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郝峰濤

    《高考,從固定制走向自選制》

    教育的功利性和應試性,促使高考變成了新式科舉,我們必須對教育進行反思。

    一,人才是全科(全面)發展,還是優科(優勢)發展?

    縱觀歷史,橫觀社會,凡是有成就的人,皆是某些領域的優科專才,而非均科全才,正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孩子各有未知的興趣和天賦,是自然分化和社會分化的必然,就會選擇“優勢中心發展模式”,即以某一方面為核心,帶動相關或相近方面的學習,而強制性全科發展是以大量的知識磨去了孩子的“中心趨勢”,最後連興趣和天賦一塊埋葬。

    二,學習是“從外到內”的灌輸,還是“由內到外”的覺醒?

    我能理解天下父母進行“從外到內”的填鴨式教育的良苦用心,但是誰能理解孩子“由內到外”覺醒的渴望呢?學習的本質是:三分知識,七分非知識;三分看的見,七分看不見;三分學習已知,七分探索未知;三分靠教育引導,七分靠自我覺醒。學習的原力在於自然和社會變化的引導,而教育只是一種輔助孩子成長的手段。過度的知識教育就是“拔苗助長”,反而會延遲、扼殺孩子“由內到外”的覺醒。

    三,教育是因材施教,還是無差別包容?

    “因材施教”只是強勢灌輸的幌子,畢竟我們連自己有什麼才能都不清楚,豈能妄議孩子有什麼才能呢?唯有以包容的態度讓孩子在“自然世界、社會人文和無差別學科”中無差別學習,以寬容之態讓學孩子培養興趣、尋找方向和建構高度。

    四,高考是“指揮棒”,能否從固定制走向自選制?

    高考要打破固定的“語數外+文理科”,鼓勵學生根據自身的興趣發展,以自身優勢學科為中心進行知識建構,可在高考科目“語、數、英、政、史、地、理、化、生、體、音、美等(皆百分制)”中自選四科進行計分選拔,其餘參試科目分數作為參考。如:甲生自選“生數理英”四科計分,乙生自選“生化數史”四科計分,可同時報考清華生物的相關專業,擇優錄取。自選制既可維護高考公平,也可保護孩子成才的自主性、多樣性和差異性。

    教育的功利性和應試性,正在侵蝕著孩子的童年和未來!

     

    致謝:

  • 2 # 正話反話都那麼回事

    你讓一個農村大爺去帶省會一中的學生,這個農村大爺不說話,一年就在臺上走來走去,這群學生絕對都能上本科。

    你讓省會一中的老師去到鄉下帶孩子,一個大學都考不上。

    學生的優秀從來不是老師教出來的,一個優秀的學生,他那種自律、看書的那種尊嚴,考好大學的那種渴望這都不是教出來的。

    1.負責任的說,一個好的老師她最多是把已有的知識傳輸給學生。學生考得好,離不開父母的引導,離不開家庭,離不開自己,離不開學校,老師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2.學生考得不好十有八九是學生的問題,因為這個世界上的老師100個人當中,有99個,都渴望自己的學生考得好。當然,剩下一個敗類就是那種上課不說課下說,偷窺女學生的那種,這種情況比較少。

    3.要想保護教育質量,最重要的就是保護學生,保護學校的公益性,不等於保護教師。要允許有才華的教師發大財,要讓那些沒有才華的老師走人,什麼事情沒有競爭都不行。

  • 3 # shengkay

    很巧,周圍就有幾個清華北大畢業的傢伙或者是有考進清華北大的孩子的家長。總結下來是如下:

    首先考上清華北大絕對不是靠努力靠勤奮能夠實現的,考上這些學校子無一例外都是非常聰明的。就說這些人本身就是天資過人。很多人確實通過老師的教育可以考上比較好的大學,但是很難只通過老師教育能夠考上清華北大的,因為考上這兩所大學這批人本身就有這個實力的。

