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未曉說書

    真正看懂《西遊記》的話,你會發現其實全書只寫了兩個字:修心!

    第一回:靈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

    第四回:官封弼馬心何足,名注齊天意未寧;

    第七回:八卦爐中逃大聖,五行山下定心猿;

    第十四回:心猿歸正,六賊無蹤;

    第二十三回:三藏不忘本,四聖試禪心;

    第三十回:邪魔侵正法,意馬憶心猿;

    第三十三回:外道迷真性,元神助本心;

    第三十四回:魔王巧算困心猿,大聖騰那騙寶貝;

    第三十五回:外道施威欺正性,心猿獲寶伏邪魔;

    第三十六回:心猿正處諸緣伏,劈破旁門見月明;

    第四十回:嬰兒戲化禪心亂,猿馬刀歸木母空;

    第四十一回:心猿遭火敗,木母被魔擒;

    第四十四回:法身元運逢車力,心正妖邪度脊關;

    第四十六回:道弄強欺正法,心猿顯聖滅諸邪;

    第五十回:情亂性從因愛慾,神昏心動遇魔頭;

    第五十一回:心猿空用千般計,水火無功難煉魔;

    第五十四回:法性西來逢女國,心猿定計脫煙花;

    第五十六回:神狂誅草寇,道昧放心猿;

    第五十八回:二心攪亂大乾坤,一體難修真寂滅;

    第六十二回:滌垢洗心惟掃塔,縛魔歸正乃修身;

    第六十七回:拯救駝羅禪性穩,脫離穢汙道心清;

    第六十九回:心主夜間修藥物,君王筵上論妖邪;

    第七十三回:情因舊恨生災毒,心主遭魔幸破光;

    第七十五回:心猿鑽透陰陽竅,魔王還歸大道真;

    第七十六回:心神居舍魔歸性,木母同降怪體真;

    第八十回:奼女育陽求配偶,心猿護主識妖邪;

    第八十一回:鎮海寺心猿知怪,黑松林三眾尋師;

    第八十三回:心猿識得丹頭,奼女還歸本性;

    第八十五回:心猿妒木母,魔主計吞禪;

    第八十八回:禪到玉華施法會,心猿木母授門人;

    孫悟空上天入地,無所不能,這一身的本領從哪裡學來呢?他學藝之地正是菩提祖師的洞府,書中說菩提祖師的洞府門前立有一塊石牌,上有十個大字:靈臺方寸山,斜月三星洞。靈臺方寸說的就是心的大小模樣,斜月三星說的正是心字的字形。所以,這裡很明顯地告訴我們若想練得一身通天的本領,最佳的方式就是從自己的心上去修。

    後來,孫悟空大鬧天宮,被壓五行山下五百年,觀音菩薩讓他拜入唐僧門下做個徒弟。他出山以後面對的第一個敵手,並不是妖怪,而是六個要唐僧留下買路財的強盜。孫悟空讓這六個人報上名來,只聽他們介紹自己道:“一個喚做眼看喜,一個喚做耳聽怒,一個喚做鼻嗅愛,一個喚作舌嘗思,一個喚作意見欲,一個喚作身本憂。”孫悟空聽他們報上名號以後,說了一句:“原來是六個毛賊!你卻不認得我這出家人是你的主人公。”

    孫悟空為什麼說他是六個毛賊的主人呢?因為他是心猿,這六個毛賊其實是他的心性雜念,也就是佛家講的六根:眼、耳、鼻、舌、意、身。孫悟空隨後將這六個強盜打死,這就是除了六根。此後才算真正入了佛門,六根清淨了。

    後來取經路上,孫悟空遇到了非常多的妖魔鬼怪,我們不用細說。只說那真假美猴王一回,這裡講的還是一個修心之事。那假美猴王其實是孫悟空自己的“二心”,人心本無善惡,但若有二心存在,不能一心向善,必然會弄得自己難得安寧。孫悟空只有親手將他自己的為惡之心除掉了,他才能去得了西天,成得了鬥戰勝佛。

    西天取經,千萬經典,只是修心

    說《西遊記》是一部修心的書,這是作者借孫悟空之口講出來的。在《西遊記》第八十五回,剛出滅法國,唐僧眼見一座高山阻路,又擔心這裡會有妖魔,神思不安。接下來孫悟空跟唐僧之間的一番對話可以說將“修心”二字主旨表露無疑。

