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靈石蘊珠寶

    敵手太強,是很靠譜的說法

    我們先看劉備吧,武將有五虎上將,都是萬人敵,連武將坐騎也是萬中無一

    比如說,人中呂布馬中赤兔,呂布誰不怕?身為關羽坐騎的赤兔,自然也是馬見馬怕。古代打仗講究兵馬,人家關羽是兵中王者,當年三英戰呂布,呂布死後赤兔跟隨了關羽,如今這個兵馬合一,誰能抵擋?曹操虎豹騎能擋的住?

    其他的趙雲、馬超、黃忠等就不說了,面對五將,曹操縱然有大軍百萬,也是無可奈何

    早期,有周瑜,既生瑜何生亮的周瑜,雖說三國演義上這個周瑜讓諸葛亮玩的是一愣一愣的,最後還被三氣氣死了。但是,當年赤壁靠的是誰呢?靠的是諸葛亮麼?諸葛亮也不過草船借箭搞了十萬支箭而已,最終都沒用上

    可以說,沒有諸葛亮,周瑜水師照樣幹爬曹操水軍……

    幹掉關羽的呂蒙不去說了,稱關羽老邁,贏得不光彩,可這陸遜,那是幹掉諸葛亮十萬大軍的主啊。從來都是諸葛亮燒人家,然而這陸遜卻燒的諸葛亮無可奈何,火燒連營七百里……

    曹阿瞞是統一了北地,可他拿什麼去幹蜀漢還有東吳?文,文搞不過東吳;武,武搞不過蜀漢,統一自然沒指望,對手太強

  • 2 # 冥界宮主

    不是對手強,而是棋逢對手。魏國比屬蜀吳任何一方都要強大,但與吳蜀聯盟大體相當,再則三國是一個人才輩出的年代,魏蜀吳都有傑出的人才,魏有荀彧,賈詡,程昱等。吳有周瑜,魯肅,呂蒙等。蜀有諸葛,法正,龐統。不存在人才一邊倒的情況,在三方鼎盛時期吳蜀聯盟與魏相當,這注定了只要聯盟不出問題魏國無可乘之機。最後三國歸晉也驗證了這個道理,晉之所以能統一,一方便是吳蜀人才的凋零,另一方面是吳蜀君主的無能,蜀國劉禪不用多說,吳國孫浩堪稱無道之君,在位期間吳國是一片狼藉,群臣離心離德,這樣的國家豈有不亡之理。如果在三國後期仍是孫權劉備掌權,晉是沒有機會的。

    曹操的成功在於時運,在前期逐鹿天下下遇到的都是泛泛之輩,呂布,劉表,袁術,袁紹等,當然袁紹給曹操的壓力最大,可袁紹不是明主,空有北方四州,人才濟濟卻不會用,謀有"郭嘉,武有張合高欖,這些人都投奔曹操,並在魏國發揮重要的作用,這也說明在古代國家的昌盛全在一人身上,君明國昌,君昏國亡。

    曹操的失敗也是時運,像是老天覺得曹操太孤獨一樣,安排兩個對手給他,孫權,劉備。這兩人都是梟雄,絕不是袁紹之流可以比的,一個時代三個梟雄便是三國的魅力,卻是曹操的不幸。

  • 3 # 把大象裝冰箱門

    在東漢末年,曹操絕對是一個歷史風雲人物。他的一生跌蕩起伏,波瀾壯闊,個性多變。他上馬能領軍,下馬能治民,拿筆能寫詩,舞劍能殺人。曹操胸懷寬廣,愛憎分明,足智多謀,英明果敢,所以他既是權貴,也是明主,有許多文人武將為他效力甚至效命。不過他也有缺憾,即沒能統一全中國,這是他一生都在追尋的理想,一直到他死去也沒能實現。這到底是為什麼呢?是幸運多舛?還是時局使然?讓我們一道來看看。