    其次,家庭教育遠遠勝過學校教育,特別是小學初中階段。我們都知道沒有所謂的空中樓閣,基礎都是一步步打下來的。很多父母在孩子很小時候都有長期的合理科學的規劃而且堅定不移的去執行。這本身就是一個很困難的事情。對孩子父母的知識,見識和執行力都是一個很高的要求。很多時候孩子教育靠的不是孩子本身而是父母,特別是在孩子年齡比較幼小的時候。現在小學中學課外輔導機構琳琅滿目遍地都是,當中不乏有優秀的一些教育機構。這些口碑很好的教育機構裡面的老師是通過市場檢驗的,一般情況下要遠勝於學校的老師,正所謂不是猛龍不過江,不行的話怎麼能夠得到市場的認可呢?那是讓家長真金實銀要畫出去的。不行的話或許可以忽悠一時,但你忽悠不了一世,沒幾次機構就倒掉了。所以外面好的機構的老師教的確實比較好。

    如此下來,一些孩子在初中甚至在小學的時候已經學到了高中階段的知識。基礎非常紮實,其實到了高中階段時候,他們只要進去做做考卷鞏固一下就可以了,根本用不著老師多的盡力去輔導。所以到了好的高中,老師其實對基礎講解不是很深,因為他面對的都是整個地區最優秀的學生,這些學生早就把知識掌握得滾瓜爛熟了。這個時候這些最優秀的高中的老師,只要用自己的知識同時展開他們最拿手的猜題技術,就可以把這些學生助力一把推進清華北大。

    所以綜上所述,我覺得最關鍵的是學生自己和學生的家長,但是不能說好的高中老師沒有作用,只是他們的作用絕對沒有你想的那麼大。

  • 4 # Zhplswh

    不管是誰,只要你上學,不管你考到什麼學校,廣義來說一定是老師教出來的。老師不教你能會?

    第一:老師的作用功不可沒。

    第二:學生自身努力分不開。

    第三:家庭影響很重要。

    第四:智商很重要。

    很聰明的學生,如果放在偏僻落後的農村,如果教師水平低,你再聰明,不行。所以人們要買學區房,人們要上重點中學。你想上清華北大,證明了你本身就認為學校以及教師很重要,你認為教師不重要,你去清華幹啥?為什麼不去上三本學校?

    上了重點中學,教師水平高,自身很努力,父母很支援,就是學不好,那就是智商問題了,前三個條件你都具備了,剩下來的問題就是拼智商。

    對於學生來說智商表現三個方面:記憶~理解~應用。缺一不可。

    至於很多人說的什麼學習方法,什麼良好習慣之類的都是輔助作用,教師上課,必定不僅僅講知識,一定講學法,思維過程等等。

    個人覺得:教師,努力,智商,三者缺一不可,片面強調某個因素都是不對的。

  • 5 # 紅星照耀神州

    而教師通過壟斷和出賣知識來賺錢,老師上課不講課,下課辦天價有償補習班。應該堅持教育為學生服務而不是為教師服務的原則。如果教材讓專家特級教師寫得質量很高,通俗易懂且解答非常細緻,讓學生能看懂,同時可以錄製特級教師的上課視訊資料在DVD平板電腦手機裡播放收看,讓全國學生獲得整齊劃一的高水平教育水準,將經典習題集給出具體詳盡的解題過程,習題不求數量多而求質量高,舉一反三,以一比十,做一道題可以達到十道題的效果,小學三年級以前,有父母在家輔導功課,因為今天的父母大多接受過高等教育比教師素質高完全可以輔導孩子,小學三年級以後學生具備了自己看書學習的能力,就不用去學校聽老師講課,在家通過自學就可以完成學業,最終通過高考考研的檢測實現畢業升學。你認為在學生時代學習成績中下游的學生可能成為優秀的教師教書育人傳道授業解惑嗎?今天教師的素質是三流教師教一流學生。老師除了會折騰摧殘折磨學生導致優等生自殺還會幹嘛?很多老師學習成績遠遠不如學生,老師經常向學生請教。實現教育領域的人工智慧無人化,使得教育達到無為而治的境界,儘量減少人為因素的干擾,使得教育遵循自然規律。