    行者笑道:“你把烏巢禪師的《多心經》早已忘了?”三藏道:“我記得。”行者道:“你雖記得,還有四句頌子,你卻忘了哩。”三藏道:“哪四句?”行者道:“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三藏道:“徒弟,我豈不知?若依此四句,千經萬典,也只是修心。”行者道:“不消說了,心淨孤明獨照,心存萬境皆清。差錯些兒成惰懈,千年萬載不成功。但要一片志誠,雷音只在眼下。似你這般恐懼驚惶,神思不安,大道遠矣,雷音亦遠矣。且莫胡疑,隨我去。”那長老聞言,心神頓爽,萬慮皆休。

    孫悟空的一個筋斗是十萬八千里,唐僧取經路從兩界山算起,到達靈山的距離剛好也是十萬八千里。這是什麼意思呢?靈山雖遠,但也只是人心的一念之間,這就是所謂的“靈山只在汝心頭”。唐僧將孫悟空解救出來,本可讓孫悟空一個筋斗帶著他去到西天,但恐怕這樣去到西天也取不回真經,本該歷經的磨難少一難都不能成佛。

    一部講述西天取經的《西遊記》,唯獨能見到的佛經只有在第十九回由烏巢禪師傳給唐三藏的《多心經》。可以說,唐僧師徒西天取經的過程就是不斷參悟《心經》的過程。除去心魔,方能取得真經。

  • 2 # 懋啟

    "社會"。洋洋灑灑一部名著,用一句話形容未免片面,需用不少篇幅來解釋這句話。 我讀書前有個習慣,先看下作者平生簡介。作文是為詠志,或多或少書中會有作者的所思所想。 本書作者吳承恩,明朝人,聰敏好學,然一生仕途不順。50多歲開始寫西遊記,雖寫神話,用以喻人。"社會″一詞私認為有些許沾邊兒。 用師徒四人,白龍馬,以及各路神仙鬼怪,反映出各類社會現象。師徒幾人來歷各不相同。唐僧,金禪子轉世,神族內定取得真經之人。悟空,水簾洞石猴,沒人疼的孩子,被環境所迫,練得一身武藝,卻終究逃不出如來五指山,取經一開始他是拒絕的。八戒,原天蓬元帥,貪吃,好色,不遵守天庭規則,被貶出天界為豬,外形受盡恥笑,後被高人指點,取經是唯一選擇。沙僧,原捲簾大將,循規蹈矩,掉個樹葉都怕砸頭,一心取經,希望贏回天心。一部取經史,是天庭安排好的任務。借用對聯一幅說明一下:上聯,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下聯:說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橫批:不服不行。 寫的比較片面,權當個故事。

  • 3 # 老趙茶語

    得“道”之路。

    人道,魔道,佛道,王道。縱觀《西遊記》全篇,字裡橫間,莫不充滿了“道”的影子。如何得道,成道,始終是作者施耐庵苦心詮釋的中心思想。施耐庵用孫悟空的人生裂變,宣揚自己“道”的思想,讓人拍案叫絕。

    第一次裂變,從赤裸石猴到孫悟空的裂變。 石猴降世,隨之漂洋過海,四處拜訪名師,歷盡艱辛,終於在斜月三星洞,遇到菩提祖師,練就72變神通和筋斗雲,祖師賜石猴名姓,方有孫悟空。得遇菩提,石猴經歷了脫胎換骨的變化。由一個赤裸裸的猴娃,完成了可以開天裂地的猴王。有了可以與天庭叫板的本領,這是孫悟空的第一次問“道”的裂變。施耐庵在這裡灌輸了一個道理,那就是要想當老大,是需要真本事的,不然會死的很慘。

