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米小微書影
-
2 # 作家楊文華
說說我自己的讀書經驗吧!
我是一個特別喜歡讀書的人,我選擇書的標準只有一個:自己喜歡讀的。一部書我隨意抽取幾頁讀,如果它吸引不到我,那我就放下了。
可能絕大部分人的讀書方式都不是我這樣的,別人都是找有用的,有目的性的閱讀,讀了能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我也特別想達到這種境界,可是做不到啊,那些我不喜歡的書,翻幾頁就想睡覺了,頭暈腦脹的,還怎麼能讀得下去呢?
我看的書以小說類居多,都是市面上暢銷的。基本上都是什麼暢銷我讀什麼,就像我天天吃快餐一樣,讀書也是選擇這種文化快餐類的。
不過生活中絕大部分人都是不讀書的,比著他們我已經是進步一點啦!
而且我覺得你剛剛開始讀書,沒有必要想太多,就採用我這種方式:什麼喜歡讀什麼就可以。比讀什麼書重要的是,讀書習慣首先培養起來了。做什麼一定要先從興趣入手是吧?
我現在在準備提升自己的閱讀效果,所以在堅持寫書評。只要讀完這本書,一定要在簡書上寫一篇文章。管他寫得有多爛,先逼著自己寫出來。因為我看到一些人寫書評寫出成績了也挺不錯的,我也要向優秀者學習。
其實什麼事兒都不要機,不要一上來就給自己訂太高的目標,壓力太大了大達不成就是打擊。不如給自己訂一個特別小的目標,讓自己堅持住,培養出習慣就好。
我就是這樣想的!
-
3 # 胡為夫
可以關注本號,不定期提供資訊。
其實雖然讀書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學會在實踐中運用知識。所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不可偏廢。
至於讀書而言,也是有選擇的。不是什麼書都要讀,也不是什麼書都能讀。
要選擇好書,有益的書,真正富有洞見,能增長知識的書。
如果你自己無法挑選,那麼最簡單的方法,則是讀經典。因為,經典是受大家公認的,經過時間檢驗的,自然是好書。如《老子》《四書五經》《百年孤獨》《社會契約論》《國富論》等。
其次,則是領域內的權威著作,有所建樹的書。有些領域,幾個人,幾本書,幾篇論文就構建起來了。這種核心的書籍,是不可錯過的。當然,閱讀權威,並非服從權威,應學會批判的閱讀。如管理類《管理的實踐》《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競爭三部曲》;歷史類《世界歷史》《清史》;社會科學類《鄉土中國》《研究是一門藝術》《社會研究》;文學藝術類《培根隨筆》《美學散步》《朱光潛談美》《瓦爾登湖》等
再次,則是一些名家大師的著作,或者他們推薦的書籍文章。比如海明威的《老人與海》,雨果的《哈姆雷特》,魯迅、汪曾祺、沈從文、季羨林等的著作。不止限於人文學,包括自然的,如《時間簡史》《槍炮、病菌、鋼鐵》等,甚至《基地》《海底兩萬裡》都十分值得一讀。
希望這些書單,能給到你建議。
-
4 # 卡爺Cay
我年輕的時候有個老師說過這樣的話:“讀書不能轉化成生產力就是最大的浪費;四十歲以前多學專業知識,四十歲以後學好做人”。話糙理不糙。這樣看來,我們就知道什麼階段該讀什麼書了。
回覆列表
豐富知識有很多途徑,比如說讀書,做事,行路,見人都可以獲得知識。在這些途徑中,讀書是最簡單便捷的方法。
讀書首先要明確自己的目的。讀書一般有三個目的,一消遣,二收集資訊,三獲得知識。題主想多讀書,豐富自己的知識,那就不是為了消遣。推薦日本作家奧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本書從選書—購書—筆記—活用四個方面,告訴了人們如何正確地讀書從而提升自我的有效方法。
讀書做筆記是最有效的獲得知識的方法。一般人可能覺得做筆記麻煩,一本書讀過也就讀過了,過一段時間再回想什麼都記不起來了,這樣讀書豈不是勞而無功嗎?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中,把奧野宣之的筆記讀書法和普通讀書法作了詳細的區別,大家只要按照筆記讀書法上說明的方法去執行就好。堅持一段時間之後,一定會有明顯效果。我們的大腦是健忘的,要不然古人怎會常說“不動筆墨不讀書”這句話呢?
讀書的時候可以用不同顏色的筆在自己認為重要的句子下面劃線,甚至於讀兩次讀三次的時候都可以記下每次自己的感想,這樣可以幫助自己加深對書中內容的理解,每一次的讀書都是深入思考的過程。
讀了很多書,做了很多筆記,輸出是少不了的驗證自己讀書效果的步驟,這也為自己的知識形成體系打下進一步的基礎。這個時候可以試試寫書評咯。
種一棵樹最好的時機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學會讀書,為學習打好基礎,體驗讀書的樂趣,爭取邁向人生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