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大家都知道緬甸基本上是唯一的出產國,但緬甸卻是個貧窮的國家,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4
回覆列表
  • 1 # 張豈僧

    中國有8000年的玉石文化,歷史傳承深厚,只有我們華人才能深刻和正確把握玉文化。翡翠是清末明初傳入中國的,只有我們的工匠,甚至是一些文化大師才能化腐朽為神奇,才能讓玉成器。

  • 2 # KK珠寶

    本人經常去緬甸,緬甸本身也有自己的翡翠加工產業,但受制於自身的加工技術和工業條件,有時加工好的東西不是增值而是貶值了,所以市場上大多翡翠是在廣東雕刻的,少數是雲南的

  • 3 # 廣博翡翠隨風

    華人對翡翠的喜愛與理解是世界任何一個國家無法理解也是不可比擬的 這就是文化 這就跟非洲產磚石但卻是歐洲人美華人發揚光大的一個道理

  • 4 # 平洲翡翠手鐲

    緬甸一直都是翡翠最大的產區,這個是家喻戶曉的事。記得以前父親也都是從緬甸“搬石頭”回來,大大小小的石頭堆積了整個倉庫,當時我也是十分的好奇,這樣看似普通的石頭,怎麼經過加工以後變成了價值不菲的翡翠呢?而緬甸人為什麼不直接加工做成品翡翠,賣給華人呢?這樣一來他們就可以賺到更多的差價了呀!後來我參悟了這幾點:

    一、 由於緬甸長年政治不穩定,都處於戰爭當中,導致人們正常的溫飽都成問題,更談不上商業買賣。80%的緬甸人都處於窘困之境,只能去當一些撿礦工,每天花十幾個小時在礦區內尋找生計。如今帕敢即使已經限礦開採,但仍有不少撿礦工從採礦公司丟棄的礦渣中尋找翡翠。而且因為翡翠是緬甸的主要經濟收入來源之一,緬甸翡翠出口中國都是需要繳付高額稅費。儘管很多人冒著坐牢的風險,都想鋌而走險,但最終都難道被捕!因此緬甸礦主實際也是壟斷經營,只需出售翡翠原石就能賺取高回報利潤了。二、 緬甸的加工技術一直非常落後,戒面已經是他們能加工的極限了,那些精巧絕倫的吊墜雕工他們是很難做到的,緬甸人看的最多的就是翡翠原石這種幾乎沒有美感的石頭。但是華人有句俗話所說,玉不琢不成器。雕刻就是對翡翠揚長避短的過程,去掉了雜、髒、瑕,這時的翡翠,不僅僅是美玉,不僅僅是寶石,更是昇華為匠心獨具的藝術品。世界上幾乎所有的翡翠成品都是華人加工的,緬甸的技術在國內不被接納。

    三、 玉文化在中國流傳了幾千年,是中國特有的文化。在緬甸沒有玉文化的氛圍,大家也不會以佩玉為美,少了玉文化的傳承與薰陶,對於玉的延伸寄託就少了很多,所以緬甸本土消費的翡翠並不多,最終翡翠的銷售群體還是華人。像是很多翡翠擺件、掛件的雕刻,我想只有華人最懂華人吧!

    欣賞一下國內玉雕界大師的雕件

    上圖為#臥虎藏龍#

    上圖為#舉杯邀明月#

    上圖為#雄獅盛世#

    上圖為#月下攻書#

  • 5 # 藏玉閣翡翠郭小美

    緬甸礦產資源豐富,石油、天然氣、金銀鎢錫鉛鎳等有色金屬也分佈很多,緬甸還盛產紅寶石和藍寶石,再有就是我們華人最熟悉的翡翠

    為什麼緬甸產出翡翠而不愛翡翠呢?主要還是文化原因,緬甸沒有中國如此長遠而又系統的玉文化氛圍,對當地人來說,礦產能賣錢比佩戴更重要。緬甸每年出口翡翠幾百億美金,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出口到中國。翡翠的貴,在於中國傳統文化的根基,以及玉石文化的屬性和華人追求玉品玉德的內心訴求吻合

    如果不是因為強大的中國市場消費力,翡翠的原礦現狀估計也不會太被人所知。目前面緬甸的礦床現狀就是,日以繼夜不停的被開採的翡翠礦床即將瀕臨滅絕

    翡翠作為中國玉文化的承載品,屬於華人喜愛的一種玉石。翡翠的光澤和越戴越漂亮的特性,讓戴玉的主人可以感受這塊玉的變化和獨一無二。正所謂「人養玉三年,玉養人一輩子」。翡翠能成為主人貼身佩戴之物,也是心愛之物,彷彿具有一個獨立的人格。經過長期佩戴的翡翠,可以看到佩戴後的靈氣,有一種得養得活活的感覺。

    緬甸富人不愛翡翠的另外一個原因還在於工藝,緬甸玉工自身的雕刻技藝比中國差很遠的,在國內市場幾乎是看不下去,沒人會要。翡翠最好的工都在廣東境內,在翡翠加工的過程中,最重要的其實還不是雕刻,而是調水!能調好水的師傅那都是十幾二十年實操琢磨出來的,石頭是厚一點還是薄一點?要怎樣呈現出這塊料子最好的水頭?這個全憑經驗的環節老緬幾乎不敢下手。

    而翡翠調水最厲害的地方在廣東揭陽,就這點來說老緬的翡翠生產加工能力遠遠不及揭陽工,所以,老緬也就只能守著一個金缽缽要點剩菜剩飯的主要原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誰是陪你走完一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