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士心尚德2987
-
2 # 三亞的海
這個問題挺有意思的,日本相撲手上沒上戰場,真的沒有看到有關統計數字。在冷兵器時代,他們可能還會有點用,畢竟身大力不虧。現代戰爭裡,他們的加入只能使後勤保障更加困難。除了吃得多,難道用他們擋子彈嗎?
-
3 # DS影片
對相撲運動並不太關心,所以也就沒這方面的統計。不過日本的戰前運動員,比如打棒球的、踢足球的,都有被召上戰場,還有戰死戰傷的。相撲選手並沒有可以免除兵役的條件。當然了,二戰的戰爭,相撲選手也得靠步槍、機槍打仗,其原本的運動技巧是沒有什麼用的。
下圖中是日本戰前著名的棒球選手澤村榮治,曾經去美國打球很有名氣。侵華戰爭爆發後徵召入伍,到過中國前線,乘坐運輸船被美軍擊沉而死亡。
另外,相撲運動在日本軍隊中是很流行的,特別是海軍。因為軍艦上空間小,除了個人的鍛鍊身體,要開展多人參與的體育運動沒有場地。只有相撲,只要在甲板上鋪塊席子就能進行了。日本海軍各艘軍艦上都有自己的相撲代表隊,與其他軍艦相遇時會舉行相撲對抗賽。獲得勝利可以得到一些食品做獎勵,輸了就會挨耳光。
-
4 # 愛笑的小杰吖
相撲選手在日本的地位如同鬥牛士之於西班牙一般的尊貴。作為國技,它一直被日本國民好好的保護著;作為特色,它一直被日本國民尋找著任何機會推廣著。所以二戰中沒有上場
-
5 # 血色黃昏的黃昏
二戰時期,日本相撲手也要上戰場。
1927年,日本頒佈《義務兵役制》。按照規定:
凡年滿20歲的日本男性都有義務參軍服役。現役部隊2年、預備役4年、再後備役待5年、最後是第一補充兵和第二補充兵。也就是說,一個20歲的青年,退伍以後還要服將近20年的預備役。日本《義務兵役制》頒佈以後,日本的常備軍雖只有17個師團,但是預備力量相當雄厚。
二戰時期,日本全民皆兵,包括兒童、少年、青年、婦孺等等,在日本軍國主義渲染下,都是狂熱的軍國分子,全都“為國獻身”!相撲手也不例外。
日本相撲手在軍訓
日本相撲手在軍訓
1940年,日本相撲手在海軍工廠勞軍表演
玉乃海太三郎,實名智博三浦,(1923年1月2日—1987年9月27日)是日本東郡相撲摔跤手。他的最高級別是sekiwake(關脅)。他在1957年贏得了頂級聯賽冠軍。他後來成為Kataonami(片男波部屋)馬廄組的主教練。
玉乃海太三郎,1940加入日軍。
二戰時期日本全民皆兵。
日本婦女軍訓
日本兒童軍訓
日本小學女學生軍訓
-
6 # 橋本看日本
二戰日本是舉國參加戰爭,所以相撲運動員也不能例外,據現有的資料,有大約200名左右的相撲選手參加戰鬥,戰後回到日本的已經不足這一半的數字。日本戰敗後,很多在中國東北服役,最終被俘虜的相撲選手,被蘇軍帶往西比利亞,很少有活著回到日本。筆者採訪了當時的倖存者,他們是這樣描述的,很多相撲選手被一張紅紙徵調,就走向戰場,一般的都是派往中國戰場,也有的是在本土服兵役,等待他們的大多數是開挖與搬運的重體力活,當時還有一個名詞“物盡其用”。史料中有成為日本軍士兵,上完戰場後,戰爭結束又成為相撲選手的有栃錦,吉葉山。
除了參加兵役,很多剩下的相撲運動員,也是積極勞軍,他們不是幫助軍工廠打包,就是成為當地的消防員,每天抱著器材,去撲滅美軍轟炸造成的大火。自己的獲得獎盃被捐獻出來,因為當時的金屬與鐵製品不足,被下令收繳,最後成為飛機大炮的原料。舉行相撲比賽的國技館成為製造風炸彈的製造工場,最終這個軍事目標在美軍轟炸東京時變為廢墟。
在東京大轟炸中,正好在相撲國技館休息的2位相撲選手也中彈身亡。值得注意的是,為了宣揚日本武士道精神,戰爭中,相撲比賽也照常進行,還招待傷兵前來觀看,成為日本歷史上唯一的不是公開的相撲比賽。
回覆列表
日本在二戰之初,兵員並不匱乏的情況下,相撲士是沒有被徵兵入伍的。包括一些青壯年,只要體檢出比較大的身體毛病,就不讓當兵上戰場了。後來戰事惡化,日本在亞洲的戰線拉得越來越長,常常是顧此失彼,加之兵員的傷亡巨大,就顯得兵員不足。在此情況下,日本國內放寬了徵兵限制,只要年齡不是太老,都不能逃脫兵役。相撲士也不能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