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金鎖橫江

    從營銷上看仙服的定位遠比什麼所謂的漢服要正面且正確。

    為什麼要稱之為“所謂的漢服”?首先“漢服”是個現代詞彙,自古以來漢族區從沒有過明確意義上的“漢服”之稱,也從沒有明確過“漢服”制式的定義。有人會說漢朝時的“交領右衽”有過和夷族的區隔,但那僅僅是“漢朝的服裝”罷了。自隋唐之後,這個“交領右衽”的華夷之別的服飾符號,已經被廢掉了。

    實際上現代“漢服圈”裡的“漢服”和“仙服”之爭,更像是自以為以“漢朝的服飾”為正朔的守舊一派,和“華服改良”派別的爭論。而“華服改良”派的出品和設計,則更多的是延續唐宋之後,華人服飾的特徵,甚至加以改良。

    以個人的看法,傳統制式上的“漢朝服飾”,的確是大過落後,寬袍大袖不利於勞作,長裙衣裾的包裹不利於行走,若不加釦子的話,漢帶打結又太容易鬆脫。衣飾也罷,用物也罷,總歸是要與時俱進的,所以“漢朝服飾”被歷史淘汰,並不僅僅是朝代更秩的原因,而是被更合理更先進更符合潮流和審美的取代。

    今天所謂的“漢服”的迴流,在我看來是傳統美學文化的一次迴歸,就服裝設計的型式而言,在已被國際認可的旗袍型和唐裝型中,增加一些個另具特徵的中華傳統服飾,總體而言是值得肯定的。

    問題是這個所謂的現代“漢服”,頗有點名不正言不順,如上所說,有制式相對明確一點的“漢朝服飾”太過落後難於全面推廣。若是推唐之後至明朝一代的,又不利於明確制式。事實上在推“漢服”的過程中,女式的服裝遠比男裝要輕鬆的更多,比如我個人就沒見過幾個普通男模特穿漢服能穿的比較順眼的。

    商家也是基於這種情況,所以要分出“仙服”這一個類別,女生穿改良後的唐宋明風的服飾,確實有些仙氣,也挺好看的。

  • 2 # super澤浩

    說,是不是知道我參加這一次的第二屆華服日了?老是給我推這種問題。那我就閒聊幾句吧。

    從華服日結束時仙服和漢服就上熱搜了,跟幾年前古墓派和仙女派如出一轍。在我個人看來,其實兩者可以共存,只是政府沒有出規定,漢服相比仙服來說可能有些人認為守舊,但是我覺得,還是需要存在的,分場合,如果是正式場合或者在教學或者引導的時候大家應該引導大家對漢服的認識,形制結構等。比如我經常走的婚服,形制就一直是漢服,這個定的比較死,改變的可能性也不是很大,想想漢服從皇帝一直到明朝,還是有許多變化的,清一朝斷層了,現在只能是承明制。但是應該與時俱進稍微適當的大度一點,接受一些合理的改變,唐朝到榮朝都有所改變呢。(附上我在秀場上的婚服嘻嘻)

    對於仙服,在我看來,只要形制不要錯,布料,顏色,等更容易被現代人所接受也未嘗不可,畢竟穿衣服穿的更好看,符合現代人審美,或者需要,這樣也是有利於促進漢服推廣,時代在進步,在一定程度上應該有所轉變,當然別太過分。(分享一點在華服日上的圖吧)

  • 3 # 漢服知識君

    其一,我們從來沒有聽說過什麼“仙服”,不知道這個名詞又是從何而來,提出者也沒有做相關解釋。那麼,從這一層意義上來說,這個詞純粹是一個杜撰的詞彙。尤其是大家認為很仙的衣服是仙服或者稱之為“仙女服”,那飄逸的長裙也能算仙服嗎?漢服難道不仙嗎?換而言之,穿啥都覺得自己仙仙的咋地,誰還不是個小仙女了。

    其二,我認為漢服和非漢服應該區分,許多影樓服古裝等打著漢服的名義進行售賣,實在是誤導消費者。而這次的漢仙分家明顯是有組織有策劃的,一夜之間就炒作起來了,正好是給賣不正規的所謂“漢服”商家一個名稱而已,原本要和漢服進行捆綁以售賣自己不倫不類的衣服,卻在此觀念提出後仍想與“漢”沾親帶故卻把問題怪到同袍內部,說成是同袍內部的問題,未免也太過狡詐。

    其三,漢服的學術研究和體系建設還在探索進行中,對存在爭議但無定論的形制應予以一定包容。大家對漢服各種形制的還原都是為了使它復興起來,並且都是基於各種史料,並不是憑空亂造。畢竟漢服文化遭遇了斷代,重拾它還是要靠對各種文獻古蹟的研究,在這個過程中,漢服的形制一定會越來越精確。對於漢服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形制,如果形制有改動,則是在根本上發揮了變化。否則在漢服基礎上形成的和服、韓服難道也是稱為漢服的嗎?它們之間的不同,或者說它們與其他服裝體系的不同就是根據形制來劃分的。

    最後,對於漢服的爭議一直存在,漢服復興之路還是“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啊,只願各位同袍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朱棣登基後,明朝是如何一步一步完成削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