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喬遊記

    前幾年山東(濟南)國際旅交會的時候,有機會和蒙古的朋友們一起唱歌。當時是在一個類似於家庭會所的場合,朋友接待的是蒙古一個省的省長。說是省長,他全省的人口不過5、6萬人。我們私下開玩笑說,和我們濟南仲宮辦事處主任鎮管得差不多。但是,管理的土地面積則非常非常的大。

    當時他帶著有二三十位的蒙古藝人,吹拉彈唱都有。現在回想,這些蒙古人的音樂舞蹈藝術天賦都不錯,他們彈琴,用手敲鼓,非常的有節奏,有感染力。其中一位領頭的拉馬頭琴,而且會口技。聲音高亢而悠長,讓人彷彿一下子身處大草原和遼闊的天空中。男的女的在客廳裡跳舞,他們的舞很有特點,以旋轉為主,兩人兩人結合,互動性很強,並且舞蹈時,身體重心明顯放得比較低,很和旋律,配合默契,這就印證了過去學習世界歷史時提到的,蒙古民族能歌善舞這一說。

    從接觸看其,男人的個頭中等,並沒有想象中蒙古漢子那樣人高馬大。而女子身材偏矮小。他們中,每個人的尊卑是非常清晰的,省長是一個四五十歲的男子 看起來生活環境比較好,營養狀況可以,不苟言笑。然後其他的藝人對他也是畢恭畢敬,相對而言,這些藝人比較的乾瘦,神情就明顯拘謹的多了,只是表演自己的藝術舞蹈,看顏色行事。由那個省長負責和我們交流,看起來就像是一家之長,這種外出交流看來是非常有組織性。

    蒙古的土特產以各種編織或者皮畫為主吧,繪畫的主要題目就是成吉思汗和他們心目中的蒙古,皮畫比較有名。各種刺繡壁毯是他們常送的禮物,因為是外事活動,也算是國禮吧,當時他們送的是一塊蒙古人物掛毯,做工還是非常的精細的。另外還有一幅可以裝飾一面牆的壁毯,題材以萬馬奔騰為主。後來請專家看了之後,認為是機器繡的,可見在目前的蒙古刺繡中,也是有較大的區別的,優秀的手工製作有名貴的多。

    這裡講點華人們最關心的吧。我和內蒙古同胞和外蒙古的朋友都接觸過,外蒙古(蒙古國)現在就不能用“同胞”兩字了。與之接觸感到,與內蒙古自治區的蒙古族居民感覺就是一個國家,大家就是同胞情誼,只不過是省別的不同罷了,儘管分蒙、漢,但都屬於中華民族,具有一個國家公民的感情;但與外蒙古,因為不屬於一個國家,情感上就會明顯的有一種距離感。儘管大家都一起喝酒、說話、大笑,那是出於生意,對不對脾氣都是要履行的一種程式。

    蒙古女人不苟言笑,更加嚴肅,不會與陌生的外華人有任何的交流,只是專注於自己的表演。除了表演,感覺不出她們有對這個曾經的“祖國”和“同胞”有任何親近的熱情的感覺。另外這種拘謹也可能與其受教育水平有關。

    最近蒙古颳起的沙塵暴,與去年蒙古國捐獻給中國抗疫3萬隻羊一樣,再次引起人們對於這個內陸國家的關注。基本認知是,蒙古是沒有海的,也沒有很大的水面,這是一個非常乾旱的內陸國家。所以郭德綱可以放心的承諾于謙:“但凡找到一點水,立馬封你為海軍司令”。由此,也帶來資源的相對單一。對於這個“曾經滄海”且現在仍是友好鄰鄰邦的國家,中、蒙兩華人民的感情深處是複雜的,從見面相處時,彼此的眼神和談吐中就可以感受得到。

    未來,不排除有一天,兩華人民之間的感情因為彼此的發展權,生存權,再一次發生變化,出於各自民族的生存需要,目光重新交織在一起,但目前必須認清現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復聯3預告暗示雷神死裡逃生,被滅霸斷頭怎樣才能活著迴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