  • 6 # 高考數學大神北大邱崇

    能夠考上北大清華等一流名校是由多方面因素綜合影響的,比如家庭教育、社會教育還有個人天賦,當然老師的作用也是絕對不能忽視的。

    你好,我是一名北大博士,當過8年高中生家教,所以對學生的教育情況還是比較瞭解的。在我輔導數千名學生中,80%都考上了理想的院校。

    你說,是我輔導的好嗎?不全是的,如果他們沒有一個想學的心,沒有父母為他們創造這個條件,我再怎麼著也無法幫助他們的。

    所以對於一個想要考取北大清華等一流名校的學生來說,首先個人意志要強,有想學的心,有主動學習的行為,有專注目標的耐力。

    再者就是老師的引導,就算孩子天賦異稟,沒有老師基礎的引導,也很難進入好的學校的。

    可以看看周圍考上清北等一流名校的同學,哪個沒有受到老師的影響呢?

    對於那些正在努力想要考取名校的學生來說,要相信老師的力量,也要有努力向前的心。

    現在距離高考不足8個月,對於高三生來說,時間非常緊張。這裡我分享3點建議:

    1.重視一輪複習,緊跟課堂節奏。特別是對於基礎不好的同學,在這個階段,老師會重新的把高中三年的知識要點串聯了一遍。可以說,抓住了一輪複習,逆襲率至少提升70%!

    2.查漏補缺,彌補弱勢科目。高考是看總成績的,任何一門科目瘸腿,都會拉低整個成績;而且弱勢科目都比較基礎,也是提升最快的科目,所以一定要抓住!

    3.保持心態,穩紮穩打。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只有慢慢的把基礎打牢了,成績再會慢慢提升。不要看到其他人做題,自己也瘋狂刷題。

    要有自己的複習節奏,基礎沒打好,就主攻課本;知識點掌握住了,就要精刷題、做總結;總之要有自己的複習節奏,穩紮穩打。

  • 7 # 同輝老劉

    考上清華北大,一般來說按百分計各科平均分都要90以上,按排名來說要各省前200甚至前100名,這對於大多數學生來說幾乎是不敢想的,可見難度之大。

    但對於考試分數來說,直接影響分數的就是學生和老師,這裡的老師包括校內和課外的,家長都不算直接對分數發揮作用的,是間接的。

    考試成績要考到這樣高的排名,在考試大綱相同,學齡相同情況下,最主要的是要有超過絕大多數人的學習效率,比勤奮的話上北清的孩子並不一定是最突出的那批人,但絕對是效率最高的那些人。

    效率哪裡來,一是這部分孩子自身智商高,記憶力和理解能力強,二是學習方法高效,保證了學習效率。我感覺在高考分數裡面孩子自身的作用可以達到80-90%。

    另外10-20%是來自於老師的貢獻,好的老師能用更少的時間把問題講透,能用更精煉的習題讓學生學習更多的知識點,提高學生學習效率,也能更精準地抓住考點和掌握更好的解題技巧,讓學生考出更好的分數。

    當然,老師本事再大,也要有好苗子,且教與學形成良好的互動才有價值,畢竟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別看老師這10-20%的分數貢獻,對於能上北清的學生來說,高考分數減少10-20%會是什麼結果?幾乎沒有人能達到北清錄取線。

    所以,能上北清的學生,說是老師教出來的也沒有錯,一個從來沒有老師教的孩子12年完全自學能上北清嗎?說不是老師教初出的也沒錯,孩子資質不行老師本事再大也沒用。

    當然,這個問題可能還有另外一個含義,這裡的老師是指好老師,即好老師與一般老師對孩子上北清的貢獻多大。我自己是從農村鄉鎮中學考大學的,考了個985。兒子是從人大附中考的北大。我對比過,老師的差異真的很大,在學生努力且資質中上情況下,一個好老師教比普通老師教多貢獻20分高考分是沒問題的,北清學生減20分,一樣大多數無緣清北。所以從這個角度看,也可以說北清學生是老師教出來的。

  • 8 # 教育挖挖機

    對於千千萬萬寒窗苦讀的學子來說,能夠考取北大、清華這樣的國內頂尖高校,那既是個人一生的幸運與榮耀,更是一個家庭甚至整個家族的幸運與榮耀。儘管北大、清華讀起來並不是那麼友好,每年還有那麼多被退學處理的學生。

