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圍觀經濟學

    水滸之中出現最多的就算是酒了,一個人要喝酒,一群人也喝酒,高興了要喝酒,不高興也喝酒。但是要論酒量最大者,從書中描述來看,非武松和魯智深莫屬。

    武松在景陽岡前的酒店裡,足足喝了18大碗酒,還打死了一隻吊睛白額猛虎。他在快活林醉打蔣門神之時,一路喝過去,一共喝了36碗酒,然後把蔣門神幹趴下了。

    魯智深在五臺山出家時,下山從賣酒的漢子那直接買了一桶輕鬆喝光。後來在一個酒望子又喝了一桶另加20碗酒。

    二人看起來是魯智深喝得多,他喝的酒相對較差,一次是挑酒的漢子處買的,一次是路邊攤喝的。武松喝的雖然少,但是一次是“三碗不過崗”的好酒,一次是施恩安排的,肯定也不會差。而且魯智深喝完雖然一拳幹塌了一座木亭子,但那畢竟是死物,武松則一次是空拳捶死一隻猛虎,一次是直接乾死一個猛人。

    所以,這兩個貨究竟誰的酒量更大,還真不好說。雖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但論起喝酒,姑且算是並列第一吧。

  • 2 # 戴草帽的小老鼠

    梁山好漢誰的酒量最大,按小說的描述,應該是武松與魯智深兩人了。那麼,這兩人哪個酒量更大些呢?

    一、武松酒量。

    先看景陽岡:作者說武松在景陽岡共吃了十五碗酒,實際上是筆誤,按他的描寫,應該是十八碗酒。一般人喝三碗沒事,不給再喝是怕客人醉,也就是說正常人的酒量,充其量就是六碗這樣,而武松的酒量是正常人的三倍!

    再看武松打蔣門神之前喝了40多碗酒,小說裡寫武松當時“雖然帶著五七分酒,卻裝作十分醉的,前顛後偃,東倒西歪。”五七分酒是40多碗,那全醉了應該就是七八十碗酒了。

    二、魯智深的酒量。

    魯智深在五臺山下吃了一桶酒,喝完後完全醉了,只見魯智深:“頭重腳輕,眼紅面赤;前合後仰,東倒西歪。踉踉蹌蹌上山來,似當風之鶴;擺擺搖搖回寺去,如出水之蛇。”還有一次,魯智深路上看到一個漢子挑著桶賣酒,於是想買酒喝,可人家不賣,魯智深乾脆搶來兩大桶酒吃了一桶。可見,魯智深酒量是一桶這樣。

    那麼,一桶與七八十碗,哪個容量多些呢? 這得看小說講的武松平時喝酒用的大碗一般是多大了,還有宋代的酒桶一般是容量多少,這兩個問題都得弄清楚才能比較。

    筆者拿自家吃飯用的碗和水桶算了一下,得出結論是武松酒量稍微大些。或許是我家的碗和水桶不夠標準 。各位是怎麼看的呢?

  • 3 # 遊史無終

    《水滸》的故事背景放在宋朝時期。宋代的酒一般是榨制或者釀製,酒精度數一般就是在十度左右,最高不會超過二十度,略等於我們今天的花雕、葡萄酒之類的。度數稍高點的烈酒是到了元朝蒙古人引進蒸餾法釀酒以後。但也都比不上我們今天的二鍋頭、五糧液等白酒,前幾年,網路上流行的“斗酒”影片,“兩斤哥”、“三斤哥”、“四斤哥”層出不窮,在這些哥們眼裡,《水滸》裡好漢們動輒用大碗、用罈子一飲而盡的場合都不算什麼,hold得住。要說《水滸》英雄酒量誰最好,爭議最大的莫過於武松和魯智深。這兩位當仁不讓、各有千秋。

    先看武松,武松著名喝酒事件有兩次:第一次,景陽崗酒店裡。酒保介紹“我這酒名叫‘透瓶香’,又喚‘出門倒’。初入口時,醇濃好吃,少刻時便倒”,武松喝第一碗也說:“這酒好生有力氣!”普通人三碗不過崗,可這武松不是平凡人,連幹了十五碗。後輪起棍子過崗了,還打死一隻大老虎;第二次,去替施恩收復快活林的路上。“無三不過望”,也就是每過一家酒店,都要喝上三大碗。施恩算下來,到快活林的路上共有十幾家酒店,粗略來算武松是喝了三十幾碗酒後,使出醉拳把蔣門神打趴了。武松這酒量扛扛的。花和尚魯智深的喝酒比較隨便,不挑。魯智深酒癮很重。吃一天齋“口中便要淡出鳥來”,頭一回下山,他攔住挑酒漢子,身子一蹲使勁舀酒喝,不一會,兩大桶酒吃了一桶。第二次下山偷喝酒,先是空腹吃了十來碗墊肚,後端上蒜泥狗肉做配,又一連喝了十來碗,還不解癮,又叫了一桶來,喝酒跟喝水一樣。魯智深酒後大鬧了五臺山,打塌了亭子,還把寺裡一尊金剛打倒,力氣大得驚人。從以上分析:第一、武松喝的酒是名牌,後勁大,而魯智深按桶喝的應該是雜牌酒,後挫力稍顯不足。第二、武松喝完酒幹出來的是驚天動地的大事,有意義;而魯智深喝完就是耍性子,發酒瘋,胡搞一通。

    因此,若要非選一個酒量最好者,在同等數量情況下,我覺得還是武松略勝一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家記得第一輛車是哪年買的嗎?什麼牌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