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繽林城下
-
2 # 軍武最前哨
以色列好像總是能在軍事行動中“劍走偏鋒”:比如去年9月發生在敘利亞的伊爾-20運輸機被擊落事件;就是以色列戰機巧妙的利用了飛行路線誘使敘防空部隊擊落了俄軍的伊爾-20.
而在過去的五次中東戰爭中,同樣也流傳著不少關於以色列部隊的“神蹟”,比如第四次中東戰爭中以軍“霍克”地對空導彈“一石三鳥”。
在1973年10月發生的第四次中東戰爭中,阿拉伯聯軍出動了大規模機群對以色列陣地發動突然襲擊。以色列防空部隊當時裝備的正是產自美國的“霍克”地對空導彈;據悉,以軍當時共發射了22枚“霍克”導彈,可在清算戰績時卻發現擊落了25架敵機。
當然,之所以會出現上述情況也並非“霍克”導彈有什麼特別之處。主要是因為敵人戰機群密度較高,少數幾枚導彈首次命中後飛濺開來的戰鬥部又造成了二次毀傷,以至於發生了“串糖葫蘆”的效果。
上世紀五十年代,蘇聯快速發展的空中力量讓美國和北約心生忌憚,無奈當時己方的防空仍舊以高炮為主。也正是在這種情況下,美國決意研發一種可覆蓋中低空的防禦導彈,於是便誕生了“霍克”。
在具體殺傷效能上,“霍克”基礎型號裝填的是以H6為主的烈性炸藥,戰鬥部則採用破片殺傷式戰鬥部;此種戰鬥部的特點在於當炸藥爆炸後,會產生大量高速飛濺的破片,並可能對周圍目標造成二次毀傷。
“霍克”地空導彈雖然經歷了幾次改進,但終究還是逃不過時間的推移和技術的發展:上世紀八十年代,美軍陣中的“霍克”導彈逐步被“愛國者”所取代。不過,仍有一些軍工落後的國家和地區還保留著這型導彈,並沉醉於其是“世界防空密度最大導彈”的美夢中!
-
3 # 蕪史
中東戰爭(阿以衝突):
以色列 與 埃及、敘利亞等周圍阿拉伯國家 之前進行過4次大規模戰爭(1948、1956、1967、1973),
而1973年10月6日就是第四次中東戰爭,因為那天也是猶太人的“贖罪日”,所以也叫“贖罪日戰爭”,那天埃及和敘利亞偷襲以色列,戰爭就開始了,整個戰爭持續了18天,然後雙方損失慘烈。
以色列用22枚擊落25架敵機這個不太清楚,我就知道敘利亞用某個導彈打掉了28架以色列的飛機。
而且戰爭中損失最多的還不是飛機,是坦克,是埃及的軍隊和以色列的“坦克大戰”,據說是雙方加起來損失了3000多輛坦克。
戰前及戰爭中埃及和敘利亞得到了蘇聯及幾乎所有伊斯蘭國家的支援,
而以色列得到了美國的支援。
在這場戰爭中,雙方分別直接使用了美蘇提供的先進武器裝備,與美蘇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絡。
而以色列從最開始被偷襲到後來反敗為勝,人少國小又比較孤立,但是戰爭爆發最開始以軍是11萬人,迅速增加到40多萬,迅速扭轉戰局,這個反應機制和速度,也看出來以色列快速應變能力極強。
戰爭的由來:
猶太人是個特殊的民族,有著非同尋常的民族自我認同意識,猶太人歷史上多災多難,他們的祖先曾在現在的巴勒斯坦建立過自己的國家。後來這塊土地被帝國吞併,以色列人四處流浪到世界各地,成為“一個沒有國家的民族”。
公元7世紀開始,巴勒斯坦地區成為阿拉伯帝國的一個省,大批阿拉伯人來到這裡,繁衍生息至今。
一戰結束後,英國佔領了這裡,1917年,英國外交大臣貝爾福丟擲了《貝爾福宣言》,宣稱要在巴勒斯坦為猶太人建立國家,於是世界各地的猶太人紛至沓來。
二戰期間數百萬猶太人被屠殺,這更堅定了猶太人建立獨立國家的決心。
1947年,聯合國透過《巴勒斯坦分治決議》,劃分猶阿邊界,將巴勒斯坦55%的肥沃土地劃給了只佔人口少數的猶太人,其他貧瘠土地劃給了人數佔多數的阿拉伯人。
1948年5月,以色列宣佈建國。
敘利亞、伊拉克、埃及、黎巴嫩、約旦這五個阿拉伯國家自然不肯罷休,第二天就對以宣戰,兵分三路挺進以色列。
-
4 # 回首亦江南
還有️美國做後盾!打狗還得看主人!最主要的就是以色列經過四次中東戰爭的洗禮和自身武器研發的優勢,所以在戰場上是有豐富的鬥爭經驗!
回覆列表
以色列軍工還是比較發達,想當初預警機雷達出口中國,美國插一槓子,最終沒有達成,其他方面也是比較領先的,現在地對空多彈頭放空導彈也不是沒有裝備,科技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