    北大、清華學生之所以這麼受追捧,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們的本科生錄取率太低了。據有關方面的統計,北大、清華兩所TOP2高校在全國各省份的平均錄取率僅萬分之四左右,北京地區稍高一些。稱考上北大、清華的學子為“萬里挑一”是一點也不過,要從全國上千萬考生中順利衝出來,光有實力還遠遠不夠,非得運氣好到了極點方可。

    對於這些考取北大、清華的天之驕子,甚至執教的老師們都說:“他們哪裡是老師教出來的嘛!”老師言語之間既是滿滿的自豪感,認為教到這樣的學生就是一種享受、一種榮耀;同時言語之間也是對這些學生滿滿的褒揚感,認為這樣的學生自身特別努力,讓老師很是省心省力。

    那麼,考取北大、清華等一流名校的學生,真的是老師教出來的嗎?作為家長,挖挖機有自己的看法。

    進入高中以後,對於這些基礎好、底子厚,有可能考取北大、清華的學生,一般的中學都會編入師資力量最強的班級,對他們進行特殊的照顧。比如利用晚自習組建專門的“清北班”,將教學知識的難度提升到北大、清華自主招生、綜合評價的選拔試題難度,進行專門的輔導等等;到了高二、高三,對於個別學科不太均衡,或者某一門科拖後腿的學生,科任老師往往還會“一對一”專門輔導,幫助這些學霸補齊最後的“短板”。

    同時,到了高三之後,對於這些潛在的可能考取北大、清華的學生,老師們更關注他們的身心狀況,及時給予他們關心關懷,對於身體、心理出現波動的學生,會及時配合家長共同想法予以積極應對,並在請假等方面給予關心和照顧。這些同學偶爾會向老師們提出自己的請求,甚至有些是過分的請求,老師們也會一笑了之,儘可能的支援他們的想法。

    縱觀那些考上了北大、清華等一流名校的同學,他們在上述6個方面的表現幾乎無一例外地可圈可點。雖說不一定6個方面都非常優秀,但至少有3個以上的方面是非常優秀的。而這些方面,外部因素對他們的影響是區域性的,核心的還在於他們自己持續不斷的努力和上進,在於他們在學習上的持續性、有效性和高度自律性。

    所以,我們在羨慕那些考上了北大、清華的同學之餘,更多地要看到這些同學背後的艱辛付出。挖挖機家孩子雖然也去了TOP2高校之一,作為家長是親眼目睹他的辛苦所在,高三後期複習中一度還出現了腰股勞損的情形,每天晚上回家都要專門按摩二十多分鐘。成功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唯有努力努力再努力,唯有比別人更刻苦、更堅持、更能承受,方可守得雲開見月明。

    考取北大、清華等一流名校的同學,他們的家長在教育方面可能不太專業,甚至不得懂,但他們的家庭、他們的父母,卻在用實際行動言傳身教,帶出了遠大的理想、思維的方式、端正的品行、積極的態度、堅韌的性格等等。這些雖然老師也會講,也會引導,但核心素養的形成,還在於家庭,來自於父母。

    這些孩子的父母不一定很富裕,也不一定很有文化,但大多精神面貌良好,在某些方面有著一定的遠見,對孩子的教育成長有著明確的規劃,並且集全家之智、舉全家之力,合衷共濟,齊心協力共同把孩子的教育不斷推向更為優質的學習成長平臺。

    結語

    可以肯定地說,考取北大、清華等一流名校的學生,是老師辛苦教育教學的結晶,是家長嘔心瀝血陪伴的結晶,是他們自己自律奮進、持續努力的結晶,是學生、老師、家長三方協作最高層次、最好成就的體現,值得學生、老師和家長倍家珍惜。考上了北大、清華等一流名校的學生,絕不能安於現狀,絕不能躺在高考的功勞簿上睡大覺,因為求得北大、清華的門票不易,想要從北大、清華順利畢業更不易。努力學習吧,天之驕子們,早日成長為對國家、對民族、對社會有用的人。

