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飛哥愛歷史

    明代的朝貢體系,在繼承兩宋及蒙元發發展的基礎上,又有自己的特色。康熙皇帝曾說過明朝得天下最正,想當年朱元璋一介布衣,三尺危命,卻最終能坐上皇帝的寶座,我們不排除這裡面運氣的成分佔了很大一部分因素,但更重要的是個人後天的努力。明朝建立後,統治者認為自己治隆唐宋,周邊小國看到漢人政權重新建立起大一統的中央王朝,紛紛前來朝賀,像安南,蘇祿,李氏北韓,日本、琉球和馬來等國家先後遣使來到明朝,為顯示天朝上國的聲威,朱元璋將上述國家列為不徵之國,形成了新的朝貢體系。在明成祖時期,鄭和七下西洋,開展了聲勢浩大政治、經濟和軍事外交,大明水師從蘇州附近的吳家港出發,經南海、東南亞跨越印度洋進入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地區。將大明的聲威遠播到這些地方,使他們臣服於大明。他們的使臣攜帶各種物品,來到北京朝見成祖皇帝,並進行貿易。此時的大明為了顯示自己的富有和強大,往往付出幾倍甚至幾十倍的回報給這些國家,慢慢的導致自己越來越承擔不起如此鉅額的費用,另外作為宗主國,番屬國新的國王即位時,必須經過明朝皇帝的冊封,並給於鉅額的賞賜。長此以往,對帝國的經濟形成了很大的負擔,另外,為了保護番屬國,必要時候還得親自出動軍隊。例如明朝末年萬曆三大徵之一的援朝抗日戰爭,作為宗主國的明朝,為了北韓傾盡國力,同日本展開了曠日持久的戰爭。這場戰爭打了很長時間,對明朝經濟和軍事力量都有很大程度的削弱,為後來後金的崛起創造了條件,同時也為明朝的滅亡吹響了號角。但是朝貢體系並不是拖垮明朝的根本原因,只能說是起了助推作用,明朝之亡有多方面的原因,朱元璋當年為了使自己的子子孫孫永保富貴,大量分封自己的子孫,由國家出錢供養他們,藩王之國,要分給他們很多土地。土地不足的只能徵用沿途州府的土地,這樣長期以來,廣大農民土地不斷被侵佔,很多人失去土地,加上政治的腐敗,東林黨慫恿皇帝幹掉魏忠賢后,自己卻沒有能力控制局勢,朝政更加腐敗。另外天災、人禍,內有李自成、張獻忠農民起義大規模爆發,外有遼東滿清的不斷襲擾,加上袁崇煥、盧象升,孫傳庭的相繼死亡,這個帝國面臨著無可用之將,無可派之餉,亦無可禦敵之兵的情況,多種因素全面爆發,抽掉了大明王朝最後的救命稻草,最終導致了這個帝國的崩潰。

  • 2 # 張宏傑

    /唐閻立本《職貢圖》

    明政府對貢品的定價還實行區別政策,比如明朝為了在經濟上扶植弱小而“恭順”的琉球,給其貢品的定價比其他朝貢國還要高。比如進口錫價,每斤不過五百文,朝廷給琉球的卻是8貫,高出市價十六倍。正常進口蘇木是每斤五百文,朝廷給琉球的是10貫,是市價的二十倍。胡椒在產地每斤不過十九文,運到中國的市價是每斤三貫,而朝廷給琉球的是三十貫,是市價的十倍,是產地的一百六十倍。

    除了按價給錢,大明王朝對於朝貢國還例有“回賜”,回賜之物通常都是精美的絲綢和瓷器。此外還有一個名目叫“賞”,大明王朝對朝貢國的國王、官員和使臣“有貢則賞”,以表彰他們的恭順,所賞之物都價值不菲。

    除了能在返程時帶走大量精美物品,使臣在中國受到的接待也非常細緻周到。中國皇帝歷來認為“外交無小事”,前來朝貢的人都是國家的客人。來到中國朝貢的船隻,通常要由中國提供護航,從踏上中國土地的那一刻起,各國貢使吃喝花用都不用出一文錢,全部由天朝上國承包。甚至回國路上的食物,也是由中國提供。

    據《大明會典》,琉球貢使到達北京後,由光祿寺依例供給豐富的飲食和日常生活用品,供應標準,據清朝順治七年(1650年)規定,“琉球國入貢,陪臣、王舅,日給鵝一、雞一、豬肉三斤、菽乳二斤、各種菜三斤、酒二瓶、清醬、醬各六兩、香油六錢、花椒一錢、鹽一兩、茶一兩;正議大夫,日給雞一、豬肉三斤、菽乳一斤八兩、菜二斤、酒一瓶、清醬、醬各四兩、香油四錢、花椒八分、鹽一兩、茶六錢;四節官、都通事官,各日給雞一、豬肉二斤、菽乳一斤、菜一斤、酒一瓶、清醬、醬各四兩、香油四錢、花椒五分、鹽一兩、茶五錢……”

    除了好吃好喝好招待,中國通常還會專門組織旅遊,帶領使臣們瀏覽京中名勝,讓他們開開眼界,見識一下天朝上國的風光。

    大明王朝的正規財政汲取能力並不強,財政收入不高,卻大量地透過朝貢體系流失,導致大明王朝在開國初期,財政體系就接近崩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認為拍人物是最難的,是因為整張照片涉及到表情,眼神,頭飾,坐姿,服裝,背景以及動作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