    一曹操的性格

    曹操特別愛惜人才,但是他性格非常多疑集是一個優點與缺點明顯並存的人,他喜歡女色,喜怒無常,為人多疑,視人命如草芥,有這些毛病就註定了曹操的未來。曹操經常做些違規的事,經常按照個人的感情辦事,比如喝醉以後殺人還有夢裡面殺人,隨便在殺害自己小妾。殺楊修,殺孔融,甚至一怒屠城,殺害無辜的百姓,這都不是一個英雄應該做的,而更像一個遊俠。因此,他的性格不可避免地影響了他的決斷,這對於他的統一國家是有很大影響的。

    二赤壁之戰影響太大

    赤壁之戰是曹操的最大敗筆,可謂是滑鐵盧之戰,它是三國鼎立出現的直接原因。假如沒有赤壁的失利,那曹操的能力比孫劉兩家來說是非常恐怖的。但赤壁一戰之敗令曹操的百萬大軍死傷大半,精心挑選的水軍全軍覆沒了,並且還失去了一個重要的戰略重地——荊州。曹操在赤壁之戰大敗,孫、劉兩家實力大大增強,此消彼長,曹操也因此失了一統天下的好時機。

    三曹操的重要謀士

    郭嘉是曹操的首度謀士,只可惜在討伐烏柦戰役中失去了。郭嘉被後人稱為三國鬼才,他善於用一些奇而險的計謀,正是在這位得力的謀士佑助下,曹操才能夠順利地統一了北方。郭嘉在曹操的心中和在魏國的地位,相當於諸葛亮在劉備心中和蜀國的地位。後來赤壁之戰大敗,沒有了郭嘉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曹操曾由衷地感嘆“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四曹操沒有得到民心

    在取得烏丸、平定了遼東以後,曹操的實力大大增強,名望也在這一時期達到了頂峰。本來曹操是以振興東漢的名義出現的,他“挾天子以令諸侯”,“尊天子以伐不臣”,曹操本來是站在公理的一邊,討伐不臣,和以前的逆臣何進、董卓、袁紹都是不一樣的,曹操因此得到了民心。但後來曹操在憑藉兵力得到了大半個中國,特別是贏得了全國當時最核心、最富有的城域後,得利忘形,野心膨脹,大修土木工程,修建了銅雀臺去享樂,自升為丞相,權傾朝野。

    五那時候英雄太多了

    在那個時代,英雄倍出,孫權、劉備、諸葛亮、關羽,張飛,周瑜等等,英雄人物層出不窮,儘管曹操英勇蓋世,但是在這麼多青年才俊的戰爭中也是不相上下。常言道: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況且還有這麼多奇人和曹操爭雄。如果曹操晚出生幾十年,那麼他就能夠統一中國。

    六不能培養統帥人才

    曹操自兗州發家開始,基本上所有戰役都是他親自指揮的,親力親為,不信任手下,很少把重要的戰役來交給別人指揮,所以這就致使他的手下有很多的將才和人才,但卻沒有元帥,他做為一個元帥成天忙於奔波各個戰役,怎麼能忙得過來呢?對於統一天下的大業,他疲於應付。如曹操手下的大將夏侯淵、張遼等人都是很有才氣的統帥人才,但是就是沒有機會去發揮,這是曹操的失誤呀。

    七不能贏許昌民眾真心

    曹操一生也不是一個為民眾而戰的革命者,而是一個軍閥性質的封建統治者,他很有才幹,有雄才大略,但卻不懂得去贏得民眾真心的支援與幫助,而無法很好地統治他的人民,無法獲得真正的內部穩定、凝聚力和戰鬥熱情,不能形成巨大的戰鬥力去戰勝敵人。

    八經濟上的原因

    在東漢的北方,經濟仍然是以傳統的小農經濟為重心,但隨著三國的形成,人口逐漸向南方轉移,商品經濟也是如此,曹魏經濟實力被削弱,雖然總體強,可是無可避免現實,而吳蜀的經濟實力也在漸漸地增強,他們也開始有足夠的能力來抵禦曹魏的侵入。