  • 9 # 高鋒老師

    學生能夠考入清華北大,確實與老師水平有一定的聯絡,但最重要的,

    還是學生個人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沒有學生可以光靠老師講課就考到清華北大。

    如果題主有幸考入清北這兩所頂尖大學,那麼發現的第一件事就一定是:我當年引以為傲,甚至考到全省前幾名的智商,在清北什麼都不是,

    有大把的人比我更聰明,有大把的人比我更努力,但是最多的,是那些比我聰明的學生還比我更努力。

    能夠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沒有一個是書呆子,他們必定是及其聰明的,而且思維能力,學習能力,學習習慣,自控能力各個方面都遠遠超出一般的學生。

    從我大學畢業到現在,陸陸續續也送出好幾百個學生了,我發現考上985和211大學的學生,自身都是極具靈氣的,知道自己哪裡學的不好,學習的效率是普通學生的數倍。

    也有一些學生學的很死,他們上課不停的做筆記,下課拼命做題,可是錯過的知識還是經常出錯,成績一直不見起色。究其原因,還是學習死板,不能融會貫通。這樣的同學即使再努力,我估計只能止步於普通一本大學 。

    也有的學生擁有跟學霸“貌似相同,實則不同”的聰明,他們的腦子很活,對於題目經常有自己的思想,但是不到一兩天就把學過的東西拋之腦後,經常利用“小聰明”彎道超車,又不重視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導致成績忽高忽低。

    考試成績好的能到前三名,考試成績不好的話也能與差生為伍。這樣的學生如果重視基礎,把知識掌握紮實,或許可以擁有衝刺清北的潛力,但是發揮必然不如學霸穩定。

    還有的學生夢想很大,我要考清北,我要考人大,我要考復旦,但是自己的知識掌握水平配不上夢想,又不願意承認和改變,這類學生在我看來是最“可憐可恨”的。

    我以前就教過這樣一個學生,她從高一開始就認定目標是人大,到處尋找與人大有關的資料。

    學習上有很多短板,不沉下心來去補,反而天天讀高考逆襲雞湯,天天給自己打氣,告訴自己一定能做到,看的故事隨著時間的推進,從300天逆襲人大,變成了200天逆襲人大,再變成百日逆襲人大,但是並沒有什麼用。

    不靜下心來學習,查漏補缺,琢磨題型,整天自欺欺人,沉迷到別人的逆襲故事中,卻忽略了最根本的學習。

    總之,按照我對高中學生的觀察,想要取得一本以上的成績,老師的水平與學生的能力各佔50%。但是想要考到清北:

    學生時刻想著學習,沉迷學習是第一位;

    腦子靈活,會學,提升的效率高是第二位;

    不驕不躁,自控力和抗壓力強,心態穩定是第三位;

    優秀的師資力量和教輔資料是第四位。

  • 10 # 南極冰火

    學生的天賦加上老師的教育相結合。

    現在的家長不承認天賦,自己的孩子學習成績差,不承認自己的孩子智商低,推在孩子貪玩上。事實並非如此,人們常常講,要有鴻鵠之志,燕雀即使有鴻鵠之志又能如何?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即要是高智商的學生,還要由優秀的教師來教,缺一不可。老師與學生就象園丁與花朵,美麗的花朵能不能盛開,開的效果如何,與園丁的培育技藝有關,優秀的園丁可以使花朵開得更美麗。但是如果優秀的種子,沒有花朵的基因,再好的園丁也無法使野草開出美麗的花朵。

    自古以來,“有考上狀元的學生,沒有考上狀元的老師”,孔子”弟子三千,七十二賢人”。

    孔子是偉大的教育家,可以說他的教書育人水平應該是無人能比的,他的學生成才率也不是百分之百,百分之二多點,而大多數老師教一輩子書也培養不出一個賢人,教出狀元學生的了了無幾,這說明,老師很重要,學生的天賦更重要。我們常講,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老師與學生,就象園丁與花朵,一棵雜草在哪個園丁手裡也培養不成牡丹的樣子,開出牡丹那樣美麗的花朵,而一朵牡丹花,如果在一個技術不好的園丁手中,也許會死掉。

    因此,學生學習成績和老師教學水平是相符相承的,缺一不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老老恆言》是一本什麼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