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情第一錢第二

    他們老一輩夫妻在一起根本就不是現在這麼時尚,他們能在一起完全是出於人道主義,道德思想,根本就不懂什麼叫“愛情”,只知道兩個人能湊到一起就好好過日子咯!而現在的夫妻卻是那麼自由,那麼的隨便,也是那麼的不可靠吧!

  • 2 # 奶爸說帶娃兒

    這裡面涉及三代不同的愛情方式:

    第一,爺爺奶奶一代愛情

    我的爺爺奶奶是沒有愛情的,他們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走到一起的。用好聽的話說,就是先結婚後戀愛;用不好聽的話說就是,嫁雞隨雞嫁狗隨狗。他們感情更多的是日久生情的親情,而不是愛情。

    你可能會說,那個時代不是有愛情了嗎?有人物傳記,有影視作品的記錄。但,那只是少部分人而已,真正社會生活還都是非常傳統的。他們的責任分工也證明了這一點,男主外女主內。五個孩子,在沒有爺爺的直接教育下(爺爺當時都是白天出門去做生意,回家的時候已經是半夜。),被奶奶一個人拉扯大。這中間,奶奶自己還親自在沒有旁人幫助的情況下,生下了一對龍鳳胎。就是我後來的三叔和姑姑。

    他們的觀念中,很難說有愛情的概念。有的只是一些戲臺說書中聽來的故事。比如,梁山伯與祝英臺。

    第二代,父母一代愛情

    雖然當時社會有了新的氣象,但是傳統他不只是說說而已的文化,更多的是人們代代相傳的生活習慣。媒人,改了個稱呼成了介紹人。其實,這只是城市裡說法,在農村依然是被稱為媒人。

    我的父母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經人介紹兩人見面,我們那裡叫做“相親”。在之後,姥姥極力的推動這場婚事,雖然母親當時不是很同意。但是,也無奈的接受了(這個話是母親生前我還小的時候跟我說的,在她去世的前一兩天,依然還在唸叨。)。

    他們生活的爭吵是“家常便飯”,而這種生活形態是屬於他們他們那一代的共同屬性,經常是張家今天勸完李家,明天可能就會李家給張家勸架。那個時代基本的形態還是有“勸架”,這種形式。現在,我們看到的經常是看熱鬧不嫌事大,而且在當時回孃家大多數會被勸回來的。並不像現在,還幫助添油加醋。

    他們應該是屬於希望擁有愛情的一代!

    第三代,現在的愛情

    這一代應該是拋棄愛情的一代,只是以愛的名義幹了一些無關愛情的事兒。

    生活中各種秀恩愛,可是背後一夜情,出軌,無性婚姻等等,豐富多彩,離婚率逐年遞增,現在還出現了很多恐婚一族。

    名義上都是感情不錯,好似擁有了愛情,但是沒有車和房又不嫁。因此,作家韓寒曾經說,有很多人嫁給了房子和車。有很多人嫁入豪門,可是結局確是易學大師曾仕強說的“高階傭人”。

    現在,很多人都是自由戀愛,然而,太自由的結果往往就是自己不受愛情的規則約束。出現多條感情同時進行的情況。高興就以愛情的名字結果,不高興就以感情不和為藉口離婚。

    透過以上的三點,我們可以總結一下:

    第一,愛情在婚姻中其實是出現的非常晚,也就是近幾十年的事兒。可以參考《親密關係》(第六版)的愛情一章。

    第二,婚姻的形式是隨著社會形態的變化在變的。曾經我們的社會是多夫制,後來一夫一妻多妾制,後來是一夫一妻制(其實,準確應該是專偶制),在以後會是什麼樣呢?畢竟,我們的社會習慣又迎來革命性的變化,人工智慧時代。

    第三,愛情越是轟轟烈烈婚姻的結局往往越是悲慘。看看新聞這樣的例子隨處可見。

    第四,婚姻和愛情,能不能兼得。恐怕要看運氣了。得到更好。得不到二者選其一,你的選擇是什麼?這個是選擇題,而不是對錯題。這就如同選一個愛你的人還是你愛的人。

    第五,各種生活的便捷方式,已經在潛移默化的改變我們的習慣,而這些新的行為方式,也在左右著我們的思維方式,從而挑戰著我們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可以參考《你的生存本能正在殺死你》和《習慣的力量》。

    第六,因為,生活習慣改變導致我們的耐心程度普遍的偏低,因此溝通需要高度有效。工作上如此,家庭生活上更是如此。溝通的重點是形式和語氣,內容是其次的。因為這個涉及到大腦結構,情緒屬於本能反應,如果我們不進行自我訓練是無法用理性控制的。這就是為什麼?明明有那麼多方法可以減肥,但是我們就是無法堅持下去。

    未來的愛情還會經受更大的時代考驗,你準備好了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800的缸,適合養什麼冷水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