    九軍事上原因

    軍事上,曹操雖然擁有東漢時期最強大的軍隊,但是曹操北面要抗擊遊牧民族的進攻,南邊要與東吳和蜀國抗衡,而且東吳與蜀國在地理上佔有絕對的地利優勢,東吳與蜀國還攜起手來,結成聯盟,共同抗擊曹操,他們的實力國力已經大大增強,曹操一點也不敢輕敵。而且當時的中國還尚未達到三分天下的穩定局勢,除了孫劉外,還有馬超、韓遂、劉表、劉璋、張魯等諸侯,他們這些諸侯在某些方面一點也不遜色於曹操,甚至還幾路夾攻,使得曹操兵力捉襟見肘。

    十政治上原因

    閹人之後的曹操,其家族雖然豪富,他自詡為漢朝的開國功勳曹參的後人,但相對於“四世三公“的袁姓,四世太尉的楊家等,曹操的家族並不是那麼具備威望。東漢末年,門第的觀念是非常深厚的,這就很難取得士大夫和世家們的扶助的。因此曹操固然居有強大武力,但政治基礎並不深厚。這也是曹操的軟肋。

    所以,歷史大概就是這樣的,你越是想擁有的東西,它越是不讓你輕易得到。像曹操這樣的人,英雄蓋世,一生都在踐行著統一的大業,但卻是無法完成。而司馬炎呢,他比不上曹操吧,但卻輕而易舉地統一了全中國

  • 4 # 公明淏

    赤壁之疫後,曹操只好撤回北方,撤出疫情地區,留曹仁、徐晃在江陵,派樂進鎮守襄陽。建安十四年(209年),周瑜與曹仁相持已有一年多的時間。曹仁的軍隊死傷眾多,最終棄城逃走。孫權得南郡後,任命周瑜為南郡太守。

    同年,孫權親率大軍圍困合肥,派張昭攻打九江郡的當塗縣。張昭出兵不利,孫權攻合肥亦未能破城,最後只得退兵。

    二人此次會面,鞏固了孫劉聯盟。曹操為防範孫權,強制內遷淮南的民眾,引發江淮十餘萬戶百姓驚慌,使其盡皆渡江歸附孫權。

    建安十八年(213年)正月,曹操攻打濡須塢。孫權以舟師圍攻曹操水軍,俘獲三千餘人,曹軍溺亡數千人。在與之相持一個多月後,孫權成功地勸退了曹操。

    建安十九年(214年)五月,孫權率呂蒙、甘寧征討皖城,虜獲廬江太守朱光,獲取人口數萬。自此,孫權控制了江淮南部。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冬,曹操進駐居巢,再攻濡須塢,又在丹陽煽動費棧等山越起事。次年,孫權派賀齊及陸遜平定費棧叛亂。

    如果這些還不能說明孫權太強,那麼曹丕的進攻受阻足以說明孫權非常強大!黃武元年(222年),曹丕發覺孫權並非真心歸附,便舉兵伐吳,三路出師。

    魏軍東路由曹休、張遼、臧霸出兵洞口;

    中路由曹仁出兵濡須塢;

    西路由曹真、夏侯尚、張郃、徐晃率軍圍攻南郡;

    結果,在東路,吳軍作戰不利;在西路,雙方互有勝負;在中路,因吳將朱桓重創曹仁軍,扭轉了整個戰局,西路的朱然及時除掉了內應姚泰,固守江陵,孫權又派諸葛瑾率軍前來支援。魏軍戰果不如預期,只得於次年全面引退。

