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牙齒晒太陽zzzZ
-
2 # 騎著駱駝找綠洲
為什麼會選擇拍攝星空,我相信這是很多人童年時的夢想,我自己從小時就開始喜歡仰望星空,現在也時常懷念那些年無憂無慮度過的的漫漫夏夜。拍攝星空,在於過程中的享受,逃離高節奏生活下的城市,來到荒野,舒展身體,仰臥凝望,頭頂那片深遂的蒼穹,自己的心境能得以寧靜。
首先需要讓各位瞭解,今天所講的星野攝影,其實只是天文攝影範疇裡的一個分支,需要的拍攝器材和環境也遠沒有想象中那麼高的要求。
但看著浪漫唯美的星空,卻不是那麼容易拍攝得來的,這需要拍攝者具有一些基本的天文知識,和足夠的耐心,當然還要有一顆熱愛天空,執著的心。
一、星空講解
各位可能會問,如果沒有基礎的天文知識,如何才能拍好星野照片呢?
是的,天文知識的確需要慢慢的培養,需要對全天的星空有個大致的瞭解乃至慢慢的熟悉。這需要一些時間,但並非難事。基德在這裡為大家提供名為Stellarium的軟體,這是一個非常強大的實時星空模擬軟體,在戶外拍攝時,可以幫你非常輕鬆的找到天空中的不同星座和亮星。你也可以用過這個軟體,結合戶外的實際觀星,慢慢的熟悉頭頂上的天空。
這是實際星野拍攝中的星座,我將星座用線條連線起來,這樣更便於辯認。
其實一些著名的星座都是由幾顆到數顆很明亮的星點構成,所以大家只需要記住這些標誌性的星點,就能慢慢辯認更多的星座。星座之間在希臘神話中,也是有很多故事關聯性的,這也是可以利用來幫助熟悉星空的一個好辦法。
二、天文攝影的分類
天文攝影大致上分為二大類:
一類是深空天體攝影,主要拍攝物件為星系、星雲、星團、行星等比較暗淡的深空天體,所以對拍攝器材的要求非常高,一部適合拍攝目標天體的天文望遠鏡及跟蹤精準的赤道儀是必不可少的。也要求拍攝者具有相當高天文知識和昂貴的器材保證,對於拍攝的環境和天氣的要求也是非常苛刻的。
下面上幾張例圖,展示如下:
這是一張曝光十分鐘左右的,獵戶座大星雲。
這是離我們銀河系最近的河外星系,也稱M31,仙女座大星系。
這張則是NCG2237 玫瑰星雲。
而另一類則是今天所要講到的星野攝影,拍攝內容主要是以銀河、星景、連帶各種特色的地景一併拍攝,以達到廣垠唯美的視覺效果。
而星野攝影所用到的器材僅僅只是,一部入門級單反數碼相機,一根可控制快門速度的快門線,一部足夠穩固的三角架,一臺輕便的星野赤道儀(例圖),以及各種焦段的單反鏡頭,以及必備的廣角鏡頭。
這張照片攝於雲南,凌晨1點左右,星空,月落,雲海,和畫面中的人物,構成了一副唯美唯幻的美景。
銀河,星點滿天,漫山農家的燈光,還有這顆獨寂守望的樹。
三、工具----赤道儀
赤道儀的設計主要目的就是克服地球自轉對觀星和拍攝的影響,在星野攝影的運用表現為,消除照片因為長時間曝光而出現的星點拖線現象。而在深空攝影中的運用,則是通過精準的星點跟蹤,來保證長時間曝光時的焦點精確,不偏移。
這就是輕便的星野赤道儀,只需要將相機接在赤道儀的雲臺上,簡單的校對極軸,即可進行跟蹤拍攝。
下圖這張英仙座流星雨的照片,就是通過赤道儀對準英仙座的輻射點方向,曝光5分鐘得到的畫面,如果沒有赤道儀,那這張畫面上的銀河及星點,全都會呈拖線狀,而非如此清晰。
流星在非星軌的背景中,顯得更是清晰明亮。
赤道儀可以根據拍攝環境和地景的不同,而選擇性的運用。等會在接下來看到大部分的星野照片中,其實都沒有運用赤道儀來進行拍攝。
四、注意事項
