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還未如願見著不朽

    明朝那些事這套書看過很多次,在這裡給大家分享一些。

    懂得暴力的人是強壯的,懂得剋制暴力的人是強大的

    正義和公道,或許會遲到,但絕不會曠課。

    你還很年輕,將來你會遇到很多人,經歷很多事,得到很多,也會失去很多,但無論如何?有兩樣東西,你絕不能丟棄,一個叫良心,一個叫理想。

    外交是指處理國與國之間的關係的方法,但它還有另外一個通俗的解釋,用最禮貌的方式說出最骯髒的話。

    有一段是作者評價唐伯虎,他是這樣說的

    有時我也曾看過電視上那些唐伯虎為原型的電視劇,看她如何智鬥奸臣,看她如何取得美人歸,這些情節大都十分搞笑,但無論如何,每次我都笑不出來。

    因為在我的腦海裡,始終浮現的是那個真實的唐伯虎,是那個意氣風發的年輕人,那個懷才不遇的中年人,那個心灰意冷的老人,是那個在無奈中痛苦掙扎無比絕望的靈魂,只有那首桃花歌仍舊在訴說著他的心聲,縈繞千載,從未散去。

    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見武林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張牙舞爪的人,往往是脆弱的,因為真正強大的人是自信的,自信就會溫和,溫和就會堅定,無須暴力,無需殺戮,因為溫和才是最高層次的暴力。

    或許到人生的最後一刻,他都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死,他永遠也不會知道在這個世界上,有著許多或明或暗的規則,必須適應,必須放棄原則,背離良知,和光同塵,否則無論你有多大的抱負,多麼光輝的理想,都終將被湮滅。

    如果你看過明朝那些事這套書,你會對北京保衛戰中的于謙印象深刻。

    于謙不是天生的英雄,至少在正統四年8月18日的那個早晨之前,他還不能算是個真正的英雄。雖然他為官清廉,雖然他官居三品,手握大權,但這都不足以證明他是一個英雄,她還需要去展示他的畏懼,和戰勝畏懼的力量。

    于謙是一個很強勢的人,從他怒斥朱高煦到不買王振的賬,他一直都很強勢,似乎天下沒有他怕的東西。

    但這次不同,作為代理兵部事務的侍郎,他要面對的是瓦刺大軍和城內低迷計程車氣,自己的生死可以置之度外,但如今國家的重大已經壓在了自己的身上,必須謹慎處理,一旦出現失誤,後果不堪設想。

    于謙非常清楚,逃就會丟掉半壁江山,所以不能逃。

    那麼戰呢,說說豪言壯語自然容易,但瓦刺攻來的時候,用言語是不可能退敵的,萬一要是指揮失誤,大明王朝有可能毀於一旦。

    是戰是逃,這是個問題。

    從幼年的志向到青年的科舉,再經過十餘年的外放生涯,直到被召回京城擔任兵部侍郎,他並非一帆風順,她他曾平步青雲,也曾被人排擠,身陷牢獄,幾乎性命不保,但無論是成功還是失敗,這一切都一直在磨練著他。

    也正是在這一天天的磨鍊中,他逐漸變得堅毅,逐漸變得強大。

    強大到足以戰勝畏懼。

    殉國忘身,捨生取義,逆寧正而斃,不苟而全。于謙,最終還是邁出了這一步,國家興亡,我來擔當。

  • 2 # 麻辣姜

    必須是下面這句:

    當面對強大的敵人時,人們的第一反應往往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先上去拼一拼,不行再說。這個行為的錯誤之處在於,牛犢並非不怕虎,而是因為它不知道虎的可怕。

    《明朝那些事兒》這本書,其實我並沒看完,甚至連這句話出現的語境都有點記不太清了。如果沒記錯的話,應該是說朱元璋和陳友諒的。

    這裡我不想死摳內容上的細節,只說這句話本身帶給我的感受。

    “牛犢並非不怕虎,而是因為它不知道虎的可怕。”

    反過來說,如果TA知道了虎的可怕,是不是就沒有嘗試的可能了?如果沒有嘗試,那人會不會後悔?

    我覺得會。

    這種風險對唐僧來說,是被妖精抓去了;對我們來說,就是未知的不可控,有可能行差步錯,滿盤皆輸。

    可怕輸,就不落子了嗎?怕經歷風雨,就一直躲在暖房嗎?畫地為牢從來不是別人強加的,都是自己給自己設的。

    人生就像一艘船,你可以躲在港灣一輩子風平浪靜,卻也就失去了遙望星辰大海的樂趣。

    滿身傷痕又如何?一無所有又如何?只要生命和健康還在,就不怕萬事從頭越。只要第二天的太陽照常升起,希望之光就永不幻滅。

    對萬事萬物要心存敬畏,但敬畏不應該成為我們勇往直前的阻礙和藉口,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和信仰。

    人類最偉大的武器,就是豁出一切的決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弟子規入則孝部分內容一共多少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