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睿讀西遊

    這是一段很要理解的歷史!

    北魏自稱繼曹魏國祚,那麼中間的晉當然是偽朝,僭越。

    為什麼北魏把東晉叫僭晉,劉宋叫島夷?南朝又為什麼稱北魏為魏虜?

    1,僭,僭越,地位低下而冒用地位高的人的物品或者稱號。 司馬睿東晉的開國皇帝,傳說司馬懿的曾孫。 這段話是給司馬睿潑髒水。 大意如下,偽晉朝司馬睿,字景文,西晉將領牛金的兒子。當初,晉宣帝司馬懿(司馬昭追封)生了大將軍琅邪武王司馬伷。司馬伷生了冗從僕射、琅邪恭王司馬覲。

    司馬覲的王妃是譙國夏侯家的女兒,字銅環,和牛金通姦,才生了司馬睿,沒有被發現是通姦生的孩子,所以司馬覲仍然認為是他兒子。

    2、鮮卑人自稱黃帝之後,與漢族同宗,道武帝建立北魏後,消滅北方割據勢力遷都平城,與建康的劉宋王朝對峙,不只相互攻戰,還爭著正統地位。他們稱劉宋為島夷,劉宋稱他們為索虜,島與夷都是少數民族,都非漢人,所建王朝是非正統王朝。

    3、為了論證自己王朝的正統性,打擊敵對國家是一種有效地手段,給對方一個貶義的稱呼,表示對對立王國的不承認和蔑視的態度。

    《北史·序志》有載:“大師少有著述之志,常以宋、齊、梁、陳、魏、齊、周、隋南北分隔,南書謂北魏‘索虜’,北書指南為‘島夷’,又各以其本國周悉,書別國並不能備,亦往往失實,常欲改正,將擬《吳越春秋》,編年以備南北。”

    《北史》是隋唐之際李延壽所著,雖非魏晉之書,但透過以上材料至少可以反映兩點內容:其一,在魏晉南北朝之際,南北朝在史書中相互攻擊,南朝史書稱北方國家人為“索虜”,北朝史書稱南方國家人為“島夷”。互相醜化其形象。其二,李大師是因為看到南北朝互相醜化而“往往失實”的史書,才“有著述之志”,後來其子李延壽材繼承父親的遺志,完成了《北史》和《南史》。

    綜上兩點可以說明南北朝史書中會經常出現“索虜”、“島夷”之類的攻擊之語,其目的正是為了醜化敵對王朝,可以標榜之際,宣揚其王朝的正統性。又如《南齊書·魏虜傳》曰:“魏虜,匈奴種也,姓託跋氏。晉永嘉六年,幷州刺史劉琨為屠各胡劉聰所攻,索頭猗盧遣子曰利孫將兵救琨於太原,猗盧入居代郡,亦謂鮮卑。被髮左衽,故呼為索頭。”

    這裡值得注意的有兩點,其一,《南齊書》稱北魏為“魏虜”,顯然帶有蔑視之意,其形容拓跋氏“被髮左衽”,而“被髮左衽”向來是用來形容蠻荒未化的夷狄的。其二,《南齊書》稱鮮卑為“索頭”,稱北魏為“魏虜”,兩者結合,正是前所引《北史》中“索虜”的來源。

  • 2 # 心藍奮鬥錄

    1.古語云:得中原者,得天下!

    北魏當時佔據了中原地帶,並且潛心漢化改革,也曾經帶領中原人們和北方人們創造過輝煌的歷史成就。

    2.東晉成立之前,實際上是諸侯王司馬睿在士族的擁戴下,南下去江南建設割據政權,並且在西晉朝廷幾番催促過來勤王下,依然我行我素,逡巡不前,

    擁兵自重,保持自己的小朝廷和小集團的利益最大化。卻放任西晉朝廷徹底覆亡。這個時候,司馬睿和南方士族彈冠相慶,終於可以稱帝了。

    以上2點,我想就是北魏稱東晉為“僭晉”,稱東晉皇帝為“僭帝”的原因了。

  • 3 # 外賣小牛啊

    這也是史學界一直爭論的問題:到底北魏是正統還是東晉是正統?

    雖然說東晉是繼承西晉,士人們也衣冠南渡建立東晉,為漢民族的傳承做出了貢獻;但北魏建立以後歷來拉攏和重視漢人,特別是北魏孝文帝的全面漢化政策,為中華民族的形成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三國兩晉南北朝正是漢民族形成的時期!由於漢朝的強大與兩漢時期的長治久安!使少數民族統稱原漢朝疆域的人民為漢族。西晉末年的五胡亂華使漢民族的形成經受了一次巨大的考驗!但漢民族的文化強大,使他們心生仰慕,春風化雨般的融入;使東晉王朝保持漢民族獨立性的作用弱化!東晉時期是南方大開發的時期,但北方生產力依然強於南方。衣冠南渡的也只是小部分人,大部分士人還在堅守自己的家園!北魏稱東晉為僭晉一是為了其王朝的正統性;二也是融入和學習漢民族的表現!

    所以綜合來看:北魏是正統略強於東晉!

    現在部分出華人員,看到外國比中國發達些;就對中國表現出蔑視和以身上流著華人的血為恥!但幾千年來,有多少民族飛蛾撲火般的融入中華民族!幾百民族的同化消失在歷史雲煙中!大規模以北魏始矣!所以說:落後就不是光捱打的問題了,特別是文化文明的落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死後為什麼身體會變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