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6
回覆列表
  • 1 # 一個喜歡歷史的男孩

    有很多記載都可以證明,李自成在西安的時候已經稱帝了。這方面,投降大順的明朝文官應該是最清楚的,張家玉在給李自成上疏時就稱其為“大順皇帝陛下”,很明顯李自成稱帝是在西安,而不是臨離開北京時才稱帝。

    所以,封西北王、中分天下、出任大將軍、明帝遜位這四個選項中,封西北王和出任大將軍首先可以排除,李自成不可能眼看勝券在握還平白無故給自己降級。

    中分天下一說也不怎麼靠譜,明廷其實已經孱弱得不堪一擊了,宣大、居庸兵馬降闖,劉澤清、高傑南逃,理論上應該存在的京師三大營不戰而潰,崇禎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就是關寧軍。崇禎或許會以為關寧軍能解京師之圍,但是我們從後面李自成的表現來看,李自成是沒怎麼把吳三桂放在眼裡的。如果吳三桂真的來救崇禎,李自成也有把握戰而勝之。這樣一來,和崇禎達成和約也就沒有多少必要性,因為崇禎在政治意義上已經是個死人了。

    從李自成進北京之後的舉措來看,調白邦政負責漕運,派董學禮、武愫前往徐州整頓防務,派劉暴招降黃得功、高傑、劉肇基等人。他應該是打算平定了華北之後就迅速收取江南的,畢竟不把大運河打通的話,北方的糧食供應也會是個大麻煩。如果不是因為清軍突然插手,李自成將能夠集結十萬以上的兵力下江南,屆時江淮明軍勢必土崩瓦解。以劉良佐、劉澤清的節操會幹什麼自不必說,與李自成結怨太深的高傑、左良玉,與崇禎有私人恩義的黃得功就算不肯投降,他們部下的李成棟、、金聲桓、馬進忠、田雄、馬得功、李國英、徐勇等人也不會去拼命。劉肇基、乙邦才、黃蜚、吳志葵、魯之璵、諸葛晉明、程秀夫、王東日等人雖然在清軍南侵時選擇了抵抗到底,但是如果來的是闖軍,他們也未見得一定抵抗。由於李自成對清軍的威脅重視不足,他對接下來局勢的預判應該是“江南不難平”,實際上很多投降李自成的明朝降官都持這樣的觀點,這樣的話,和崇禎中分天下也毫無必要。

    二月中旬,李自成在進軍太原的時候下了一道詔書,裡面曾經提到,大明朝“君非甚暗”“臣盡行私”,給崇禎找了個臺階,還稱“爾能體天念祖,度德審幾,朕將加惠前人,不吝異數。如杞如宋,享祀永延,用彰爾之孝;有室有家,民人胥慶,用彰爾之仁。”再加上崇禎的兒子朱慈烺投降之後被李自成封為宋王,假如崇禎不死,宋王之爵大約就是留給他的。由此推斷,李自成在談判時提出的條件很可能就是崇禎遜位。就是讓崇禎“心甘情願”地“主動”把皇位讓給他。這樣的話,可以給潛在的投降派一個極其光明正大的理由,有利於更多地區的和平開城。

    這樣一來,崇禎難以接受李自成的和談條件也就很好解釋了。其實崇禎也沒想到自己完得這麼快,身死不過是去年十月份的事,十一月三邊失守,十二月陝西全境失守。到這時,李自成不過也就佔了明朝十五省中的兩個而已。但是緊接著,一月份李自成稱帝,二月份掃平了山西,三月份就到了北京城下了。崇禎整日坐在皇宮裡看自己的手下的這幫人的報告,對於國家的瞭解是嚴重失真的,李自成打下半個河南的地盤,花費了三年時間,奪取並鞏固湖北四府也花了一年,按照這個進度推算,陝西、山西兩個省,怎麼也能堅持兩年吧?

