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深漂布衣
-
2 # 夫妻這點仕
很開心為你解答~
其實我和題主也曾有過類似的困惑,只不過兩年前的自己是比較寡言,也就是不敢說太多,更別提在多人的場合了,生怕自己一不小心說錯話就會出糗。
那時為了克服這個問題,硬生生的強迫自己去和別人找話題,而我也成為了迎合別人的傀儡,結果不言而喻,常常把自己累個半死,費心費力還達不到自己的預期。
於是後面我逐漸認識到能量磁場的重要性,也就是做自己,有同頻率磁場的人會自動向你靠近,於是我把時間精力都花在了自己身上。
例如去參加同頻人的線下活動交流會,以謙虛學習的心態去聽課,去吸收,至於交流方面給自己足夠多的彈性時間,不勉強自己,或者在線上和群裡的小夥伴們一起寫作讀書,我認為最重要的,就是不斷地在浩瀚的書海里給自己充電閱讀,保持好奇、探索新知的慾望。
時間長了,很自然而然會知道如何表達,讓自己和他人都會覺得舒服。
接下來我有了自己人生中第一次的線下分享經歷,等分享完畢後,竟然有個小夥伴跑來詢問我之前是否學過演講。估計她很難想象,站在自己對面在臺上侃侃而談的人,以前竟然是個和別人說話眼睛都無法直視的人,這可真是一件有趣的事~
回到正題,關注到題主提問的重點訊號:一直被說不會說話、三十歲、怎麼改。
由此資訊可得知, 這已經給題主的生活帶來一定的影響,但是不知道你是否有注意到,到底“會說話”具體是怎樣的定義?是會拍馬屁、哄人,還是說的話讓人由心的尊敬,還是好的字詞、甜言蜜語張嘴就來呢?
這似乎都很難去定義,不同場合說不同的話,但會說話於你的真正意義是什麼呢?也就是我們在學習一項技能前,需要明確自己的目的是什麼,它能給你帶來什麼價值?
明確這個問題後,如何學習溝通?
首先我們要明白溝通的能力是可以後天培養的能力。
溝通能力是一種人人都可以擁有的技巧,例如像肌肉沒勁,可透過長期鍛鍊啞鈴,完成啟用。
它是一種能力,會不斷地隨著每個人的心理或環境等其他因素髮生改變,因此,溝通能力同樣可以透過培養達成目的。
溝通需要有同理心同理心指的是懂得站在對方角度去感受,重新創造個人觀點的能力。
同理心可以透過三方面實現:首先在觀點上,可以先仔細聆聽對方訴求,嘗試理解他人的觀點,這並不意味完全同意對方,而是在交流中可以快速找到共鳴。
其次情感上,多去感同身受,察覺他們內心細微的變化,例如情緒的變化有恐懼、失望等。
最後不僅僅是和他們有一樣的感受與想法,而是站在真誠利他的角度為他們的利益著想。就像有句話說的:想要得到的,那就先給出去。
溝通需要處理好親密關係有一名家長曾問知名心理專家李子勳老師,孩子到底能不能打?李老師說,不是打不打的問題,關鍵是孩子與父母的關係如何。如果關係好,沒有心理距離,那教訓一下沒多大關係,他稱自己小時候就被打過不少,長大也沒有心理問題。
但如果孩子與父母交流甚少,關係也不融洽,算不上親密無間,那就需要謹慎。不說是捱打,哪怕雙方出現衝突,也會讓對方一直記恨你。
心理學上被反覆強調的一點:只要有好的關係,高效的溝通也就有可能產生。
溝通需要具有信服力與他人溝通時,溝通的質量是由對方的反應決定,對方是溝通質量的判定者。而如果我們要做到讓對方把話聽進去,不是說多少,而是能讓對方信服有幾分。
而有效的溝通則不僅僅是一種語言,更是一種自我人格反射的方式。相比於說,人的心理更喜歡看到行動的結果。
而做到這一點,首先做到自我坦誠,不能說一套做一套。因此,好的執行力則是令對方臣服的有效溝通方法之一。
最後,建議題主不要給自己太多的心理壓力,很多時候只要我們能換位思考,願意傾聽,同時也樂於分享,那麼真誠的人還會怕沒人會喜歡嗎?
人往往能被束縛,大多原因都是自我設限,當遇到問題時,不妨可以傾聽下自己內心真正的需求,或許很多問題就能迎刃而解啦~ 希望回答對你有幫助,祝好運~
回覆列表
既然不會說話,就低調一點,少說話就可以了。說話也是一門藝術,說好說壞全靠一張嘴,禍從口出,說者無意,聽者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