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蘭草清風

    李流芳的《遊西山小記》的原文是:

    出西直門,過高梁橋,可十餘里,至元君祠。折而北,有平堤十里,夾道皆古柳,參差掩映;澄湖百頃,一望渺然。西山匌匒與波光上下。遠見功德古剎及玉泉亭榭,朱門碧瓦,青林翠峰,互相綴發。湖中菰蒲零亂,鷗鷺翩翻,如在江南畫圖中。予信宿金山及碧雲、香山,是日跨蹇而歸,由青龍橋縱轡堤上。晚風正清,湖煙乍起,嵐潤如滴,柳嬌欲狂。顧而樂之,殆不能去。先是約孟旋、子將同遊,皆不至。予慨然獨行。子將挾西湖為己有,眼界則高矣,顧隱踞七香城中,傲予此行。何也?書寄孟陽諸兄之在西湖者一笑。

    文中主要寫的是,作者約朋友孟旋和子將去西山遊玩,但是他們沒有同行,而是去了西湖。

    作者是個很有個性的人,於是“慨然獨行”。自己在西山看到的景色非常的美:清清的湖水大約有數百頃,清澈見底。隨著波光山峰重重疊疊。遠處可以看見功德古剎和玉泉亭榭,有硃紅色的門和碧綠的琉璃瓦,綠色的樹林和山峰互相呼應。湖中有點點水草,水鳥一上一下的飛翔,如同在江南的繪畫之中。

    玩了兩日,在回來的路上,晚風習習,湖中波光乍起,山間霧氣溼潤像要滴水,柳條瘋了似的搖擺。在如此美妙的景色中,幾乎不想離去了。

    想想孟陽諸兄,眼界高,去了繁華都市中的西湖遊玩,不屑於作者的這次遊玩。其實他們哪裡知道,作者遊西山,清幽雅緻,瀟灑自如,怡然自得,故寫了一封信給孟陽諸兄,“一笑”,迴應開始的“慨然獨行”。

  • 2 # 紫翹

    李流芳:遊西山小記 ①

    【原文】

    予信宿金山及碧雲香山,是日,跨蹇而歸。由青龍橋縱轡堤上⑦,晚風正清,湖煙乍起,嵐潤如滴,柳嬌欲狂,顧而樂之,殆不能去。

    【註釋】

    李流芳(1575—1629)字長蘅,號泡庵,又號慎娛居士,嘉定(今上海嘉定縣)人。萬曆末舉人,後絕意進取,讀書養母,畢其餘年。性好山水,喜與山僧榜人交往;是明代後期有影響的文學家、書法家、畫家。其詩“信筆輸寫,天真●然”。其散文多寫景應酬之作,小品尤以精雋著稱,所敘山水,無不描畫如生,景情融合,有無窮佳趣,著有《檀園集》《西湖臥遊圖題跋》等。

    ① 西山:指北京西山。

    ② 西直門:即今北京市西城的西直門。

    ④ 匌匒(gé dā革答):重疊的樣子。此指西山連綿重疊的山峰。功德古剎:即功德寺,原名護聖寺。

    ⑤ 菰:生長於淺水中,夏發新芽,名茭白;秋結實,名菰米。蒲:一種水草。

    ⑥ 蹇(jiǎn儉):驢。

    ⑦ 縱轡:放鬆韁繩,任驢慢行。

    【品讀】

    這篇寫北京西山的山水小品,文字簡練,文筆凝練,文風輕巧,賞讀別有韻味。

    作者暢遊西山,側重寫西湖(即今昆明湖)的秀麗風光。整個畫面情景開闊,眼界浩渺,意象悠遠,置身其中,頓生胸襟和情懷。

    文中說“平堤十里”“澄湖百頃”,眺望時“渺然”一望無際,由此可見西湖的澄澈與寬廣。山下流水,水上疊山,波光微瀾影印,更顯其空靈和杳渺。遠遠望去有古寺、亭閣、泉水、朱門、碧瓦掩映在青翠蒼藍間,斑斕十分。近處湖中菰蒲飄搖、鷗鷺蹁躚,水湄依依裡,作者彷彿置身江南山水中,清新撲鼻而來,感觸美妙無比。

    踏馬而歸,堤上穿行,“晚風正清,湖煙乍起”,有些浸潤輕輕徐來,幽然沁人心脾。於是,情思撩動,欣然記之。

  • 3 # 飛龍在天8

    作品原文

    出西直門,過可十餘里,至元君祠。折而北,有平堤十里,夾道皆古柳,參差掩映,澄湖萬頃,一望渺然。西山匌匒,與波光上下。遠見功德古剎及玉泉亭榭,朱門碧瓦,青林翠嶂,互相綴發。湖中菰蒲零亂,鷗鷺翩翻,如在江南畫圖中。

    予信宿金山及碧雲、香山而歸。由青龍橋縱轡堤上,晚風正清,湖煙乍起,嵐潤如滴,柳嬌欲狂,顧而樂之,殆不能去。

    先是,約孟旋、子將同遊,皆不至,予慨然獨行。子將挾西湖為己有,眼界則高矣,顧穩踞七香城中,傲予此行,何也?書寄孟陽諸兄之在西湖者,一笑。

    作品簡略

    這首散文小記,主要描寫了,北京西山一帶的澄湖風光,聊聊數筆,把兩岸的風景名盛,人為景觀盡收眼底。先從玉泉榭亭,朱門碧瓦的靜態,再到菰蒲零亂,鷗鷺翻飛的動態。都寫的有聲有色另人神往。突顯了筆者作品的凝鍊與功力,是值的一讀的好文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四歲的小孩有沒有必要報英語學習班,外教授課,一年兩萬多學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