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美杜莎說電影
-
2 # 魏君志
洗錢算一個理由吧.另外一個積累人脈.一個劇本出來.普通人會有一定鑑賞能力.沒劇情.沒大咖.想文當然沒號召力,為什麼還會有人投資,可能拍出來的電影都不能上映,但是透過投資,有人脈了,或許下次就有另外好的機會.也許片子會有特殊效果呢,任何一部小電影,都有成功的可能,沒人保證電影會滿票房,逆襲成功的電影例子太多.駭客帝國,瘋狂的石頭等等.
-
3 # 眼哥影片
每年有一百多家電影公司有影片在北美院線上映,瓜分上百億美金的北美票房,年票房前十的大公司基本瓜分了95%以上的票房。每年排行最後一位的電影公司發行電影的票房大約只有幾百刀,就是在一兩家偏僻影院的午夜場上映一週,或者在校園院線上映(票價是6折)。
電影公司分兩種,商業公司和獨立公司,商業公司投資影片是製片人制度,立項後找投資方,一般一部投資額在1000萬級別的小成本電影也至少有3-4家投資方。製作方組成製片人隊伍,然後改編劇本,搭建從導演到道具的一整套隊伍。這裡面導演的吸金能力很重要,比如當年憑《臥虎藏龍》紅透的李安搞砸了綠巨人,幾年都沒人敢找他拍大片。因為一個超級英雄搞砸,通常要等10多年的雪藏才敢再次嘗試。獨立電影公司如師門、牛眼之類則是獨立製作,透過聖丹斯電影節之類不斷參展、獲獎,如果有主流發行機構看好,會以買斷加票房分紅的形式進行發行,否則獨立電影公司會自己發行。獨立電影公司發行通常是10家影院上映一週,如果達不到多少就下線,如果成績喜人就擴大放映,有些電影放到好幾周之後才會擴大到上千家影院放映,比如當年的功夫。這些年商業成功的獨立電影有記憶碎片、撞車、Sunny小美女、SAW等等金礦。
電影公司的盈利模式比較多,通常製作成本1億,宣傳成本五千萬的電影,最後北美票房要收到2.5億才算進入安全線,因為北美院線和電影公司的分成模式如下:
1、90/10,就是影院減去電費清潔的固定開支,再乘90%,給電影公司,這個比例是逐周下降的;
2、 with floor of 60%-70%,就是直接按照票房70%給電影公司,也是逐周下降的。票房好,或者前作口碑好的,通常會有很不錯的海外市場,但是海外收入很少,基本是北美比例的一半,因為你要和海外發行商分成,再和院線分成。
比如大片來中國賣上2000W美金,大約經過中影之手,只能分得幾百萬。所以很多電影公司都開始搞合資,繞過韓三平建立自己的發行渠道。
除了院線發行,碟片租售市場可以帶來超出大家想想的收入,一般票房3億的大片,賣上幾千萬的個版本DVD和原聲碟是很輕鬆的。此外還有網路點播、電視電影首播權、手辦玩偶等周邊,想想星球大戰的周邊產品,多少GEEK趨之若鶩。電影公司掙錢之後並不全是自己的,通常主演籤合同時候會有票房分成,打牌一點的導演、攝像、製片都有票房分成,這一方面是攤博成本,一方面是激勵員工。所以電影公司不好開啊。
至於你說的花大價格拍爛片,其實導演也不想啊。。。。一個片子的終剪權都在製片方,北美擁有終剪權的大導演不超過10個,你想想,整個片子在他腦中建構、拍攝,最後剪輯室裡幾個製片人、剪輯師、導演、甚至大牌主演各抒己見,東扯西扯,都認為自己的是對的,結果往往搞出了個四不像。
還有些電影拍出來就不是給人看的,是給專家看的,所謂大片拿票房,獨立電影拿獎,他瘋狂運用鏡頭語言、政治隱晦等等,就是為了頒獎季去的,比如撞車。
這些電影粗製濫造,是個人就能看出來,那麼導演,投資人,製片人怎麼想的為什麼還要拍完,還要上映?這不是砸飯碗嘛,況且投資那麼大不都打水漂了?
回覆列表
洗錢&圈錢。
但是也不能完全否定吧,辯證的思維方式來說中國電影也還是有很優秀精彩的只是略微小眾而已,近兩年我覺得在越來越好呀
一個行業,一件事物,無論多麼爛,多沒前途,都會有少數人義無反顧的上的,這不奇怪,因為總有那麼一些人,或者是勇士,或者是傻子。
而關鍵問題就是,為什麼有這麼多人在爛片橫行的時候投入電影這個行業。
其實我認為,是問題問反了,正是因為拍電影的人多了,拍的電影多了,所以爛片才多。
比如好萊塢,年電影產量400部以上(資料存疑,請指教),寶萊塢更是1500部左右,請問一般人看過幾個,隨便搜一部沒看過的電影,十有八九是爛片。
所以,其實我們看的好電影,很對時候就是沙裡淘金的一個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