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緣生詩語

    小嬰兒確實是會與人交流的,有時候哭、有時候笑,有時候咿咿呀呀的,遺憾的是我們成人聽不懂。但是每天觀察孩子的變化,不斷總結經驗,是可以悟出他的內容的。我依照自己的育兒經驗,將這些表達歸類如下:

    一是飽腹需求型。小嬰兒生長速度快,所以一缺補給就著急。當小嬰兒渴了、餓了,他會很急迫地大聲哭,讓人一聽就馬上要回應,有時還伴著淚水,我猜他一定在說:“我餓了、我渴了,我要吃奶啊!快點送奶來啊!餓著呢,快點兒吧!”吃到奶了哭聲會停止,但會有抽泣聲。

    二是體感需求型。小嬰兒冷了、熱了、尿溼了、就會和成人交流,哭泣著說:“有點冷,給我蓋被子。”或者說:“穿多了,減少些衣服吧!”或者說:“我拉尿了,躺在這不舒服,趕緊幫我換了吧。”這個哭聲沒有餓了急,有時候聽到迴應了會減弱。

    三是情感需求型。有時候悶了想找人聊天、或者想要抱抱,小嬰兒會婉轉地哭泣,或咿咿呀呀地出聲音,彷彿在說:“誰有時間啊?抱我走走啊?”“現在誰能陪我聊天啊?”“那個叫媽媽的女人,可以聽我說話嗎?我剛才做了個夢哦......”

    小嬰兒的表情、表達變得快,內容各異,說話內容是成人的理解,但並非他的表達就沒有說話內容,更多時候需要家長多觀察、多總結,畢竟每一小嬰兒的脾氣秉性不一樣,有的是快人快語,有的是含萏蓄內斂,要家長慢慢地去了解,從中多領悟,及時迴應小嬰兒的需求。

  • 2 # 小米果媽媽

    寶寶每天都在說“嬰”語哦~雖然聽不懂,但媽媽還是得跟寶寶保持互動哦。

    1.這個時候,最大的好處是,媽媽可以隨意翻譯,但一般來說都是“媽媽,我餓了”“媽媽,快給我換紙尿褲”“媽媽,帶我出去玩”剛開始,很多寶寶都會通過笑和哭來給媽媽訊號。

    2.當然,我們經常說牙牙學語,如果寶寶開始有咿咿呀呀的發音的話,可能是要練習發音了,媽媽多帶孩子出門,和鄰居多說話。多逗逗寶寶,對孩子的語言發育來說,是很有助力的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生煩惱一籮筐,如何解決問題讓自己快樂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