    不要忘了!公元222年?規模空前的夷陵之戰剛剛結束……等於孫權是在對付劉備、曹丕的車輪大戰!不承認不行,孫權當時相當強大!軍事上曹操拿不下孫權。

    至於漢中之戰,已經數次敘述。在此不用多說,值得一提的是劉備取漢中沒有帶諸葛!!!坐擁荊州、益州、奪取漢中。也是劉備鼎盛時期。

    造成曹操軍事上的接連失敗,不可謂對手不強大。不過樊城之戰曹操也挽回了點顏面,算是可以瞑目了。

  • 5 # 有真理才有真相

    曹魏無法統一天下,最主要的原因出在曹操自身的身上,曹操愛才卻不能盡用才,曹操愛惜人才,卻偏偏用人唯親;曹操全憑自己的喜好來玩政治,當然肯定會是經常碰壁,最終搬石頭扎自己的腳;曹操雖說通曉軍事,但是並不精通,除非對手太過無能 ,只要對方稍微有點硬貨,曹操都很難嚥下。

    經濟為國家根本,曹操卻不懂得利用民眾創造財富,造成曹魏的國庫開支全都依靠向百姓徵收,一旦打起仗來,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這樣的國情,拿什麼來征服四方

  • 6 # 智懷話聊古今

    我不認為是因為曹操對手太強,導致他沒能統一,主要原因是曹操在軍事上的冒進和失策。

    在赤壁之戰前就是曹操最接近統一的時候。當時北方初定,劉備窮途末路,一路逃亡。孫權左右搖擺不定。

    曹操收服荊州之後,有謀士勸他應借荊州之富饒“以饗吏士,撫安百姓,使安土樂業,則不可勞重而江東稽服矣。”而曹操不聽勸阻,導致赤壁之戰的失敗,此戰曹操損失數十萬精銳士兵,一時難以恢復。劉備趁機奪了荊州,佔領了益州。從而奠定了魏、蜀、吳三家拉鋸戰的開始。

    曹操的冒進失策,主要體現在對孫權能力以及野心的低估。二是,低估了劉備,沒想到諸葛亮說通了孫權,還簽訂了盟約。

  • 7 # 行話歷史

    曹操的對手太強?不存在吧。

    首先在三國鼎立局勢形成的前期,那些人根本算不上什麼真正的對手,就連曹操自己,和劉備煮酒論英雄都完全沒把袁紹袁術等人放在眼裡,所以在三國前期,就不存在什麼對手太強的論調。

    那麼在三國鼎立之後呢?

    對手就是兩個,一個劉備,一個孫權。咱們挨個來分析。

    首先是蜀國

    蜀國算一個比較強硬麼對手麼?我覺得算不上,你可以說他有軍神諸葛亮,有一個好的領導,但是這兩點不是決定性因素,蜀國地理位置只在西南一部分,經濟水平就差一大截,經濟基礎決定能走多遠,所以這就已經決定了不可能很強大,這也是諸葛亮一直北伐的原因之一。其次,蜀國的人才根本就跟不上,我們熟知的馬超趙雲還有那兩個結拜兄弟武力值可以,但是他們沒了蜀國就沒得看了,作為諸葛亮接班人的姜維也只是個半吊子水平。反觀曹操這邊,武將吧幾乎一直都有能打的,前期荀彧,郭嘉,後期司馬懿等人都能看。所以劉備這個對手不強。

    其次是吳國。

    吳國最大的優勢就是人和,首先孫家自己就傳承的比較好,其次自己的部下基本上都是姻親關係,結合比較緊密,人才也幾乎沒有斷檔,後期陸遜等人的表現也比較亮眼。

    但同時吳國劣勢也很多,算不上強勁對手,首先吳國的國界就是靠長江防守,可是長江基本上起不到太大的作用,包括後面的長江防守戰也是到對面岸上決戰。其次吳國自己根本沒有什麼拓展的意圖,不然東南小國當時以吳國的實力完全可以征服。

    曹操之所以沒有統一,一是劉孫二人不算強大,但也還有的看,另一方面就是曹操也是個聰明人,長期持續下去,自己肯定是贏的那一方。

  • 8 # 戰爭8年叫wildbeast

    劉秀,乃漢室宗親,與漢族有著血緣聯絡,所以在動亂時代,以興復漢室為口號,自然名正言順,會有很多人來響應。而曹操只是漢室的一個丞相而已,通過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方式掌控各方局勢,自然是得不到很多勢力和百姓的追隨的。可謂名不正言不順。