    第二次裂變,是孫悟空到齊天大聖的昇華。 孫悟空大鬧天宮,雖然有反叛精神,但是並沒有要推翻玉帝統治的思想。施耐庵利用孫猴子與天兵天將大戰,是他渴望營造沒有等級階層平等理想社會的一種心理寄託。否則,孫悟空經歷九九八十一難,成為鬥戰勝佛,完全可以再鬧天宮。第二次裂變,孫悟空變成了齊天大聖,大鬧龍宮,獲得了定海神針-如意金箍棒。大鬧陰曹地府,生死簿上除名,長生不死。大戰天兵天將,託塔李天王,最後在玉虛宮吃仙丹,太上老君丹爐煉成火眼金睛。從此名揚三界,為以後降妖伏魔打下基礎。各路妖怪,盡知大鬧天宮齊天大聖孫悟空。

    第三次裂變,是孫行者成為鬥戰勝佛。踏平坎坷成大道,是施耐庵“道”思想的昇華。人生從來沒有隨隨便便的成功,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唐僧一行,在孫悟空的保護下,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取得真經,而大聖也成為鬥戰勝佛。圓滿。

  • 4 # 成長伴書行

    大鬧天宮代表第一次對自由的渴望

    小時候最喜歡看的就是孫悟空大鬧天宮那一段,那個時候我們反叛,渴望自由。接受不了每天父母的嘮叨,繁重的學業。想要的是孫悟空般高強的本領,做一回真正的自己。

    可無奈,即使自己的本領再神通廣大,自然最終會有一個人把你壓在五指山下。我們開始學業之路,父母和老師都說只要你考上一個好大學,畢業之後你想幹什麼沒有人去管你。我們對自由又重新燃起了希望。

    取經之路就是社會中的歷練等到自己真正進入社會中,我們才發現學業時期才是真正的美好。西遊記中的八十一難,我們在社會中都會面臨。面對別人的不理解和不信任,在這個社會上沒有人真正的懂你,你只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去面對困境。一次次去重新整理對這個社會的認知,你會發現原來之前所理解的世界是錯誤的,原來這個社會上有這麼多和自己不一樣的人。

    取經之路也就是對自己能力和性格的磨練。我們都需要一個緊箍咒約束自己,更需要的是自己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並努力去克服。

    現在再回首西遊記,以前看的是孫悟空打妖怪的場面,現在才明白那是社會中每一次對自己的磨練。

    每個妖怪都有不一樣的特點,就像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難題,在這些難題中一點點去思考和反思,並去學習增加自己的能力。

    只要自己不放棄,一路西行,終究有一天大家都可以獲取真經。

    總結《西遊記》是我最喜歡的名著之一,以前總是看不懂。直到現在在社會中磨練了兩年,才發現我們渴望的自由好像越來越遠,到最後我們才發現,自由並不遙遠。只要自己有自我約束,自律就是最大的自由。綜上所述,如果讓我用一句話評價《西遊記》,是每個人的一生的奮鬥歷程。

  • 5 # 國學有料

    “包容”,這是我對《西遊記》的看法,我認為這就是《西遊記》的內涵。

    第一,“包容”是作者的追求,也是作者寫《西遊記》的出發點。這個結論的根據緣於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吳承恩生活在明朝末年,專制統治接近高峰,體制上,東廠西廠錦衣衛,胡作非為,亂抓無辜,刑法嚴酷,禱告無門。思想上,八股取士,荒唐至極,愚弄百姓,思想鉗制。吳承恩深惡痛絕,借古諷今,希望思想自由,互相包容。

    第二,“包容”是故事的背景,也是吳承恩羨慕的時代。《西遊記》的原型是唐朝玄奘西遊求佛的故事,當時正是唐太宗李世民統治時期,史稱“貞觀之治”,政治清明,國家強盛,民族和諧,內外開放,信仰自由,文化多元,三教合一。可以有信仰,也可以沒有,可以一個信仰,也可以多種信仰,白居易信儒家經典,因此為官幾十年 ,但並不妨礙他通道煉丹,信佛敬香。唐朝有多麼開明,就有多麼開放,看看王勃、駱賓王、李白、白居易等寫詩有多麼浪漫,行走又有多麼自由,文化繁榮,思想自我,個性十足,對此,吳承恩豈能不慕?

