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照心心理
-
2 # 梓輝心悅娛樂
對心理諮詢的經典一問「我什麼道理都懂,可我還是痛苦怎麼辦?」,作為心理諮詢師的你是如何解答的?
答:這就是所謂的只懂理論而缺乏實踐的表現,所有人都能講一堆的道理,但真正在生活實踐中,執行起來是沒像說的那麼簡單的,作為心理諮詢師,也是靠很多生活的實踐,才能讓患者緩解痛苦,而能用到心理諮詢,而不是說說道理而能解決的問題,而是通過一些適當的方法,讓患者緩解痛苦變得對生活自信起來!
理-----是需要技巧和實踐的!
-
3 # 康乃馨80615
道理是頭腦裡的想法和念頭,懂得越多,規條、信念、束縛越多。重要的是落實到行動上。如果專注在當下,而不是在頭腦的想象裡,痛苦就少了。不要光想不做,而是少說多做。
-
4 # 心理諮詢師日常
痛苦有很多緣故,恐懼,未知,無能為力,各種。
你明知道這件事的結果,但依然做下去,在於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堅持,卻不知換個方向。
引起痛苦的並非是對世界的認知和你所謂的懂不懂。
-
5 # 樹懶聽風
如果來訪者問出這句話:我什麼道理都懂,可我還是感到痛苦怎麼辦?作為諮詢師首先要有覺察,這是來訪者對諮詢師所做工作提出了質疑,說明你的諮詢效果不大,和街道社工起的作用差不多,還處在擺事實講道理層面。
諮詢師要向來訪者坦誠表達自己前期工作中可能存在的不當做法,比如過早給建議,這一做法可以深刻共情到來訪者。在良好諮訪關係基礎上,正面探討他的痛苦感受及來源,如何學會與痛苦共處,而不是急於消滅痛苦。引導他認識到痛苦是人生的常態,糾正其不合理的錯誤認知。
諮詢師不要輕易給建議,讓他做什麼不做什麼,而是引導來訪者自己領悟到怎麼做。諮詢師要做來訪者的柺杖,而不是導航儀。
-
6 # 渡己亦是渡人620
一個什麼道理都懂,卻還是感到痛苦的人
是因為你沒有去向內探尋瞭解自己,發掘自己內在的力量,不能很好的認知和融入這個世界,所以你感到痛苦,感到不理解,感到不甘,感到一切不該是這樣
當你發掘自己,內心變得堅定強大,能理解萬物執行的規律,你的痛苦就消失了,理解的越多,痛苦就越少
-
7 # 曲奇483
心理諮詢的四大流派當中之一的精神分析是研究潛意識的。
一個人說道理我都懂,但我就是做不到。只是說明這個道理,他在意識上面是明白的。但在潛意識方面他並沒有接受。所以如果要測試一個來訪者潛意識是否做出改變?就要看他在行為上是否能做出調整。
對來訪者潛意識的解釋答案並不是唯一的。這需要心理諮詢師針對來訪者的個體差異,給他一個他能接受的解釋。最有可能會讓他的潛意識發生改變。
從行為認知流派來看。如果一個建議他明白,但他做不到,說明這個建議可能不具有可行性。例如你讓一個重度抑鬱的人天天出去跑步。即使他知道跑步有助於情緒恢復。但抑鬱的疲勞感讓他不想出門。那麼這個建議的可行性是有問題的。需要再和他商量出一個雙方都同意的辦法。
-
8 # 淮農考拉
我知道世界上不存在鬼怪(至少肉身是無法觸及到),但是我一樣害怕看鬼片。
所謂知道的越多,就會走向兩個極端,一個是越痛苦;另一個就是越釋然。
取決點還是在於你本人是否正視了自己的恐懼(痛苦)根源,煩事有果必有因,心理諮詢師不可能一句話就能開導你完全放下過去。只能通過引導,搜尋記憶中判定為痛苦根源的事物,通過第三類觸比去正視戰勝它(此處可以看做鳴人的嘴遁)。
-
9 # xlnli諮詢
心理學之所以是心理學而不是理心學,就是因為心在前,理在後。所以我什麼道理都懂意思就是大腦懂得,理智懂得;可我還是很痛苦,痛苦是一種情緒體驗,是屬於心的範疇。有句話說“大腦與心的距離”,大腦知道,而心不知道,所以我們需要做的工作就是讓來訪者身心合一。
-
10 # 姜丁粽子
什麼道理都懂?至少你不懂得如何和痛苦相處
著名心理學家榮格曾經說過,心理諮詢的目的並不是消滅痛苦,而是讓來訪者學會和痛苦融洽相處。
所以,想永遠逃避痛苦,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但是,事實上大部分人都在逃避,即使已經痛苦萬分了,依然在不停的逃避。沒有幾個人真正的瞭解痛苦,更遑論和痛苦融洽相處?
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心理諮詢就是一門研究痛苦,研究如何讓普通人也能夠和痛苦融洽相處的藝術。
事實上,只要你學會了和痛苦融洽相處,它們似乎就不存在了。
回覆列表
有一句我們很熟悉的話“道理都知道,就是過不好這一生”
我想這是大多數人共同的困擾
在“知道”和“做到”之間究竟缺了些什麼呢?
“知道”通常是指在認知上、思想上明白這些道理,又或者一些理論、概念被我們學習、瞭解到了
但往往這些認知上的瞭解並不是真正的“知道”
只有真正的“知道”,我們才可能邁出行動的那一步——做到,從而帶來改變的可能
我想在認知上的“知道”與真正“知道”之間
還有一步就是——“體驗”
很多道理,如果沒有被我們自己親身經歷,變成我們自身的經驗,那麼它們依然是書本上,或者別人的道理
而心理諮詢,所做的也許就是讓這些認知,不僅僅只是認知,更多是創造一個安全、穩定、信任的心理空間
在這個空間裡頭,我們可能獲得“矯正性的情感體驗”
當重複的傷痛或者問題獲得了與以往不同的體驗時,那些道理、認知、思想才真正的內化到了你的心裡
這時候
真正的“知道”發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