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愛工作愛剪輯
-
2 # 包大人玩科學
1839年,
根據“人類兩隻眼睛成像不同”的原理,
英國科學家查理·惠斯頓爵士發明了一種立體眼鏡,
讓人們左眼和右眼在看同樣影象時產生不同效果,
這就是最初的3D眼鏡。
世界上第一部3D電影是《愛情的力量》,
遺憾的是影片很早之前就已經遺失了。
1936年利用雙鏡頭攝影機和偏振片可以造出具有立體效果的影片,
但此技術具有不少限制。
之後從RealD三維等技術發展、
阿凡達等電影流行之後,
立體影片才進一步被廣泛推廣。
大多數人類都擁有兩隻眼睛和一套神奇的雙眼視覺系統。
對於大約6到7米遠的物體,
雙眼視覺系統能讓我們對物體距離做出準確判斷。
如果我們的視野中有多個物體,
我們能夠自動分辨出哪個離我們更遠、
哪個離我們更近,
以及它們相距多遠。
如果你閉上一隻眼看東西,
雖然仍然能夠感知距離,
但是精度會下降,
並且你必須依靠視覺暗示,
所以判斷速度更慢。
我們的雙眼視覺系統依賴於一個事實,
那就是我們的雙眼之間有大約5cm的距離,
因此每隻眼睛分別從稍微不同的視角看東西,
而你大腦中的雙眼視覺系統則利用這種差別來計算距離。
你的大腦能夠將兩隻眼睛看到的影象關聯起來,
儘管他們有些許不同。
簡而言之,視差就是立體的根本,
也就是說有視差才能表現出深度。
那麼怎麼表現視差呢?
我們先來補充一些理論知識——
互補色原理:
補色指完全不含另一種顏色。
紅藍3D眼鏡即互補式(色差式)3D眼鏡,
是一種新型的影視產品,
用於輔助3D紅藍立體電影的欣賞。
原理:
紅藍立體電影一般左眼紅色鏡片右眼藍色,畫面也是紅藍錯位的。紅色鏡片只有紅光能透過,藍色鏡片只有藍光能透過。這樣左眼的鏡片會過濾掉畫面的藍內容,只看到紅色部分,右眼過濾掉紅色,只看到藍色部分,左右眼看到不同畫面而產生立體感。
當左放映機的畫面透過紅色鏡片(左眼),拍攝時剔除掉的紅色畫素自動還原,從而產生真實色彩的畫面,而當它透過藍色鏡片(右眼)時大部分被過濾掉,只留下非常昏暗的畫面,這就很容易被人腦忽略掉;
當右放映機拍攝到的畫面透過藍色鏡片(右眼),拍攝時剔除掉的藍色畫素自動還原,產生另一角度的真實色彩畫面,當它透過紅色鏡片(左眼)時大部分被過濾掉,只留下非常昏暗的畫面,人眼傳遞給大腦後被自動過濾。
我們就可以看到逼真的立體電影了,宛如身臨其境。
理論很美好,現實很骨感哦==
我們自己買的3D眼鏡效果未必很好,
關鍵是這個“紅藍”的顏色沒有標準。
不同電影採用的紅藍顏色實際是有區別的,
甚至根本就不是紅色和藍色,
常見的還有黃色、綠色、青色、洋紅色等,
在電影院時候眼鏡是根據電影的顏色定做的,
所以感覺效果挺好,
而自己買的時候就沒法完全匹配了,
顏色差一點紅色過濾不完全,
或者藍色過濾不完全就會有重影,
很難有完美的效果。
除了電影和眼鏡顏色外,
顯示裝置的顏色也很重要,
如果顯示器或者電視有偏色,
哪怕眼鏡和電影完全匹配的還是會看到重影。
如果你手邊正好有立體眼鏡,
可以搜尋一些紅藍照片感受一下哦。
回覆列表
3D眼鏡不全是紅藍的。首先講一下,3D電影分紅藍格式,左右格式,上下格式等。
紅藍格式的需要帶紅藍3D眼鏡才可以看,不然看到的景象就取下圖所示但是,在電影院裡看到的是屬於偏振的電影,所需要的3D眼鏡沒有紅藍顏色,屬於偏振眼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