接下來我們需要挑選一個比較好的時間段來進行拍攝,一般來講每月農曆的月初和月末都是可以避開滿月干擾的時段,因為滿月的月光會掩蓋掉很多我們肉眼不可見的暗星等,得到的畫面星點稀少,缺少感覺。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無月光的環境,地景可能需要更長的曝光時間才能顯現,肉眼不可見地景或伸手不見五指的環境下,地景無法正常曝光,不管你曝光多長時間。除非有微弱燈光能照射前景,但電筒等亮光肯定不能出現。綜上所述,不難看出月光對星野拍攝的影響和作用是起決定性因素的。
月光對星空的干擾 如下圖:
另外,晴郎,大氣通透,對比度足夠,肉眼看見繁星較多,視寧度高,避開城市的光害汙染,也是必要的拍攝條件,一般遠離市區20-80公里的開闊的山區地帶,即可抬頭望見肉眼清晰可見的銀河和繁星。那怕連我所在的地處大盆地,常年多霧的重慶,只要在良好的天氣下離開市區也能看見銀河,所以各位根本不用擔心看不見星空。
需要提醒的是,星野攝影由於大都是在野外進行,所以必須注意安全和夜間保暖問題,最好是三倆同行確保安全,以防盜匪和毒蟲野獸,進入深夜後,氣溫極低,必須帶足禦寒的衣物。
關於拍攝時照明光源的選擇,如果你不想你的瞳孔在適應黑暗後,突然被白織光照亮然後突然收縮,不可視物,那就必須選擇紅色光源進行檢視,拼裝,移動等動作。可以在手電或者營地燈的表面覆蓋一層紅膜即可。
五、拍攝星空
接下來的重點,就是星野攝影的具體拍攝及曝光方法:
1、可以償試在天黑前就踩點,找到合適的構圖位置,架設好三腳架和相機,等待入夜,這樣比入夜後再矇頭亂轉更有利於節省時間,而且也相對更安全。
2、在取景器內調整好構圖,若太黑不可見,請估計構圖之後拍攝樣張,再逐漸調整,或者用紅光電筒掃射取景範圍,以便確定構圖邊界。
3、鏡頭設定為M檔手動對焦模式,將對焦環轉至∞無窮遠,然後往回轉動大約2-5mm。
為什麼要回轉呢,這裡強調一下對焦的問題,因為從取景器中看出去一片漆黑,自動對焦模式肯定不行,手動對焦同樣也不能準確合焦,這時候只能採用估計對焦,通常星野攝影地景較遠較大,所以將焦點設定在無窮遠,但是相機的無窮遠是真的比星點還遠的,所以必須回退一點的位置,具體回退多少,根據各個鏡頭可能有些差異,最好的辦法就是在地平線附近有月亮時,對著月球合焦,沒有月亮時,只能逐漸曝光樣張進行前後比較微調,以星點最細小為佳。
A、若你沒有快門線,那隻能用M檔,你的曝光時間最大可設30秒,那麼請使用最大光圈,或者縮小一檔,為了最大程度減小機身快門抖動,還可開啟反光板預升模式,ISO首先設定為400,拍攝後亮度不夠則逐漸加大感光度,因為其他兩組引數已經達到極限。30秒通常足矣正常曝光普通星空和地景。
B、若你有快門線,請設定B檔,光圈可使用最大光圈(目的儘量減少曝光時間),感光度200或更高,然後通過手動鎖定和放開快門線按鈕控制曝光時間,一般使用最廣的焦段不超過42秒(因為超過42秒,星點的拖線會變得明顯,除非你用更長時間曝光星跡攝影)。
鏡頭與曝光時間:因為拍攝星區的不同,所以會用到不同焦距的鏡頭拍攝,但怎麼保證使用每個鏡頭拍攝,都不會出現星點拖線呢。這裡有個600定律,公式如下:
600(定量)/ 當前使用拍攝的鏡頭焦距=安全的曝光秒數(即不會出現星點拖線)
例如我如果使用14-24mm F2.8 ED的14mm端拍攝,600/14=42.85秒,也就是說,用14端拍,可以保證不出現星點拖線的最長安全曝光時間是42.85秒;如果用35mm鏡頭拍攝,600/35=17.14秒;如果使用85mm鏡頭拍攝,600/85=7.05秒。
相信大家能看出來規律了,鏡頭焦距越長,安全曝光時間超短。那麼根據鏡頭的焦段不同,也可以做出總結,廣角鏡頭適合拍廣垠的星野銀河,而中焦及長焦鏡頭,則可以用來根據星座佔據天空區域的大小不同,和拍攝環境來進行選擇性運用。
廣角的星野:
中焦拍攝星座星區
長焦拍攝暗天體
