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陶德中士
-
2 # 本道非本道
一、正常的更新換代
1987年列裝的在美國M1坦克基礎上研製的K1到了K2開始研製的1995年,已過去近10年時間裡,在這個時間開始新一代坦克研製,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二、提高南韓坦克的中國產化率提升整體國防水平
K1坦克實際上是美華人在M1基礎上研製的,南韓人並沒有掌握多少技術,該坦克零件80%都來自於外國。而K2坦克80%左右零件由南韓自產,透過K2坦克南韓才算真正基本掌握第三代坦克技術。
三、原有K1坦克與世界先進水平存在較大差距
K1坦克雖然在面對南韓的主要對手北韓的T62、天馬虎等坦克時有一定技術優勢,但是面對世界主要強國的第三代主戰坦克如天朝的99式,日本的90式、俄羅斯T90時在綜合性能上處於弱勢。特別是火力,對於主要強國的三代主戰坦克處於(自己)打誰都不穿,(別人)誰打都能穿的尷尬境地。
而K2坦克的出現讓南韓在第三代主戰坦克上與世界主要強國最新型號坦克基本處於同一水平。
四、武器出口的需要
由於本國武器市場狹小,南韓一直對國際軍火市場虎視眈眈,成為武器出口大國也是南韓政府的既定國策之一。通過出口提高產量降低南韓產武器生產成本也就成為K2研製目標之一。K2在研發初期就有考慮未來出口,零部件在供應商的選擇上除南韓企業外儘量以國外知名成熟產品為主,在商業宣傳上打造K2坦克採用國際各大名牌部件的高品質形象。
目前K2坦克技術已經成功出口土耳其。
-
3 # 浩漢防務論壇
1995年,南韓國防發展署承擔了基於南韓國內最先進技術開發現代裝甲戰鬥車的任務。儘管現有K1和K1A 1型坦克的效能優於現有的北韓坦克中的大部分是T - 55和59型坦克,但本發展方案的目的是進一步實現大韓民國陸軍的現代化,而非繼續和“沒出息”的被南韓進行軍備競賽。K2早期的設計變體包括一種帶有無人炮塔的版本,但實現難度過高,這種版本後來被廢棄,取而代之的是有人炮塔的設計。並且,K2還計劃裝備萊茵金屬公司的140毫米大威力實驗炮。 但由於萊茵金屬公司目前的武器120毫米/ L55在可預見的未來足以對付未來的裝甲威脅,因此在考慮到實用性南韓不得不放棄這種武器。為此,K2隨後針對120 mm / L55進行了重新配置,以求在必須的情況在最小的修改下安裝140 mm坦克炮。於K1A1坦克相比,K2主炮的裝填速度更快,且穿透能力更強,甚至可以達到同時期中國125MM坦克炮的能力。並且,K2坦克的精準度也有很大程度的進步,這主要表現在火炮穩定器和觸發延遲機構的連線,而具體表現則為移動射擊目標和端酒杯。
K2的正面裝甲據稱對L55炮發射的120毫米APFSDS特殊穿甲彈有效。並且,可以抵抗火箭彈爆炸性反應裝甲塊也有安裝,並計劃在後續升級計劃中增加K2 PIP (產品改進計劃)版本的非爆炸性反應裝甲。而K2防禦來襲導彈系統則是由一個軟殺傷反導系統提供的,也就是被動防禦系統和煙霧發射裝置的結合。但,並不排除K2 PIP很可能在未來幾年內釋出安裝硬殺傷反導防禦系統的先進改進版本,畢竟這只是預算的限制問題。
回覆列表
三八線兩側的事兒大家應該都知道,因此,南韓軍隊對先進主戰裝備的需求特別強烈,因為對面的人民軍擁有龐大的裝甲力量,在無法在數量上形成壓倒性優勢的情況下,南韓必須依靠更先進的武器來抵消這種威脅。
所以即使現在的K1系列主戰坦克能對付北方的主戰坦克,南韓也擔心隨著北方不斷對天馬虎式坦克進行升級改進,K1系列早晚要失去威懾力的。自主研發坦克就相當有必要了。於是在1995年開始南韓著手研發中國產的主戰坦克。不過實際上K-2坦克上擁有大量的外國部件與技術,南韓雖然儘量實現零件中國產化,但是依然有很多裝置需要進口。比如1500馬力發動機,變速箱,主炮都是德國貨,火控系統則是法國泰雷茲集團的。不過後續南韓逐步利用授權的技術來讓這些重要裝置實現中國產化。最終達到純中國產化的要求。
當然,K-2坦克上也有不少南韓自己的創意和技術。例如油氣懸掛系統就是南韓自己的技術,這種技術可讓坦克的車身進行升降,利用進行只露出炮塔的完美戰術。K-2坦克還配有一款南韓自主研發的智慧攻頂彈藥,可攻擊8公里外的目標。在被主炮打到空中後,會開啟降落傘,然後尋找到目標打擊敵方戰車的頂部。另外K-2坦克使用的複合裝甲也是南韓自己的產品,該款裝甲的保密級別還比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