    第三,包容是故事的內含,體現在整個取經路上。首先,是對人的包容,孫悟空大鬧天宮犯下重罪,上帝依然讓他戴罪立功,取經路上妖怪們處心積慮要吃唐僧,孫悟空多次手下留情。其次,是對信仰的包容 ,孫悟空本來是學道,師傅是道家老祖,可上帝仍然讓他輔助唐僧西天取經,立身為佛。唐僧儒家經典學的不錯,可唐太宗仍然讓他遠赴佛教源地印度尋找真經,取經團隊信仰複雜,但並不排斥 ,互相包容,戰勝妖魔,完成任務。

    過去總聽說,《西遊記》的核心是造反精神,我認為不妥,在那個時代能發出思想要自由的改革聲音已經不易,鼓勵造反推翻明朝統治的革命,我想吳承恩怕是沒有吧?

  • 6 # 琲琲

    一,唐僧

    1.貧僧從東土大唐而來,去往西天拜佛求經~

    3.八戒~休得無禮!

    1.俺老孫去也~~

    2.呆子!

    三、八戒

    2.猴哥……

    四、沙僧

    1.大師兄~!!師傅被妖怪抓走了!

    2.二師兄~!!師傅被妖怪抓走了!

    3.大師兄~!!二師兄被妖怪抓走了!

    五、妖怪

    1.紅孩兒:你是猴子請來的救兵嗎?

    2.小妖:大王~外面來了個毛臉雷公嘴的和尚。

    3.金角大王:我叫你一聲你敢答應麼

    4.巡山小妖:大王派我來巡山喲

    5.黑熊精:我當是誰呢,原來是那個弼馬溫啊!

    6.眾妖精:聽說吃了唐僧肉可以長生不老

    六、神仙

    1.玉皇大帝:快去請如來佛祖。

    2.太上老君:不好,我的仙丹!

    3.黎山老母:真真、愛愛、憐憐,出來撞天婚啦!

    4.如來:你這潑猴……

    七,女兒國女王

    女王:御弟哥哥……

  • 7 # 之雅齋

    用一句話形容西遊記,那就是:唐僧的故事。(也可以叫玄奘的故事。)

    一,唐僧西天取經,是他的理想和目標,不取得真經,是誓不回頭的。正是帶著這樣堅定的信念和巨集偉的目標,唐僧一路西行,排除萬難。

    二,孫悟空在五行山下等了唐僧五百年,讓一個大鬧天宮的美猴王從一個抗爭集權統治的反抗者,變成了一個有著崇高使命的取經的認同者和保護著。雖歷經九九八十一難,遭受無數次的委屈和磨難,誓死不回,無怨無悔保護師父唐僧取得真經。

    三,豬八戒雖有無數缺點,但他表現出來的正是普通人物的性格特點,英雄常有,普通人則是更多。不能強求每一個人都是英雄。因為豬八戒的出現,唐僧的不食人間煙火,有了人間氣息。因為豬八戒的出現,孫悟空的神仙意味才有了和人間聯絡的紐帶。豬八戒讓西遊記從神怪小說,變成了現實主義小說。他全心護師,遇到困難有孫悟空,孫悟空受阻壯志難酬,豬八戒也表現出人性的弱點。

    四,唐僧取經的故事,千古流傳。正是欣慰唐僧的傳奇。才有了西遊記得主題。原型玄奘,無論是在大唐,還是在印度,都是家喻戶曉,名聲遠揚。也正是因為他的勞苦功高和豐功偉績,也才會被吳承恩用如椽之筆,大書特書。讓傳說中的各路神仙,在唐僧遇到磨難的時候,都來出手相助!

    唐僧的故事永流傳,背後是原型人物的非凡人格魅力。玄奘因為取經的故事,因為為文化交流做出的貢獻,以及翻譯千卷的佛經,被魯迅稱為“中華民族的脊樑”,他也世界和平的使者。

  • 8 # 詩畫同源

    如果用一個字來形容《西遊記》,我用“妙”字。

    從開篇到結尾,都貫穿了一個“妙”字。

    一個頑皮的猴子,被壓在了石頭山下。

    竟然沒有被凍死、餓死、渴死和壓死,而且歷時500年之久,妙哉。

    更妙的是,它還是個石猴。

    一個石猴,五百年渴不死、餓不死、壓不死、凍熱不死,這很正常。

    僧欲取經,遠赴西域。

    路途遙遠,信念專一。

    天子准奏,千般備予。

    此行萬里,風雨難計。

    誓攜真經,重返故里。

    此行,陪伴且護駕者,非“潑猴”、靈精,不能勝任。妙。

    此猴,甚潑。

    蟠桃已飽,猶不能忌。

    又食仙丹,受控爐內。

    意外!

