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163201958491

    全文:

    黃鶴樓 / 登黃鶴樓

    唐代: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釋義:

    過去的仙人已經駕著黃鶴飛走了,只留下空蕩蕩的黃鶴樓。

    黃鶴一去再也沒有回來,千百年來只看見白雲悠悠。

    漢陽晴川閣的碧樹歷歷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鸚鵡洲。

    時至黃昏不知何處是我家鄉?看江面煙波渺渺更使人煩愁!

    出自:唐 崔顥《黃鶴樓》

    擴充套件資料

    詩人滿懷對黃鶴樓的美好憧憬慕名前來,可仙人駕鶴杳無蹤跡,鶴去樓空,眼前就是一座尋常可見的江樓。“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美好憧憬與尋常江樓的落差,在詩人心中布上了一層悵然若失的底色,為鄉愁情結的抒發作了潛在的鋪墊。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是詩中頷聯。江天相接的自然畫面因白雲的襯托愈顯宏麗闊大,受此景象的感染,詩人的心境漸漸開朗:黃鶴樓久遠的歷史和美麗的傳說一幕幕在眼前回放,但終歸物是人非、鶴去樓空。

    詩中“黃鶴”所指甚明,除了實體“仙鶴”之外,它的指向應該是即“一切”之意。“不復返”,更是涵覆了生不逢時、歲不待人的無盡感傷。“白雲”變幻難測,寓託著作者世事難料的吁嗟嘆喟。

    詩作以一“愁”收篇,準確地表達了日暮時分詩人登臨黃鶴樓的心情,同時又和開篇的暗喻相照應,以起伏輾轉的文筆表現纏綿的鄉愁,做到了言外傳情,情內展畫,畫外餘音。

    崔顥於唐玄宗開元十一年(公元723年)進士,官至太僕寺丞,天寶中為司勳員外郎。最為人稱道的是他那首《黃鶴樓》,據說李白為之擱筆,《全唐詩》收錄詩四十二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除了幫助英語學習,雙語環境對寶寶還有哪些好處?