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鑰匙i
-
2 # 禽病課堂之小田講畜禽
鴿子毛滴蟲又稱口腔潰瘍,亦稱為"鴿癀",是常見的鴿病之一,病原是禽毛滴蟲。其特徵是在咽喉黏膜呈現明顯的鈕釦狀的黃色乾酪樣物,據調查約有80%的鴿子會感染毛滴蟲,並且毛滴蟲並不是治癒後就會終身免疫,它的感染是持續不斷的。
根據毛滴蟲的病狀,可分為咽型、臍型和內臟型三種:
① 咽型:最為常見,危害最大。發病後病鴿口腔流出青綠色的涎水,伸頸作吞嚥姿勢,口中散發出惡臭味。鴿的咽喉部,可見淺黃色分泌物,有些病鴿的整個鼻咽黏膜均勻散佈一層針尖狀病灶。
② 臍型:因巢盤和墊料沾汙時引發。表現在鴿的臍部皮下形成炎症或腫塊,腫大的切面是乾酪樣或潰瘍性病變。
③ 內臟型:本型一般是食入被汙染的飼料和水而被感染。病鴿常表現精神沉鬱,羽毛鬆亂,食料減少,飲水增加,有黃色黏性水樣的下痢,體重下降。嚴重時可以在食道、嗦囊、肝、脾、肺等部位形成結節病灶。
開啟拼多多搜尋店鋪“龍昌膽汁酸樂暢桉樹精油”便可購買,此店鋪為廠家直營店!
-
3 # 依麓湘隨
毛滴蟲是一種鴿子常見的病原體,毛滴蟲呈葉片狀並長有鞭毛,其感染之後會對鴿子的口腔引起潰瘍,並且呈現黃色斑塊或結痂,所以毛滴蟲又被稱之為鴿黃,因為其感染性很強是賽鴿的最主要的竟翔障礙之一,也是危害賽鴿健康的主要病原之一。毛滴蟲一生都會伴隨鴿子,是一種永久性的寄生病原體。
鴿毛滴蟲病
毛滴蟲,本病又稱口腔潰瘍,亦稱為"鴿癀"。是常見的鴿病之一,病原是禽毛滴蟲。
最常見的特徵變化是口腔和咽喉黏膜形成粗糙鈕釦狀的黃色沉著物;
溼潤者,稱為溼性潰瘍;呈乾酪樣或痂塊狀則稱為乾性潰瘍。臍部感染時,皮下形成腫塊,呈乾酪樣或潰瘍性病變;
波及內臟器官時,便引起黃色粗糙界線明顯的乾酪樣病灶,結果導致實質器官組織壞死。
病鴿因口腔潰瘍而妨害採食,在幼鴿和生長期鴿中可引起很高的死亡率。
目前大約20%的野鴿和60%以上的家鴿都是本病的帶蟲者。這些鴿子不表現明顯的臨床症狀,但能不斷地感染新鴿群。這樣就使得本病在鴿群中連綿不斷。由於許多成鴿是無症養狀的帶蟲者,它們常是其他鴿子,特別是乳鴿的傳染源。
因而消滅成鴿體內的病原就是預防和控制本病的重要途徑。往往由於雛鴿吞嚥親鴿嗉囊中的鴿乳而直接遭受傳染;成年鴿在婚戀接吻時受到感染,這是一種特有的禽類疾病傳染途徑。
本病主要是接觸性感染,在一些成鴿的口腔和咽喉黏膜上可見到針頭大小的病灶,這就是毛滴蟲的聚積物,也就是傳播本病的傳染源。因而2-5周齡的乳鴿、童鴿發生本病最為多見,且病情亦較嚴重。
防治措施
成年種鴿絕大部分是毛滴蟲的健康攜帶者,在生產乳鴿的過程中,種鴿會在哺乳乳鴿時,將毛滴蟲傳給幼仔。由於乳鴿較脆弱、抵抗能力差,毛滴蟲在乳鴿口咽部大量繁殖而損傷上消化道,引起乳鴿消化吸收不良而消瘦甚至死亡。
由於鴿毛滴蟲主要繁殖寄生於鴿消化道的上段,特別是口腔,因而給防治工作帶來一定的難度;另一方面,由於毛滴蟲的寄生破壞作用,給腸道有害細菌的增生繁殖增加了機會,造成細菌病與毛滴蟲病的共患或繼發,這就增加了防治工作的難度。
1)做好後備種鴿的飼養衛生和毛滴蟲病的防治:
做好後備種鴿的飼養陌生和毛滴蟲病的防治工作,是減少種鴿在生產乳鴿過程中毛滴蟲病發生的措施之一。建議後備種鴿四個月齡前要離地飼養,這樣可減少後備種鴿對毛滴蟲汙染原(特別是有毛滴蟲鴿的吐出物)的接觸機會;後備種鴿在從乳鴿留種出來時要喂3-5天的甲硝唑,之後約兩月齡時要喂一個療程的甲硝唑預防;後備種鴿成熟後配對上籠前喂以甲硝唑5天,使種鴿減少帶蟲上籠的機會。
2)注意藥物的使用方法:
中國目前生產使用的甲硝唑是非水溶性的,最好的使用方法是拌飼料餵給。作為普通的預防用藥,也可以拌於保健砂中餵給。由於甲硝唑有一定的毒性,因此在使用時不能任意加大用量或延長療程,一般一個療程以五天為宜,否則會引起種鴿產蛋減少或光蛋增多的現象。
3)定期用藥進行預防:
成年種鴿大多是毛滴蟲的攜帶者,在種鴿進行生產期間除了要做好環境衛生工作外,尚需要定期使用藥物進行預防,經實踐經驗總結,不是新上籠的生產種鴿一般在一個月至一個半月就應使用一個療程的預防用藥,一般是3-5天為一個療程。
4)準確判斷種鴿:
生產乳鴿的過程中,種鴿表現正常,而乳鴿患有毛滴蟲病出現消瘦,其外觀症狀不明顯,也無屙稀糞的現象,這是易與維生素缺乏或保健砂供給不足等相混淆。這種情況除了檢查供給的維生素和供給的保健砂的量外,尚可檢查乳鴿的口腔,有毛滴蟲病的乳鴿,其口腔內側前端兩邊會表現為較粗糙且光澤度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