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古清玲
-
2 # 人體密碼基因
、 獨自一人能待得住
其實想要驗證這點還是很簡單的,只要寶爸寶媽們把小傢伙留給公婆,讓他自己畫畫或是玩耍,如果他們能熬得住,那就說明孩子已經在適應獨立的過程了。或者可以換種柔情的方法,就是和寶寶商量說,媽媽想去休息一會或是忙家務,讓寶寶自己玩,而且不能粘著媽媽,最好是能自己一個人乖乖去午睡,如果這些都能做到了,那就說明已經可以分床了。
2、 開始有性別意識
通常寶寶們在3歲左右就會有性別意識,而且這一階段的他們處於快速發展行為與認知能力期。當寶寶們開始會辨別爸爸媽媽是男或女的時候,也可以說出自己的性別,那這時也可以分床了。
3、 過於依戀父母
孩子喜歡和父母膩在一起,雖說這是親情的體現。殊不知如果沒有控制好這一依戀性,小傢伙們就不會養成良好的獨立性,長大以後不論處理什麼事情,都不能自己解決,到最後肯定是家長來收拾。所以父母們要用正確的方式來引導孩子自我獨立,不可再讓寶寶們過度依賴於你
一辣媽說,兒子差不多3歲了,聽從有經驗的媽媽建議,慢慢嘗試著跟孩子分床睡。
原本以為孩子可以獨立,分床睡應該很快適應,沒想到第二天一早,開啟房門,竟然看到兒子睡在房門口。
3歲前分房睡:令寶寶安全感缺失
寶寶是否能分房睡要因人而異,但最起碼要寶寶滿3歲以後再考慮。若寶寶太小,跟父母分房會令其安全感缺失——和案例中情形相似,在3歲左右跟母親分離,孩子的內心會認為媽媽沒有了,或被媽媽拋棄了,從而傷及心靈。這一年齡段的孩子,由於自我完全沒有獨立生存的能力,沒有了母親是一件十分恐怖的事情,孩子長大後可能會缺乏自信和安全感、疑心重、沒有信任他人的能力等問題。
“為什麼有的孩子在3歲前,會有一件特別喜愛的東西,如一個公仔或一條毛巾,每晚睡覺時一定要抱著睡?”這是因為這個年齡孩子的腦海中還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母親形象,於是,在孩子的潛意識裡,這個公仔或毛巾就是母親的象徵,抱著它睡,就可以確保母親不會離開。所以,即使很舊很髒了,你也很難從孩子身邊拿走它。因此,讓3歲以前的孩子跟父母分房睡,對孩子來說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太晚分房,後果嚴重
在很多案例中,不少是兒時到了很晚還跟父母一起睡的,有的到了上小學、有的是到了十多歲,甚至是到了20多歲還跟父母睡一張床。
但30歲卻還要跟母親睡在同一間房。即使他爺爺去世時,也一定要媽媽坐在他床邊給他講故事才能睡著的,這儼然已是一種心理疾病。
沒能和孩子及時分房睡,原因通常不在孩子,而在於父母。
說到底再多的育兒方法,不及孩子的一聲啼哭,父母缺乏經驗,即使知道不應該這麼做,但因為孩子的“拒絕”而妥協的比比皆是。
上學後分房睡:成年患精神疾病機率增高
太早跟孩子分房睡有不良影響,可如果上小學以後還沒有跟父母分房睡,就有些晚了,更不會是好事,會造成一些隱藏的疾患,成年後可能患上某些精神疾病或產生心理問題!如出現焦慮障礙或神經症、人格障礙等。
5歲左右分房睡最合適
對於獨立性強、充滿自信的孩子,4歲左右就可考慮分房,一般的孩子5歲左右分房最適合,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4~6歲是性蕾期,孩子在5歲左右,開始意識到男女之間的性差異。所以,這個時候家長與孩子分開睡,可以給他們自由的空間,以此讓孩子形成獨立的人格。
分房睡先從分床睡
從分床不分房開始:
首先,從與孩子在同一張床睡覺拉開適當距離
接著,為孩子準備一張緊靠父母床的小床
第三步,在視線範圍,將孩子的床放在稍遠一些
第四步,將孩子的小床放得更遠一些,或放在獨立房間,讓孩子慢慢適應和過渡
分房時講究循序漸進,給孩子一個心裡建設
1 與孩子分房,大人不要鎖房門,讓孩子知道你一直在身旁。
2 床上放孩子熟悉的玩具和被褥。
3 睡前在孩子房間陪伴入睡,講故事。
4 固定睡覺時間,讓孩子養成規律的作息,孩子更容易入睡。入睡前記得尿尿,以避免孩子半夜醒來增加恐懼感。睡覺前不要打罵孩子,也不要讓他們看過於劇烈的電視或遊戲,保持平和的情緒,孩子睡得更好。
5 跟孩子來個小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