    明軍在寧武、大同、、居庸、大同都有非常強大的軍隊,足可以與李自成一決高下。但是崇禎卻沒意識到這些軍隊都已經徒有其表,他還盼著李建泰出馬能剿滅李自成,卻不知道李建泰已經混到了連手下的三千兵馬都約束不住,地方上的縣令都不肯開門接納他的程度。

    崇禎並沒有意識到,他現在面對的主要問題已經是如何不被李自成剿滅,他還有很多幻想可以依仗。幻想吳三桂、劉澤清、高傑會來勤王,幻想闖賊不一定能打破京城,幻想過些天再跑也來得及。既然崇禎並沒有真正著急,那麼以大明朝的辦事效率,議和這麼大的事拖個一年半載也是很正常的。

    崇禎並不拒絕談判,三月十七日的時候,李自成的談判代表杜勳縋城而入,並沒有被直接拉出去砍了祭旗,而是得到了大太監王德化的禮遇。根據李長祥《天問閣集》中記載的兵部尚書張縉彥的回憶,李自成一方負責談判的除了杜勳這個投降的太監之外,很可能還有一員闖軍武將,張縉彥在正陽門城頭巡邏的時候,發現太監們在設宴款待一個人,太監們稱此人是“城下都督爺”,而且對張縉彥出示了崇禎的手書,上面只有四個字:“再與他談”。

    假如前面的猜測正確,李自成提出的要求是讓崇禎遜位,崇禎要再談也是再自然不過的選擇,他肯定不會那麼輕易地放棄皇位。但是李自成和崇禎使用的顯然不是一套話語體系,李自成不會像大明的官僚那樣磨磨唧唧地一拖再拖。長期頓兵於京城之下,很明顯也對闖軍十分不利,如果吳三桂突然忠誠度爆表,趕來增援,李自成背靠明軍防守的京城對付幾萬關寧軍也不那麼容易。既然談了兩天都沒有結果,李自成就認為和崇禎沒什麼可談的了,在三月十九日下令攻城,然後一天就攻下了京城。

    破城當日,崇禎召見了自己的妹夫鞏永固、表弟劉文炳二人,問他們能不能帶家丁保護自己逃走。這兩人作為實在親戚,還是比較替崇禎著想的,在孫傳庭死後,就提議崇禎把永王、定王兩個兒子送出去,但是崇禎已經沒錢可用,又不肯偷偷摸摸把兒子送走,動搖京城士氣,所以就一直拖延症發作,沒有照做。鞏、劉二人均表示,您要是早幾天說這事,我們沒準還有轍,現在才說,啥辦法也沒有了,大家一起死吧。崇禎帶著一群太監嘗試了一下,發現確實逃不出去,於是大家就分頭自殺去了。

    崇禎之前遲遲不肯南逃,也不肯把兒子送走,也很好理解,因為直到崇禎十七年三月十九日這天以前,崇禎都不確定李自成到底能不能攻破京城。

    之前每次清軍入關,都有各路勤王軍來保護崇禎,每次京城也都保住了。崇禎到最後也認為吳三桂還能來救自己,到最後都認為京城的城防是可以依仗的。如果他留太子守在北京,自己去南京,那麼如果北京守住了,自己豈不是要和唐玄宗一樣“被太上皇”,如果他把太子送去南京,自己留守北京,萬一此舉動搖了京師的軍心,本來能守住,現在守不住了怎麼辦?自己豈不是白死了。再加上沒想到李自成的速度會這麼快,崇禎就在猶豫之中把最佳的逃命時機錯過了。

    我們從後世的角度,看各種史料,可以對當時的全國局勢有一定的瞭解。

    但是崇禎對全國大局的瞭解可能不如任意一箇中等水平的現代明史愛好者。

    他這輩子都沒離開京城這一畝三分地,在李自成兵臨城下之際,他不知道怎麼給士兵分軍餉,不知道怎麼讓士兵在守城的時候吃上飯。至少三年前他叔叔福王朱常洵被殺的時候,他就知道李自成的口號是“不當差,不納糧”,可他沒理解這意味著什麼;一年前,他的本家親戚鄖陽推官朱翊辨告訴他,李自成開始種地了,民心開始被賊爭取過去了,他還是沒意識到這意味著什麼。

