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唧唧歪歪大西瓜
-
2 # 胖虎愛搞笑
作為入門級不專業燒友,入耳和頭戴,加起來入手有10副左右。
因為沒有好的前端,入耳還沒上過IE80,高阻抗的大耳機也都還是試聽階段,入手的也是好推的頭戴。
所以我選購的耳機,有些正好處在題主所描述的500-1000這個區間段。
首先,預設題主要的是頭戴,而不是入耳。
那麼,耳機的選購主要考慮這麼兩個因素:
1.外觀
外觀這種東西,幾乎完全是主觀的感受。有人像題主這樣喜歡北歐設計風格的,也有喜歡浮誇,炫酷魔聲的,還有一類人就是像我這樣幾乎不看外形的。。。
看題主的描述,我一會會著力推薦幾個北歐設計風格的耳機。
2.音質
耳機音質也可以稱為耳機的素質,這是整個耳機的靈魂,要比較正確的評測一個耳機的素質,即便是燒友圈,也經歷了很久才形成了基本一致的看法。
那麼,現在比較公認的測評,幾乎都是透過以下四個方面:三頻、聲場、解析、結象。
簡單的說說他們的意思吧:
三頻:就是所謂的中高低三頻。
A)高頻的代表是各種絃樂和管樂,比如說小提琴,短笛高音域。這個頻域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是很少用到的,只有在大型的古典交響樂中才能有比較重要的地位,所以很少有耳機會主推高頻特性。這也是評價一個耳機三頻中最不看重的部分了。
B)中頻是我們平時聽音樂時最重要的頻段,因為99%的人聲都在這個頻段。而對於中頻的表現,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耳機廠商對耳機的調音。比如說日系的耳機:sony,鐵三角對女聲的處理做的非常的好,俗稱女毒。而德系的耳機比如:森海塞爾,拜亞動力,一直都走一杯白開水的監聽風格,追求聲音是怎麼樣的,就應該是怎麼樣的。
所以沒有好的中頻,只有適合自己的中頻,鑑於題主肯定不是燒友和基於500-1000的預算,監聽風格的耳機基本排除在外了。所以我會基於這個考量,推薦一點人聲綜合表現優秀的耳機。
C)低頻的代表是鼓聲,比如說評測曲目《鼓詩》,大部分的搖滾,R&P這種節奏感較強的音樂,都很依賴耳機的低頻表現。而好的低頻,應該從這幾個方面看,那就是下潛、質、量。
三頻中做好一個是不難的,但是做到三個頻段相對均衡,而絕對上又都優秀,是很難的。這不僅取決於動圈材料的選擇,而且還要考慮腔體的聲學設計等種種因素,是一個比較複雜的系統工程。
這不是500-1000這個價位的產品來解決的。這是頂級耳機+好前端+好音源解決的問題,這樣的耳機價位一般都在3000以上。
解析
所謂解析,通俗的講就是樂曲是否清晰,細節是否豐富。舉個例子,如果你在聽一個大型的古典交響樂,幾十種樂器共同演奏,而你從中可以清晰的感受到每一種不同樂器發出的不同聲音,那麼,這副耳機就是擁有良好解析的耳機。
這樣耳機的代表就是美國Etymotic Research的ER4P或者UE系列的產品。
因為耳機的發聲模式有兩種:動圈和動鐵。因為發聲原理完全不同,動鐵系列天然有解析強的優勢,但是動鐵耳機一般音染和細節都很難做好。
鑑於題主500-1000的價位和外用的定位,解析和三頻很難都照顧到,所以會優先三頻,解析其次。
聲場和結象
這兩者簡單講就是重塑現場的感覺,比如說你去聽音樂會,你是坐在第一排的VIP區左邊還是後排的大眾區右邊,聽感是不一樣的。
對於打算外用和500-1000的預算水平,這兩個因素幾乎可以忽略。
要追求聲場和結象,預算至少需要1500,想感受地好一點,只是耳機一項,還是拿出2500的預算吧。
所以我推薦考慮的順序是:
只說頭戴,不談入耳,外觀=音質【三頻(中頻=低頻 >高頻) >解析 >>> 聲場和結象】
而且考慮到題主的前端是iphone,所以只推薦阻抗比較低,易於驅動的頭戴耳機。
回覆列表
300以下耳機買有線的,很多品牌的低端型號都可以滿足日常的需求,低音效果好。像是JBL,鐵三角,還有中國產品牌one more,
都不錯。可供選擇的還是挺多的。如果發燒友的話,那就另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