊白城子)、銀州(陝西米脂,古銀州治所位於橫山縣黨岔鎮北莊村)一帶的拓跋朝光部,稱平夏部。當然,其他還有綏州的六府部、渭北的南山部。在站穩腳跟後,党項各部得到了長足發展。

    中晚唐時期,唐中央政府對地方控制力減弱,回鶻和唐朝關係的惡化,這為党項族崛起創造了有利條件。党項族人在唐政府勢力強盛時,接受羈縻州縣統治,當中央政府呈現衰微之勢時,就表現出遊移不定的傾向。

    其中,平夏部後來因幫助唐朝鎮壓黃巢起義有功,被授予夏、綏(陝西綏德)、銀節度使,賜定難軍。880年11月,黃巢率軍攻佔長安,唐僖宗逃走。宥州刺史李思恭(拓跋思恭,883年時賜李姓),“糾合夷夏兵,會鄜延節度使李孝昌於鄜州,同盟討賊。”。881年3月,唐僖宗在逃到西蜀後釋出要求各蕃鎮勤王的詔令“傳檄天下藩鎮,合兵討賊”。而李思恭正是利用率蕃漢兵馬南下勤王的機會,提升了自己的政治地位,獲得唐政府對其實際割據控制夏州事實的承認。

    4月,唐僖宗因為李思恭出兵,被任命為夏綏節度使。這時的李思恭與唐弘夫、王重榮、王存處、鄭畋等將“進薄長安,壬午,黃巢帥眾東走”,不過這一仗打的並不漂亮,各路官軍沒有積極配合,黃巢復入長安,李思恭與李孝昌與黃巢軍隊於土橋激戰,失利。後來到了7月份,李思恭屯兵東渭橋,黃巢派出朱溫與其對峙,結果唐軍再度失利。6月,唐僖宗任命積極平叛的李思恭為朔方節度使。11月,黃巢軍隊在富平襲擊李孝昌、李思恭部,結果二軍兵敗。882年12月,唐僖宗為鼓舞李思恭士氣,“賜夏州號定難軍”。883年春正月,李思恭與王存處、李孝昌等“奉詔為京城‘四面都統’”,他擔任西面都統(對於這一職務各記載不同,還有一說為南面都統,此處不再討論)。這期間,唐朝諸軍集結,與黃巢軍隊互有勝負,5月,李思恭又“權知京兆尹”,政治地位與日俱增,也反應出唐僖宗對其越來越倚重。

    883 年4月,雁門節度使李克用率軍“入京師,黃巢力戰不勝,焚宮室遁去”。李思恭此役“殺戮逆賊黃巢”,“賊平”,883年7月,李思恭被封為夏國公,賜姓李,轄夏州、銀州、綏州、宥州(治所在內蒙古鄂托克旗南)四州之地,後來又增加了靜州(寧夏永寧),從此建立了“雖未稱國,而王其土”地方割據政權。

  • 2 # 蜀北一

    事實證明,李世民當年用寬闊的胸懷擁抱各民族是正確的,因為這一做法,將李唐從農民起義的危機中解救出來!

    公元875年,黃巢在冤句起兵,相應王仙芝,878年,王仙芝被部下所殺,黃巢被推舉為黃王,自稱“沖天大將軍”,繼續與唐王朝對抗!公元881年,黃巢佔據長安,建立大齊政權!

    當年,党項人在青藏高原東部被吐蕃人苦苦相逼,是大唐接納了他們,並給了他們安生之地,將其遷徙至黃土高原之上!

    黃巢起義後,長安淪陷,但党項人並沒有忘記大唐給他們的恩情,於是,為了報答大唐,党項首領拓拔思恭帶領党項軍隊開向長安,在王橋,党項人與叛軍交戰,死傷慘重!881年9月,拓拔思恭與李孝昌在東渭橋與叛軍朱溫,尚讓等部展開激戰!這一戰中,眾多黨項人戰死,拓拔思恭的弟弟拓拔思忠也在這一戰中力戰身亡!

    叛軍人數眾多,党項人力戰不能克,遂撤軍!

    881年十二月,拓拔思恭部被唐僖宗賜軍號為“定難軍”,並認命拓拔思恭定難軍節度使!後,党項人數次與叛軍交戰!883年,拓拔思恭奉詔跟從河東節度使李克用討伐叛軍,連敗叛軍大將尚讓、黃揆的軍隊。

    拓拔思恭趁機進軍渭南,並與李克用的部將楊守宗、白志遷等一起追擊兵馬,一日之內三戰三捷,叛軍戰敗逃走,後,黃巢不得不撤出長安。

    在唐王朝收復長安的戰爭中,党項人,沙陀人,契丹人等都是出了不少力氣了!而唐僖宗認為拓拔思恭在平定叛軍出力很大,便加任其為太子太傅,晉爵為夏國公,賜姓李,拜夏州節度使。

    從此,党項人正是成為割據一方的勢力,党項人也由此登上中國歷史舞臺!

    多年後,西北將出現一個強大的國家,史稱西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巔峰賽必禁英雄李信為什麼如此強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