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千友人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含義是:德高望重的人大都低調做人,表面看不到德,實際有德。道德敗壞的小人喜愛浮誇,表面偽裝出來的德,實際是無德。

  • 2 # 乖寶寶86057

    在老子那裡,德是人因尊道而在自身上表現出的行為,叫德。最高的德性是因尊道,而不是從他人那裡得到。老子看到了人意識認知的重要性,認識到了意識對自身(無意識)行為的矯正的能力,因此提出了"上德″是對自我的認知和行為矯正的過程,而非學習他人的行為。"道"既是認知的物件,又是矯正自我行為的準則,所以最高的德性就是尊"道"。

    總之,道是無意識的,而德是意識的。

  • 3 # 彭興文1949

    道家文化強捍霸氣,因此,掌握道家文化的人都有強捍霸氣的性格。證據:老子挖苦"下士聞道,大笑之,弗笑不足為為盜。” 這還不算。老說:″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這是老子詛咒那些不懂道家文化的愚蠢文人,這些人連狗的靈性也沒有。孔子主張對小人文化精英進行鎮壓,因為這些精英把中華文化引向歧途,從而使社會產生道德危機。孔子說:″小懲而而誡,此小人之福。"孔子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因此,孔子殺掉當時最具影響力的小人文化精英少正卯。孔子的學生對孔子殺掉少正卯產生疑問。孔子教訓學生說:“古之聰明睿智神武而不殺者乎!"兩千多年來的所有儒家文化精英都不敢把這句話的真實含義翻譯過來。董仲舒掌權後,解聘朝中五十個儒官,另從民間招聘有真材實學的道家。儒家文化的本質是小人文化,靠著人多勢眾,把道家經典《論語》、《中庸》、《大學》打扮成儒家經典,但是,即使今天健在的被稱為國學泰斗的㐅乂乂,他也不知道"中"的真實含義。″中"字的含義就是道家文化的核心,因此,舜探究到″中"的含義最後成為帝王。而今天的國學泰斗對中庸的解釋是不偏不倚,一般、平常。中庸是道家的最高道德標準,經這個國學泰斗一解釋,就象是廢話一般。孔子把德比喻為一種常見的物質,這種物把德字的含義展示得淋漓盡致,對這這麼簡單的問題,兩千多年來的所有文化精英居然還不知道這個物質是什麼。雖然這些小人文化精英們講什麼仁義道德、厚德載物、德潤身、財潤屋等,但是,這些小人文化精英根本不知道德是什麼具體的東西,他們把道家文化的傑出代表孔子打扮成們的創始人,這個問題非常容易證明:今天解釋中庸的國學泰斗知道孔子的″夫乾,確然示人易矣。夫坤,頹然示人簡矣。”是什麼意思啊?這是孔子對中庸的解釋,是德形成的基礎。

  • 4 # 春臺96245986

    解讀為:上等德者不以為自己有德,總在修煉是以就有德;下等德者總以為自己有德,不用修煉,是以就無德。

    老子《道德經》是兩千五百多年前寫在竹簡的語言文字,又經多人轉抄,語句語法都不完整,還無標點,其哲學都是“對立面轉化的”,故解讀只有能保留原字語,在其間“猜測填空”,又要知“反者道之動“《道德經40章》哲學機理,方能解密解讀老子原意,對嗎?

  • 5 # 閒雲谷主

    《道德經》是華夏千古文明中最重要的瑰寶之一,但隨著儒家文化的不斷髮展有些漢字的用意也隨之變遷。檢視新老版本字典可見一斑,所以有些不能用現代漢字用意解釋。

    《道德經》中將悟道層次分為五級,就是“道、德、仁、義、禮”,其中德是僅次於道的層級。

    至於經中“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的意思應該是:達到德這個層次的人失德但有德可失,沒有達到德這層次的人不失德是因為無德可失。

    換句俗話比喻就像:富豪虧錢是因為有錢,窮人不虧錢是因為沒錢可虧!(僅作解釋比喻,本意不是歧視經濟困難的人)

  • 6 # 毛彥民

    不德:不以言行舉止,表現形式為德,而是以內心裡十分的誠意為德,遵道而行。這才是真正的有德,上德。比如,以愛民利民的誠意為德而建立起來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制度。

    不失德,內心裡沒有誠意,只是以言行舉止,外在形式為德的標準,背道而行,綁架自己和別人。這是無德,下德,偽君子。比如西方那種完全沒有愛民利民的誠意,而以虛偽的民主形式建立起來了資本主義霸權制度。

  • 7 # 名門書院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這句話是說:

    人能立德,但不執著於德,雖然做了很多,但覺得自己沒做什麼,都是分內之事,始終“默默耕耘,不問收穫”,這樣的行為,才是有德之士、上德之為。

    捨得捨得,方能有德。

    倘若立了德,總是在心中念念不忘,覺得自己做了許多好事,行了很多善,還祈望得到善報,這樣的行為,所立的德是下德,因其執著而無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PDD爆LPL轉會猛料:“小龍堡賣3000萬是扯淡,IG阿水即將休息3個月”,你有何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