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老牛迷路

    立秋無雨,秋天少雨;白露無雨,百日無霜。 立秋處暑雲打草,白露秋分正割田。 立秋有雨樣樣有,立秋無雨收半秋。 立秋雨淋淋,來年好收成。 處暑種高山,白露種平川,秋分種門外,寒露種河灣。 頭秋旱,減一半,處暑雨,貴如金。 白露天氣晴,穀子如白銀。 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當時。 秋分不割,霜打風磨。 秋分穀子割不得,寒露穀子養不得。 糧食冒尖棉堆山,寒露不忘把地翻

  • 2 # 冰心玉米糊

    我們那有句老話是:早立秋涼嗖嗖,晚立秋熱死牛總結一下古人傳下來的話基本上都很靈驗呢並且認真地體驗一下確實是非常對……

  • 3 # 百瑞源枸杞

    立秋,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更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標誌著孟秋時節的正式開始:“秋”就是指暑去涼來。到了立秋,梧桐樹開始落葉,因此有“落葉知秋”的成語。立秋(節氣)以後,秋後下一次雨涼快一次,因而有“一場秋雨一場寒”的說法。

    一場秋雨一場寒

    立秋節氣預示著炎熱的夏季即將過去,秋天就要來臨。當立秋到來時,中國很多地方仍然處在炎熱的夏季之中。立秋後雖然一時暑氣難消,還有"秋老虎"的餘威,但天氣總的趨勢是天氣逐漸涼爽。氣溫的早晚溫差逐漸明顯,往往是白天很熱,而夜晚卻比較涼爽。

    暑去涼來

    在中國封建社會時期,還有立秋迎秋之俗,每到此日,封建帝王們都親率文武百官到城郊設壇迎秋。此時也是軍士們開始勤操戰技,準備作戰的季節。由此可見立秋日為何種天氣是如此的重要。

    落葉知秋

    東漢崔 《四民月令》:“朝立秋,冷颼颼;夜立秋,熱到頭。” 早在周代,逢立秋那日,天子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舉行祭祀儀式。據記載,宋時立秋這天宮內要把栽在盆裡的梧桐移入殿內,等到“立秋”時辰一到,太史官便高聲報奏。奏畢,梧桐應聲落下一兩片葉子,以寓報秋之意。

    朝立秋,冷颼颼;夜立秋,熱到頭

    立秋日對農民朋友顯得尤為重要,有農諺說:“雷打秋,冬半收”,“立秋晴一日,農夫不用力”。

    雷打立秋,乾斷河溝。如果立秋時節打雷的話,那麼之後就會持續乾旱,連河溝裡的水都斷流了。這樣一來地裡的收成就很難得到保障了,很有可能會鬧旱災、鬧饑荒。

    雷打秋,一半收。如果立秋之日聽到雷聲的話,那麼這一年的秋莊稼就會嚴重減產,只能收到正常年景一半的收成。與之類似的說法是,“雷打秋,各半收”。

    雷打秋,冬半收

    立秋晴一日,農夫不用力如果立秋日天氣晴朗,必定可以風調雨順的過日子,農事不會有旱澇之憂,可以坐等豐收。

    立秋晴一日,農夫不用力

    此外,還有“七月秋樣樣收,六月秋樣樣丟”,“秋前北風秋後雨,秋後北風乾河底”的說法。也就是說,農曆七月立秋,五穀可望豐收,如果立秋日在農曆六月,則五穀不熟還必致欠收;立秋前颳起北風,立秋後必會下雨,如果立秋後刮北風,則當年冬天可能會發生乾旱。

    七月秋樣樣收,六月秋樣樣丟

    “秋後一伏熱死人”,立秋前後中國大部分地區氣溫仍然較高,各種農作物生長旺盛,中稻開花結實,單晚圓稈,大豆結莢,玉米抽雄吐絲,棉花結鈴,甘薯薯塊迅速膨大,對水分要求都很迫切,此期受旱會給農作物最終收成造成難以補救的損失。所以有“立秋三場雨,秕稻變成米”、“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黃金”之說。

  • 4 # 浙南小青年

    關於立秋的農諺我說幾個:

    “交了七月節,夜寒白天熱”(指陰曆七月)。“立秋之日涼風至”。 “早立秋涼颼颼,晚立秋熱死牛”。“秋後南風雨潭潭”(立秋後如刮南風,則有雨)。以上農諺是農民對立秋天氣特點的經驗。 “立秋三場雨,遍地是黃金”;“交秋三場雨,癟稻變飽米”;說明立秋前後的雨水對農作物是很重要的,還有“早涼晚涼乾斷種糧”的說法,早涼晚涼的秋天,一般是乾旱的天氣,糧食歉收。 關於立秋農事的農諺有“溼三天干二天,田不發白收一千”,說明水稻田乾乾溼溼的管理易獲高產。“秋前不幹田,秋後莫怪天”,指水稻在孕穗前要烤田。“立了秋,把頭揪”,指棉花立秋要打頂。“豆鋤三遍圓溜溜”,“五交芝麻七交棉,三交豆子粒粒圓”,“交”是指鋤地的次數。“立秋栽蔥,白露栽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本賽季勇士是不是,近幾個賽季最差的勇士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