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張濤論市
-
2 # 城市說客
“井水變美酒,還嫌沒酒糟“,聽起來很過分,想明白就能實現財務自由!
中華五千年曆史,淵源流長、博大精深,流傳下了眾多精彩有趣的俗語和故事,其不僅反映了人們對生活的深刻認識和精確總結,對現代經濟和生活也有很大的啟發意義。“井水變美酒,還嫌沒酒糟”就是其中比較知名的一個。
相傳在金城山鳳凰谷山下有一口神奇的水井。一天,張果老到盤絲洞府修道路過此處,只見井口煙霧繚繞、寒氣逼人,清澈的泉水在井中翻騰,充滿力量。這時候一位壯漢揹著老母親在此歇腳準備喝水解渴,打聽得知他母親病了幾個月,張果老拿出酒壺在井裡打了一壺水給母子喝,老太婆喝了以後病就好了,泉水也變成了美酒。
從此這位壯漢就在井旁安了家下,並慢慢成了富甲一方的名門望族,過了100百年以後張果老再次來到這裡問他過得怎樣,他說酒是很好,可是我家豬沒有酒糟吃。張果老回答:山高不算高,人心比天高。神水當酒買,還嫌沒酒糟。說完又把美酒變成井水,消失而去,壯漢後悔不已,無奈已經太遲了。
很多人讀了這個故事,都覺得壯漢人心不足,不僅不感恩,還得寸進尺提出更高的要求,讓人很討厭。但既然壯漢提出了這樣的要求,一定有他覺得在理的地方。雖然這個要求從道義上來講一無是處,但從經濟角度來講,卻帶給了我們一些新的思考。
剛開始,壯漢只想要喝一口水,後來水變成了酒,他變得富有了又不滿足,又想要酒糟餵豬,說到底這就是一個需求不斷變化的過程。那麼這個需求的變化在經濟學領域來講反映了什麼樣的經濟規律呢?
在經濟學中,需求規律主要包括需求的下降規律、需求的上升規律和需求的穩定規律。下降規律對應的是需求不斷減少的變化狀態,上升規律對應的是需求不斷增加的變化狀態,穩定規律對應的是需求保持不變的平衡狀態。壯漢提出的要求從經濟學角度上來說反映了需求上升的經濟規律。
在經濟學領域,市場需求上升期也稱為市場不飽和期,或說藍海時代,這個時期對從業者來說機會很多,利潤很高,也會出現很多新進入者,然後大量的進入者導致市場產能趨於飽和,競爭加劇,大家開始降價銷售,利潤空間也越來越少,於是市場進入紅海,當然這種情況是一二家企業無法左右的。
那麼,對於企業經營來說如何把握需求上升的機會呢?這和自由市場的無調控相比,玩法又完全不一樣,最經典的策略就是飢餓營銷。在市場需求的上升期透過飢餓營銷策略來刺激和拉長需求的週期和週期,從而實現企業盈利的最大化,這是很多企業最喜歡用的營銷策略。
而飢餓營銷之所以能成功,源於操盤人對稀缺效應的熟練理解和運用。透過限量供應的產品可以提高消費者對產品價值的感知,增加產品吸引力,從而提高產品銷量。因為對於我們來說,任何事物越少、越不容易得到,它的價值就會越高、它的吸引力就會越大。
那麼如何讓人們感覺到稀缺呢,最直接的手法就是製造爭搶、爭奪的真像或假象,讓大家感覺到僧多粥少,必須加快行動。比如小米每次的新品首發都會出現很長的隊伍、喜茶每天都在排隊點單,並且每次都會出現插隊、爭搶的小插曲,讓氣氛十分緊迫。雖然裡面也有很多託,但演起來真的很像。
再回過來看壯漢的要求,如果張果老要把酒井變成水井,壯漢也不會想著還要酒糟,而是希望水井能出酒就夠了;如果酒井每天只能出三五斤酒,他肯定要求張果老多變酒而不是酒糟。如今酒太多了他不覺得稀奇,於是有了要酒糟的需求。雖然壯漢的話在道義上說不過去,但從經濟學角度講卻揭示了人性需求是一個不斷升級的變化過程。
如果從事市場營銷的能夠不斷洞察消費者的需求變化,並針對性地制定營銷策略,企業的發展和收益一定很可觀,也很容易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操盤者也能較快地實現財務自由,享受生活的美好。
回覆列表
首先我們先理解字面含義,就是人不知足,井水變成了美酒還嫌棄沒有酒糟。正面看是因為生存和生活,所以不能知足。首先生存是作為人類與自然裡的其他做鬥爭,共存,就不能知足,優勝略汰的生存法則要求的;再者生活是在文明社會里,你要做文明人並文明的活著,就不能知足,知足就會止步不前,不進則退的社會浪潮,會把你淘汰!
反觀到中國市場經濟,就是要走社會主要市場經濟下堅持改革開放,與時俱進,科技興國,在黨的領導下繼續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路線,繼續更加開放的市場迎接全球資本發展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