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技術小助手

    BIM,一個近幾年在建築設計業、土木工程等領域得到廣泛關注的新型黑科技技術,設計師們撞破腦袋都想深入瞭解的高能手段,它的真實面目到底是什麼呢?今天,就帶大家是深入探索一番!有人說,BIM是將CAD、SU和3Dmax一網打盡的高能軟體,有人說,BIM是擁有超強模型資料庫,可分分鐘建模的資訊管理系統,還有人說,BIM是不再侷限於設計師使用的軟體工具,而是專案工程中所有人共享的資源平臺。這些都沒錯,BIM,就是這麼的多元強大!BIM技術起源於美國,逐漸擴充套件到英國、挪威、日本、中國等國家地區,而中國其實早在2004年左右開始就已經開始接觸BIM,但目前還無法形成規模化應用,並一直在致力於發展的階段。資訊化建模由於傳統模式下,CAD畫圖和3D建模都單獨分離的體系,一般開始畫圖的順序是:CAD二維,從平面開始→天花→地坪→立面→節點,然後建模。而BIM是由牆體、門、柱等構件圖元建立起的資訊化三維模型,畫圖即是從建模開始:BIM三維,從空間開始,先建築結構→幕牆→牆面造型→門及門套→傢俱地坪→天花,二維圖紙則是在模型完成之後自動生成。設計資料聯動變化運用傳統軟體CAD製作施工圖時,我們的流程是:擴初設計→深化設計→現場變更→竣工圖。並且在大型工程中,眾多工作人員其中一人出錯,就會造成重大失誤,嚴重影響工作效率。而BIM則根本不用擔心這一點,因為一個專案所生成的各種圖紙都是來源於同一個模型,一旦模型修改,所有圖紙、圖表都是相互關聯、實時改動的,並且只要一處改動,其他建築師及其他工種(例如結構,水電等)的設計師都會在第一時間看到並給與反饋,這大大提高了圖紙修改的效率和準確性。視覺化分析在傳統設計模式中,工程專案的變動只能在實際施工過程中發現分析,再同步二維三維軟體同步更改更新,浪費了大量的人工時間成本。而BIM技術中,各種平、立、剖面圖及三維效果圖、三維動畫等都可以根據模型隨意生成,並且還具有節能模擬、緊急疏散模擬、日照模擬等真實世界的模擬,這就為視覺化分析提供了方便。BIM中,所見即所得,在專案建模時,就能清楚地複核管線與其他構建之間的搭接關係,並找出矛盾之處。有效的工程概預算傳統設計中,如果專案結算一旦超預算,成本不過關就砍設計,導致工期延誤就只能搶工趕工期。如果報告給上級要求增加專案費用,那關於工期調整等一系列的流程說明又實在太麻煩。而在BIM來說,就有了省人省錢省時間省事的好方法。由於BIM的資料庫中包含了所代表的建築物的詳盡資訊,從模型中就可以生成各種門窗表、材料表等,要統計某個裝飾構件的數量、價格、廠家資訊也十分方便,這樣設計師就很容易利用它生成採購清單等,保證採購數量的準確性。與建築相關專業實現資訊共享與協同工作在專案展開過程中,不管是施工單位還是業主及設計單位,都需要相互協調配合工作。一旦專案實施過程中遇到問題,相關人士都要一起出現協調發現原因並解決問題。而在BIM中,有關建築工程的所有基本構件資料都存放在統一的資料庫中,實現了資訊整合。這就可以使室內設計、電氣、排水等不同專業的設計人員能夠透過網路在同一建築模型上展開協同設計,並且能夠與業主、承建商、材料供應商等溝通並傳達相關資訊,保證設計協調、搞笑、順利地進行。在中國,成功應用BIM的案例專案有哪些呢?上海中心大廈上海中心大廈,就是堪稱BIM經典之作的專案。作為上海第一高樓,它的建築主體為118層,總高為632米,結構高度為580米,其設計理念就是一個垂直城市,共分為9個空中社群,每個社群都有獨立的空中花園和服務設施。建築採用了雙層幕牆的外立面結構,整個玻璃幕牆的結構體系極其複雜,而跟建築師、機電師以及業主等的協調工作是很具有挑戰性的的事情。在傳統設計方式難以滿足的情況下,上海中心大廈便採取了BIM技術,大大提高了設計、施工、管理、投資控制等工作效率,加速了專案設計的過程。望京SOHO有了BIM,人們的思路也就打開了。BIM+PM、BIM +雲計算、BIM+物聯網、BIM+GIS、BIM+3D掃描、BIM+虛擬現實等應用順勢而生,BIM與各大技術整合應用的理論與實踐給中國城市未來的發展打開了更廣闊的天地。當然,BIM除了在大規模的專案工程中廣泛應用,在室內設計等小專案的應用也非常方便,用於對業主的功能演示就一目瞭然多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什麼誇女孩子漂亮的詞語比如說美若天仙沉魚落雁等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