    老君盛怒,卻送得火眼金睛一副,妙極。

    上天,鬧天庭。

    下海,攪龍宮。

    喜得如意金棒,

    蕩平天下無敵。

    怎生是好?一屆潑猴!

    一圈金箍加一句咒語。秒控。

    天下竟有如此良策,神來之筆。妙也!

    世間百態的濃縮,三種人。

    勤快、懶惰、中庸者。妙哉。

    想必各位看官早已是耳熟能詳,且,大話西遊者甚多。

    故此,餘不再贅述。

    謹圈於此處,寥表一個妙字。

    十萬八千里斤斗,

    72變乍隱乍現靈猴。

    也不過如來佛祖掌指間之生靈,

    怎一個“妙”字了得。

  • 9 # 江東艾

    我的回答是一個字:

    神!

    《西遊記》,通篇就是一個神字。

    中國的歷史文化小說中,讀者最廣影響力最大的神話小說,就是《西遊記》。這部作品的寫作手法,就是把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擬神話。神,小說本身就決定了。

    小時候初讀《西遊記》,一下子就被裡邊的神話故事給迷住了,對孫悟空佩服得五體投地,一個從石頭裡蹦出來的毛猴子,一個筋斗十萬八千里,一根毫毛拔出來就變成一個人,一根金箍棒掏出來,說大就大,說小就小,真是太神了。火焰山,盤絲洞,神祕莫測;太上老君,觀音菩薩,都是神一般的存在。書中情節神奇無比,直叫人心馳神往。

    孫悟空是個神猴。三打白骨精,大戰牛魔王,如不是他的一番神力,唐僧怎麼能到得了西域?怎麼能取回真經?全虧孫大聖的神力呀。他們師兄弟三個,都能騰雲駕霧,還有那一聲不吭的大白馬,也是神馬。只怪那呆和尚,人妖不分。郭沫若詩中說,“千刀當剮唐僧肉,一拔何虧大聖毛。毛澤東稱:“僧是愚氓猶可訓,妖為鬼域必成災”。

    小說中主線是唐僧去天竺取經,但絕大部分篇幅是神話故事的描寫,曲折離奇,驚心動魄。我們那時尚不知道玄奘西域取經的歷史事件,只知道有這個孫悟空 ,唐僧在這裡面只是個配角,並且還礙手礙腳的,令人犯嫌。之所以有這種概念,是作者故事的神話抓住了我們。

    神,是這篇小說的精髓。神,也是這篇小說深入人心,經久不衰,意味綿長的神力所在。即便我們現在早巳不是小孩了,但一旦捧起《西遊記》來翻看,仍然覺得趣味無窮。

    因此我說,《西遊記》這篇神話小說,是以他的神奇故事,產生了神奇的吸引力。也孕含了中華民族面對妖怪如磨難,總會有某種迴天神力產生,看過這小說,胸中總有這種必勝的信念。

    今日歡呼孫大聖,玉宇澄清萬里埃。

  • 10 # 快樂分享人

    《西遊記》用可以用一個“悟”字形容。

    四大名著之中,每本書都可用一個字高度概括。

    《水滸傳》寫“義”

    《紅樓夢》寫“情”

    《三國演義》寫“爭”

    《西遊記》為什麼是“悟”呢?

    第一,西遊記的整個故事過程就好像寫一個人的一生。每個人都有自己那九九八十一難,渡過劫難便能成佛。所以要靠自己去“悟”。

    第二,唐僧師徒也可以看做是一個團隊,要想成事,取得真經,不但要能斬妖除魔,解決外部困難,還要不斷改善內部關係,目標一致。而這,也要靠每個人去“悟”。

    第三,《西遊記》處處有妖魔鬼怪,人人各懷鬼胎,不管是天界,妖界,佛界還是人間,都充滿了很多不好的東西。要去減輕他們的罪行,幫他們脫離苦海,必須有人作為先驅,為人做表率,去承受巨大的痛苦和磨難。而這,也要有人有悟性。

    當然,這部名著,還有很深的理解,這也要各位去“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誰能告訴我,代溝怎麼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