這張畫面中部偏右的白團,其實就是離我們銀河系最近的M31,仙女座大星系。放大後看,它是這樣的。
5、關於構圖和取景
因為星野攝影和傳統攝影是相通的,所以構圖同樣可以採用九宮格,黃金分割,對角線,延伸,對稱等構圖方式,只是構圖的物件變成了地景和銀河,需要注意的是,構圖時,可以根據銀河的走向來考慮構圖,儘量將完整的銀河展示出來。
這張照片是運氣加計算的結果,畫面中劃過的不是流星,而是哈勃太空望遠鏡的太陽能板在反射太Sunny的一瞬間,劃過夜空中最明亮的木星,綠色的細線條,則是其他天文愛好者的數只指星筆,畫面右下角手持雙筒望遠鏡的愛好者,則是完善了整個畫面的平衡,起到了點晴的作用。
這張照片是利用漫山的農家燈光,樹,和銀河的走向,達到畫面的平衡。
6、關於色溫
這個沒有固定值,根據環境不同,或者自己的偏好來設定均可,星空無限,創意和感覺也是無限的。
7、關於光害汙染
光害汙染是指由於低空大氣塵埃或水汽反折射城市燈光造成天空發紅發白的現象,在傳統天文攝影中,都是會盡量挑選光害小或者沒有光害的野外進行拍攝。
但我拍攝的照片,有時則是故意利用光害,將其拍攝進畫面,以達到對畫面的氛圍渲染,關於這一點,見仁見智。
這張是相對比較強的光害影響。
房屋上方的雲層和光暈,可以視為光害,但是在這張照片中,不但沒有破壞畫面,還反而增添了一些唯美夢幻的氣氛。
8、創意拍法
拍攝星空是一個享受的過程,所以也可以完全即興發揮自己的創意,結合當時的環境條件來進行一些創意拍攝,那怕最後就算不成功,那也是種不錯的體驗。
赤道儀的另類使用法:在赤道儀轉動的過程中,手動旋轉對焦環,結到的銀河是具有拉伸,旋轉,膨脹三種視覺效果的。
回覆列表
延伸閱讀
夜景不需要。銀河不需要也需要。
拍銀河個人要求比較高的話,可以上赤道儀拍拍,帶來的效果確實很棒。如果不是特別需要,其實可以前期多拍幾張,後期堆疊降噪也行。再就是赤道儀拍後,需要對PS熟練一點,需要對天地進行拼接。因為開啟赤道儀,相機跟隨銀河運動同時,地景就會發生位移,所以需要拍完銀河再關閉赤道儀拍攝地景,後期合成。
首先搞清楚什麼是赤道儀:赤道儀是為了改進地平式裝置的缺點而製作出來的。它的主要目的就是想克服對觀星的影響。一套標準配置的天文望遠鏡往往由望遠鏡、赤道儀、腳架等部件組成。赤道儀使用時首先要將其極軸對準北天極。(理想的情況下)完全對準後,望遠鏡對向任何的星星,赤緯都不需要再調整,只需要讓望遠鏡在赤經(或稱時角)方向按星星的行進速度勻速轉動,就可以讓這顆星一直保持在望遠鏡的視場內。(來自百科)
個人通俗理解:地球在自轉,把銀河想象成靜止的話,隨著時間流逝,你的位置就相對變了;或者你想象成自己不動,但銀河在運動,隨著時間流逝,銀河的位置就相對變了。所以赤道儀就是解決位置變化這個問題。可以讓相機一直跟隨銀河,從而保證曝光出來的銀河位置不變。
推薦品牌:品牌很多、比如信達、艾頓等等。種類也有區別,比如大星野(承載能力強一點),小星野(承載能力弱一點,更輕便),還有深空類使用的專業赤道儀。我目前用的艾頓大星野,配尼康D750+適馬70200,精對極軸後曝光5分鐘無壓力。
具體使用:安裝相機、開機、對極軸、按快門。
插幾張圖吧。買的艾頓大星野,大半年了,沒帶著拍幾次,包括暑假走川進青出帶著也沒用。很重不說,晚上黑燈瞎火的,安裝也麻煩。主要是PS技術不行,後期合成總是出問題。
這就是張廢片,赤道儀拍天地,後期合成技術渣。
這個應該是拍了三四十張後期堆疊了的
這個是單張,D750+20A 引數:f2.2 ,曝光10S. 拍於青藏線,可以看到遠處的光汙染很強,但是銀河依然璀璨,所以拍星個人感覺環境還是第一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