    崇禎統治的並非真實的大明,而是他想象中的大明,他不瞭解農民,不瞭解士兵,不瞭解山川、河流、道路、田地,他對大明的瞭解,大多來自官樣文章,也就一部分臣子的彙報能帶來些真實情況。比如說吳甡曾告訴崇禎,驛卒們已經被逼得賣妻鬻子,快要活不下去了,崇禎沒在意;盧象升曾經告訴崇禎,小民的土地都被豪勢之家佔去了,要對大戶徵糧,別再對小戶徵糧了,再徵就把他們都逼成流寇了,崇禎又沒在意;堵胤錫曾經告訴崇禎,大明朝的官軍中有大批唯利是圖的暴徒,對百姓比土匪更殘暴,是他們把良民都逼成了賊,崇禎還是沒在意。崇禎永遠堅信自己是對的,有錯的永遠是大臣。他自己撥款不夠數,卻把招安陝北流寇失敗的責任推在楊鶴頭上;招安張獻忠、羅汝才是在他的支援下進行的,但是張獻忠、羅汝才復反時殺頭的卻是熊文燦;鄭崇儉未失一城,未喪一旅,甚至還兩次擊敗張獻忠,就因為要給崇禎信任的楊嗣昌背鍋,就要斬首市曹;真正和清朝議和是崇禎自己,一旦事情洩露,殺的卻是陳新甲;既不給足孫傳庭軍餉,又不許孫傳庭屯田,一定要孫傳庭立刻和李自成決戰,打輸了之後又一口咬定為他賣命到死的孫傳庭臨陣脫逃。

    崇禎一直幻想著會有人來救自己,可是他連自己的臣子都不懂。

    1629年己巳之變時,袁崇煥、耿如杞、梅之煥等人來救崇禎,他們的最終下場如何?

    1636年丙子之變時,朱聿鍵等人來救崇禎,他們的最終下場如何?

    1638年戊寅之變時,盧象升、孫傳庭、祖寬等人來救崇禎,他們的最終下場如何?

    1642年壬午之變時,範志完、趙光抃等人來救崇禎,他們的最終下場如何?

    當然,也不是說崇禎殺、罷免的人就一定都沒有罪,比如說祖寬,就以軍紀敗壞、姦淫擄掠著稱,但是他為崇禎賣命打農民軍、打清軍,戰功卓著也是事實。而崇禎殺他的理由卻不是因為他殺害了老百姓,而是因為“失陷藩封”,因為他沒有保護好崇禎的堂弟德王。

    就衝崇禎這麼用人,再一再二再三再四,這回甲申之變,第五回了,早就認清了崇禎套路的吳三桂、劉澤清、高傑他們要是還能來救崇禎,他們對大明朝是有多忠誠?

    可崇禎不這麼覺得,他依然覺得自己是聖明之君,覺得都是群臣誤他,卻不想想,溫體仁、周延儒這一幫亡國之臣,不都是他這個亡國之君提拔起來的嗎?周奎、王之心這幫鉅貪,不正是他的親戚親信,被他縱容出來的嗎?賴誰啊?

    正因為對自己的定位如此不準,崇禎對於天下大勢的判斷離譜得出奇,他絲毫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被天下絕大部分人拋棄了。

    還相信自己擁有隻存在於吃空餉的報告中的那些虛幻的兵力,還以為自己能憑城堅守,還以為自己能等來援軍,還以為自己有可能打敗李自成。

    所以他為了拖延時間會和李自成和談,但讓他把皇位讓給李自成是不可能的,一個人在覺得自己還有翻盤的希望的時候怎麼可能交出權力。或許李自成只有在北京城下殲滅吳三桂甚至殲滅多爾袞,才能真正讓崇禎明白大勢已去,可那就不是李自成辦得到的事了。

  • 2 # 水晶球精靈

    首先,崇禎錯誤估計形勢,當時各地勤王軍隊,正在朝京城進發,京城城池固如金湯,認為不可能被短時間攻破,勤王之師一到,立刻解圍,無需議和。

    第二,對李自成的不信任,之前李自成詐降過一次,崇禎不可能信任這些”流寇”。

    第三,李自成開價過高,要求一百萬銀兩,獨霸西北,割據成王。這等於是正統王朝被強制勒索,崇禎擔不起大明王朝被迫割地這個罪名。

    第四,朝廷內部黨爭,大學生們迂腐不堪,完全沒有變通靈活性 ,阻止了和談。

    以上四點就是崇禎為什麼沒有和李自成議和的原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看過《現在就去見你》嗎?感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