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田園波哥
-
2 # 農民以土地為本
養殖海螺最重要的是其生活環境:
1.養殖水體
石螺適應能力強,疾病少,只要避開大量農藥、化肥毒害,農村許多平坦的河渠、溪灘、坑、稻田、池塘等平常水體都可放養。如開挖專池飼養則選擇水源方便、為腐殖質土壤的地點修建池塘(如土壤不適宜,則最好先施放混合堆肥加以改良)。保持底泥厚度10釐米~15釐米,面積大小不限。若是開闊的水體,水面可培植少量紅萍和水蓮等,池塘四周種植一些長藤瓜菜搭棚遮蔭,水中佈置竹尾、樹枝或石塊、草地等供石螺隱蔽棲息。
石螺投放前10天,按每畝50公斤~100公斤的用量全池施生石灰清除野魚蝦和其他雜螺,3天~4天后在水體堆放有機肥料和繁殖餌料生物供石螺攝食。
2.種螺放養
種螺放養最好在石螺繁殖前期完成。種石螺的來源:一是野外採集,二是市場收集。選擇色澤淡褐、殼薄而完整、體圓頂鈍的鮮活螺。一般,自然粗放水體中每平方米投放種螺0.1公斤~0.5公斤,精養池可增大投種量2倍~3倍。養殖石螺可單獨放養,也可套養部分鰱、鱅魚種或採取石螺、泥鰍混養方式。
3.飼養管理
自然水域中粗放的養殖方式,只需保持水體肥度,每隔一段時間施放適量的廄肥、雞糞、牛糞、豬糞或稻草等有機肥料即可滿足石螺生長需要。在高密度精養情況下,則必須投人工餌料。石螺對營養要求不高,簡單地用米糠、麥麩、豆粉以60%、25%和15%的比例配合即成石螺的上等飼料。
根據石螺吃食情況和氣候情況,在生長適宜溫度內(即20℃~28℃),石螺食慾旺盛,可每二天投餵一次,每次投飼量為體重的2%~3%。水溫在15℃~20℃、28℃~30℃幅度時,每週投餵二次,每次投給1%左右。當溫度低於15℃或高於30℃,則少投或不投。
海螺屬軟體動物腹足類,是無脊椎動物的一大類。產於中國沿海淺海海底,以江蘇、山東、遼寧、河北居多。市場銷售的海螺一般為海洋捕撈海螺,養殖的較少。近年發現有部分池塘投餵餌料魚的過程中夾雜了海螺苗種,秋收結束後發現其生長快、易養殖。2009年青口鹽場先鋒組莫二軍試養成功,4月份放苗規格約為20粒/斤,秋收時長至0.25KG/粒。海螺是發展海水池塘養殖的一個優良品種。
一、養殖環境設定
遠離池塘內的其他貝類,選擇一塊約5-6畝相對平整的地方,用22畝網圈圍,處理好底腳,防止發生逃逸影響其他貝類生長,圍網中間要分散插有小竹竿,為高溫缺氧季節海螺上爬呼吸做準備;養殖過程中要經常對網具進行清洗,保證圍網內外水源對流暢通無阻,以確保有足夠的藻類,縮短養殖週期。
二、苗種選擇
三、日常管理和餵養
海螺所適應的海水理化指標如下:鹽度10‰-30‰,PH值7.5-8.8,亞硝酸鹽0.10ppm以下,透明度30cm左右。以上理化指標內水溫在10-35℃時海螺生長較快。海螺的食性廣,飼料投餵以小雜魚和低價貝類為主,同時注意水中矽藻含量,海螺亦濾食矽藻,日投餌量根據池塘水質而定,矽藻缺乏的池塘多投餌,反之少投。2-3天檢查一次海螺攝食情況,防止投餌過多造成底質惡化,注意池塘水質的變化,防止底泥發黑,引發病變,發現爬杆時要及時使用粒粒氧,潑灑底改,定期使用EM調水王,調整水質,保持池塘內的有益菌群為優勢種群,從而促進水生動物的生長。
海螺養殖中後期投餵的低價貝類相對較大,可以選擇池塘其他地方,在放養海螺苗種時也可放養一些低價貝類,以備需要時起捕,作為飼料投餵。由於混養池塘中底層貝類較多,日濾食量大,故而養殖週期中一定要注意肥水,肥水的時候一定要選擇正規廠家的大品牌生物肥水產品,保證藻種數量和藻類的繁殖量。
四、增產增收措施
海螺養殖主要是圈養,所佔池塘面積小,屬密集型養殖,每畝的苗種量應控制在1.2萬粒左右,中秋節後可以間斷性的捕大留小。秋收時節達不到規格的海螺,應放於環溝中暫養,次年可作苗種亦可提前上市。
總而言之,海螺養殖是混養池塘的一個附屬,也是降低混養池塘風險性的一個條件。雖然海螺對生長環境的要求不高,但在舒適的環境中其生長速度相對較快,且混養池塘其他養殖品種也需要一個舒適的生長環境,所以養殖過程中一定要掌握水質的變化,保持池塘的菌藻平衡,控制底質變化,定期清洗圍網,適量投餌,保證水中的溶解氧。有病害發生時要及時就診,防止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