    開啟騰訊新聞,看更多高清圖片

    明代思想家王夫之曾評價光武帝劉秀:“自三代而下,唯光武允冠百王矣。”把劉秀推為儒家帝王的典範。為什麼呢?就在於劉秀取得天下,不獨以武力,亦在於其仁義道德。劉秀從來都不是一個窮兵黷武的好戰分子,他從平民到帝王,是經過艱苦的奮鬥,其間沉沉浮浮,歷盡滄桑,對戰爭帶給人的苦難是有深切的體會。在統一中國後,光武帝更不願把精力投放在軍事上。

    與光武帝相比,曹操在仁義道德上的差距,不是一點點,而是一大截。曹操在徵徐州時搞過大屠殺,在官渡之戰後坑殺袁紹部眾七萬餘人,在朝廷上把皇帝當作傀儡擺佈,甚至殺了伏皇后。因此,曹操不能統一中國,是因為很多人對曹操的所做所為不滿,寧可前去投靠其對手。

    開啟騰訊新聞,看更多高清圖片

    歷史前進是應該順其而行,而不應該強力推行。眾所周知,三國時代是漢朝的分崩離析的末代,勢必需要進行徹底改革的時代。但它應該讓有智慧著順其勢而為之,而非大家用那種高呼:“一,二,三”的形式,用盡最大力氣把它推倒的。大家也應該知道,用強力推倒一個制度,其所導致的結果就是,兩敗俱傷的局面。縱觀歷史的所有改革程序都無不給了我們一個教訓,順其自然的改革都會成功,而強力推行改革者,不是失敗就是兩敗俱傷。

    開啟騰訊新聞,看更多高清圖片

    曹操看似強大的內部,實際上是矛盾重重。得益於前期軍事行動的順利,內部相對穩定,但赤壁一敗後,各種矛盾便暴露出來,曹操於是開始安心整頓內部,鞏固已有的果實,直至去世。曹操在世時,尚能憑藉自己傑出的個人能力和威望,壓制住士族門閥,但他的兒子曹丕顯然不具備這種能力,因此曹丕無奈選擇與士族妥協,實行九品中正制,自此,北方的經濟,權力,又迴歸到士族壟斷的狀況,直到最終,曹魏政權被士族出身的司馬氏所取代。

  • 9 # 多臻貴

    我不認為曹操的對手有多強,只是曹操很聰明,懂得將政權長久維繫的道理。

    曹操統屬的中原區域最富有,人口也最多,只要曹操持續攻擊,孫權與劉備都難以抵擋!

    但是,如此統一的國家,也將會傷痕累累,內部虛弱頹敗,外部強敵虎視眈眈!

    何況漢室影響力還在,只要曹操失去民眾的支援,那麼就是曹氏政權的危機!

    因此曹操即便馬騰,劉璋歸降,也並未立刻進駐,而是優先鞏固既有利益,確保中原統治的穩固!

    正是曹操的鋪墊,曹丕才能夠取代漢室,而鮮少遭遇阻力,這就是曹操留給子孫後代的財富!

  • 10 # 希爾大大

    曹操屬於外向型性格的領導者,他積極、自信、樂觀、向上,從小就充滿理想和冒險精神,這些本都極可能助他統一三國,奈何時勢不好,當時魏國一直沒有非常好的經濟條件地處,地處北方的曹操經濟遠沒蜀國和吳國的發展的好,要知道,打仗要錢,經濟實力是魏國的硬傷之一。

    還有曹操給人的印象是軍閥的統治者,一統天下先要民心所向,但在這方面曹操遠不及劉備,“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事蹟,給別人的感覺就是一個反賊,這樣的人怎麼可能會獲得百姓的支援。

    而當年諸葛亮“三分天下”設想,到後來他聯合吳國在赤壁之戰上給了曹操重重一擊,導致魏國元氣大傷,從此三分天下,三國互相牽制,以致曹操想要統一就更難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沒有一種可能,地球就是整個宇宙第一個出現文明的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