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稷下小書生

    同為漢朝三傑,韓信造反被殺,蕭何一度入獄但仍善終,張良明哲保身盡享榮華,三人結局大不相同,俗話說,種什麼因,得什麼果,三人結局與三人自身有很大關係,說白了,三人的結局是他們自己造成的。

    一、韓信真的造反了

    韓信由楚王被貶淮陰侯後,心生不滿,日益怨恨,自己竟然和曾經的手下週勃、灌嬰等同處列候,這讓韓信深感恥辱。

    公元前197年,陳豨反叛,劉邦親自率兵前往,韓信託病沒有隨從。韓信計劃假傳詔書,赦免各官府服役的罪犯和奴隸,企圖聚集起來去襲擊皇宮,響應陳豨。

    由於謀事不周,計劃洩露,皇后呂雉利用蕭何的謀劃,將韓信誘騙到長樂宮,將韓信殺死,並誅其三族。

    二、蕭何懂得與劉邦利益捆綁,讓劉邦相信自己

    1.蕭何派家族支援劉邦打天下。劉邦與項羽爭天下時,蕭何把自己家族中子孫兄弟中能夠作戰的都派到前線軍隊中去,這使劉邦十分信任自己。

    2.蕭何獻出家產當作劉邦軍費。劉邦建立漢朝後,蕭何擔任丞相,劉邦離開朝廷征討造反的諸侯時,蕭何推辭掉劉邦的封賞,並把自己的家財私產拿出來贊助軍需,這讓劉邦消除了戒心,非常高興。

    3.蕭何力保呂后兒子劉盈的太子之位,獲得了呂后的信任。劉邦寵愛戚夫人,一度要廢掉劉盈的太子之位,改立戚夫人兒子趙王如意為太子,蕭何堅決反對,極力勸說劉邦,最終劉盈太子之位保住,呂后對蕭何十分感激

    4.蕭何曾一度入獄,但在呂后的勸說遊說下,劉邦釋放了蕭何,免除其罪,蕭何善終。

    三、張良看淡名利,懂得明哲保身

    1.張良並未有過軍權,對皇帝的威脅很小。張良一直體弱多病,並未親身統帥過軍隊,沒有掌握過實權,他更多是以謀士的身份為劉邦出謀劃策。

    2.張良看淡名利,封侯之後,張良崇信黃老之學,自請隱退,專心修道養精,對他人威脅不大。

    3.張良出計保住了劉盈的太子之位,呂后沒有加害他的理由。劉邦一度要改立太子,張良向呂后建議,請來了“商山四皓”出山輔佐太子,而“商山四皓”是劉邦也沒有請到的隱士,見到他們四人輔佐太子,劉邦大吃一驚,認為太子羽翼已全,放棄了改立太子的計劃,呂后所以對張良十分敬重。

  • 2 # 老夥計162720415

    韓信善用兵馬,易感情用事死不足惜。蕭何忠心有佳,但愛多管事受罪買難免。張良足智多謀,視官場如廁所來去自由。

  • 3 # 農夫說歷史

    要說蕭何、張良、韓信的結局大不相同,那就是他們做人做事的態度了,先說說蕭何,蕭何是劉邦一起打天下時的“錢糧總管”,劉邦負責前方打仗,蕭何對他背後的男人,負責糧草的籌集與運送,隨著劉邦的實力爆發式增長後,蕭何的作用也日益凸顯,後來還為劉邦引薦了韓信,劉邦覺得韓信在項羽手下不得重用,就跑到自己這邊來,很是輕視,於是就有了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故事,後韓信被拜為大將軍,攻城拔寨為劉邦立下不世之功,後韓信被呂雉設計所殺,蕭何又扮演了一回惡人,韓信被誅,蕭何自感危機來了,於是自己破髒水到自己身上,用一場牢獄之災躲過了被殺的命運,相對還算幸運。韓信。懷才不遇時遇到了蕭何,被劉邦重視後也投桃報李,為劉邦立下了巨大的戰績,可是韓信的狂傲不羈與優柔寡斷終究害了自己。話說劉邦問他韓信能帶多少兵,他說多多益善。劉邦問韓信,我劉邦能帶多少兵?韓信笑言:一萬足矣!雖然後來改口說是能帶一萬名將軍,但是劉邦心裡的梗便卡在了嗓子眼了,再到後來項羽與劉邦對峙中,搖擺不定的表現,跟劉邦要官的情形,劉邦可是一筆都沒有忘記,雖然承諾他“三不殺”即天不殺韓信(只要能見天日有光的地方不能殺韓信),君不殺韓信(皇帝不能下令殺韓信,而且男人也不能殺韓信),鐵不殺韓信(金屬類的什麼刀槍劍戟都不能殺韓信)。那又怎麼樣呢,被聰明的呂雉換個花樣就給殺了,他的死很大程度是自己作的。張良。這位就厲害了,原是南韓的沒落貴族,祖上可是當過南韓的丞相,南韓沒落後,張良一介書生能有在博浪沙伺機弄死秦王嬴政,可惜功敗垂成。劉邦一聽張良壯舉,便視為知己良朋,後來天下大定,劉邦對異姓王起了懷疑之心,好在張良素來體弱多病,自從劉邦入都關中,天下初定,他便託辭多病,閉門不出。隨著劉邦皇位的漸次穩固,張良逐步從“帝者師”退居“帝者賓”的地位,遵循著可有可無、時進時止的處事原則,於是就藉口求神問道,不要影響朝廷大事為由,遠離朝堂,最後得以壽終正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冬天大衣怎樣穿出韓劇男主角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